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行走和寂寞的路

迟竹强 原创 | 2007-05-26 19:28 | 收藏 | 投票
  其实潜在里,一直习惯去喜欢一种忧伤,浸在墨染的纯净里,感觉可以将所有尘世的混杂滤去,只留纯白底色的心,在上面随意涂画五彩着斑斓着的那些梦。

  在少年的时候,不小心喜欢上了一种走近,于是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一直在刻意地深化这种情愫。那个时候,我喜欢一种忧伤着的思念。我那时候喜欢一本书,能到近乎背诵的地步,书的名字和作者我早忘记了,只是书里有个名字,叫安妮。

  我逐渐地用日记来记录一种成长。在里面,画下忧伤和年少时独特的欢喜。

  后来,我又读到了安妮。读安妮的文字,每次翻开我都是看一段,再重复着看一次,还不到一半的时候,再慌忙地合上。

  安妮的文字,总是在揣着寂寞行走,走进文字,走进安妮的时候,我怕见到那份寂寞的淋漓。

  直到读到她的《莲花》,在里面获得一些平淡着,生活着,甚至庸俗着的讯息。

  安妮,已在我的心里,用祝福供奉。

  喜欢纯情的人,总是习惯去怀想,喜欢怀想的人,大抵总会在心底,用温暖和绝望,将花季包裹。

  最初读郭敬明的《幻城》,心里的感受大概就是他是个富于幻想的人。用一个幻想中的世界,来存放现实中无法圆满的情缘。

  比较起来,倒是满喜欢他那些浸着生活气息和友情的小文。读那些句子,跟着一起怀想一些失落的片断。

  《悲伤逆流成河》是他最新的小说。在网上搜来看,鼠标快速地移动,断断续续的,也用了一天。看到后来的时候,没有结局了,只在一个QQ的空间里,获得了些未满的圆满。结局果然是绝望了的悲伤。

  郭的文字,跟安妮的很象,共有的,是一种掩饰不住的忧伤。但这所表现出来的忧伤,却并不是一种。安妮的文字,总觉得绝望和颓废的成分多些,而郭的,则是一种对流逝了的青春和往事的怀念。有朋友说,安妮的文字,叫人感觉到一种危险,而郭的文字,更多时候是勾起我们的回忆。

  对他们来说,文字应该都是产生于个体的特性,应该极少刻意的成分。但时常浸入一种忧伤,掏一些文字从心里出来,人,难免会因为这种渲染,去接受一种悲伤的温习。

  人,生存的终究是个体,无论他曾经给过我们多么庞大的瞬间。他终究还要在他岁月的成长里,书写一圈圈的年轮。安妮从莲花里,逐渐地走出一种漂流的状态。这种的改变,虽然细微,但毕竟是一种告别的开始。而郭,在这样一种连续的回望和温习里,提炼出一种成长着的必需后,也终将走入生活的自己。

  其实每个生命,都应该有不只一次的花季,它不在时间和年龄,而是以悲伤或欢快,复杂或简单的不形式,存在于在我们梦想和挣扎的每个时刻。

  陈晓旭去了。

  很多人曾经为她饰演的林黛玉伤心落泪过。宝玉救不了她,他只是她命运里该遇该舍的那个。而佛同样救不了她,她的走近,只是让她在对物质满足后的放弃里,更多些虔诚与思索的机会。至于是否有绛珠仙子,我们生命存在的世界里,只能是想象的边缘了。

  但对我们,生命的存在却是第一重要的。有了健康,才有一切,我们用眼睛来观看世界,用脑来思想自己,用不停的行走来丈量生命的长度。用一些或哭或笑的表情,来冲破寂寞,书写人生。

  人生的过程,大抵如此吧。我们梦想,我们喜欢,我们走过,我们回望。所谓的书写与看破,只是在自己的人生轨迹里,更多些丰富与粗重的笔画吧。

  

  
个人简介
祖籍:烟台招远,80后,中国智库发起人,人大财经论坛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迟竹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