豫西大旱 小满时小麦因干旱而不满

翟智高 原创 | 2007-05-22 00:27 | 收藏 | 投票

     今天是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五,小满。豫西大旱 小满时小麦因干旱而不满。

     3月下旬至今,河南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均值偏少7成,由于持续高温少雨,河南省旱情急剧发展。目前,河南省受旱范围已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由山区向平原迅速蔓延。农作物受害面积以每天100万亩的速度发展,旱情迅速扩大到全省。其中豫北、豫西地区较多年均值偏少8成,三门峡市基本无有效降雨。 
    干旱对小麦生长极为不利,部分地区夏粮将减产。由于当前小麦已进入灌浆期,植株耗水速度明显加快,干旱少雨天气对小麦生长极为不利。洛阳市0~50厘米土层平均含水率8.6~14.4%,低于小麦生长最低适宜含水率15%,直接影响小麦籽粒饱满度,预计减产10%以上。三门峡市小麦受旱面积73万亩,占播种面积61%。淅川县小麦受旱面积达34万亩,其中重旱11.3万亩,干枯面积6.2万亩。内乡县小麦受旱面积58万亩,其中重旱37万亩,干枯9万亩。陕县15万亩小麦受旱,其中10万亩将减收60%。
    干旱致使部分地方春播受阻。洛阳市旱情日趋严重,干土层已达3—11厘米,春播作物栽种受阻,该市常年春播作物在5月10日前基本结束,但目前栽种面积仅115.6万亩,比去年同期少播51万亩。三门峡市连续50天无有效降雨,致使56万亩春播作物无法播种,占春播面积的56%。
    当前抗旱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地方水源缺乏。内乡县去年10月份以来,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少41.7%,全县上百条小河已断流,塘坝、水窖干枯,机井水位平均下降2米,48座中小型水库均已接近死水位。濮阳县被调查的4个村,有 3个村的农户反映,由于灌溉渠中无水,农民无法浇灌小麦。二是浇地费用大,影响农民抗旱积极性。安阳县马家乡地处偏僻,水源缺乏,90%的麦田靠天吃饭。当地农民浇一亩小麦平均花费50元。李姓农民说:“浇一亩地的代价相当于40公斤小麦,不是我们不浇,是太贵了浇不起”。尉氏县蔡庄镇一位农民说:“柴油贵,地里用不上电,浇地代价太大了”。原阳县部分地方由于用不到河水,而地下水位下降,机井出水难,抗旱浇麦进度缓慢;大宾乡刘江庄村小麦只浇了25%,阳阿乡吴寨村浇了30%,路寨乡指挥寨村和原武镇南街村的小麦基本未浇。

 

    据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5月14日统计,全省受旱面积3100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960万亩,近300万亩耕地无法播种早秋作物。而到5月16日统计,全省受旱面积已达3500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1060万亩,近357万亩耕地因缺墒难以播种,有50万亩农作物干枯,因旱造成山丘区近67万人饮水困难。目前,旱情仍在发展之中。

   小麦本已焦枯频于绝收,这时最易发生火灾,过火的农田残不忍睹,但农民的灾情一般不易上报,媒体更不会披露。煤矿死了人还瞒报,农民受灾更瞒报,如果报了官帽子就戴不稳了。保险公司也不会管,向来都是一派莺歌燕舞大丰收景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陆浑西干渠被称为“豫西的人工天河”。二十多年来,伊川农民为修此渠每人每年要交几十元的“修渠费”,国家也投了巨资。2002年已举行了通水典礼,省市领导王 明 义、孙 善 武亲自剪彩,报纸电视报道举世皆知,有案可查,伊河西岸“伊川丘陵地区大部分干旱的农田从此将变成旱涝保收田”,然而通水典礼过后西干渠再没有放过水,据说陆浑水库卡着不缴水费不放水,而水费价格也是虚高吓人,有人算过浇一亩地需花费一百斤小麦的代价,更缺少有效的组织(可能组织者觉得利太薄还有风险),就这样,“豫西的人工天河”便成了占地巨大、劳民伤财,于官于民都无利的“花架子”形象工程。

   陆浑尽管有水,但并不是没有灌溉设施,像陆浑东干渠可浇伊河东岸伊川、汝阳、汝州、偃师、巩县等丘陵地区大部分干旱的农田,但水费虚高吓人,更缺少有效的组织。

 

  小满时正常状态的小麦(右)与旱干的小麦(左)对比(5月21日摄于豫西)

小满时正常状态的小麦籽粒(5月21日摄于豫西)

小满时旱干的小麦籽粒(5月21日摄于豫西)

下图,小满 正常状态的小麦(5月21日):

下图,小满 干旱不正常状态干死的小麦(15月21日)组图:

 下图,小麦与麦地的树一快旱干死:

小满,有说还有由此开始北方河水会渐渐变满,但愿真如此言,北方旱情早日解除。下图是小满后阴阳变幻参考图: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长期在科研部门工作,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攻关研究项目,成果记在史册里。哲人有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爱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
每日关注 更多
翟智高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