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供水危机敲响的警钟

刘纯银 原创 | 2007-06-01 21:47 | 收藏 | 投票

无锡市供水危机敲响的警钟

刘纯银

据报道:近两天太湖沿岸的江苏省无锡市正经历一场严重水危机,近百万市民因太湖蓝藻暴发污染而无法提取饮用水。

太湖一直是中国重点治理的最大湖泊之一,近几年来,中国斥巨资加大太湖治理科研力度,希望通过生物、物理、水利、化学、生态等综合方法彻底遏制太湖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然而,从近日暴发的无锡市供水危机可以看出,其治理效果令人不敢恭维。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数字显示,在地球表面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0.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和浪费严重,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保护水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也日益严重。各种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被人为地排入水中。大量的污水污物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继而使湖泊和海湾污染,就连地下水也难逃厄运。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污染情况更加严重。目前我国江河湖泊的70%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同时,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水质性缺水日益严重,由此引发淡水资源短缺、洪涝和干旱灾害增多。这不,2005年以来,太湖夏季出现严重蓝藻水华的面积大幅南扩和东扩,基本覆盖整个太湖,而且蓝藻暴发时间在不断提前,今年更是提前了一个月。正如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所说,太湖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是排入的污染物远大于环境容量。目前,21条主要环太湖河流出入湖断面水质达标率仅为61.9%,45条主要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仅为53.3%。

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各种工业废水、农药等有毒物质排入水中,可使饮水人中毒;重金属污染的水进入人体,会使人慢性中毒。水污染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警示我们,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

其实,太湖蓝藻之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深入来看,蓝藻暴发的原因主要是水体的富营养化。而造成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是水体中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负荷量超标。而这些主要都是由污染造成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水污染的现状,要做的工作很多,尤其要治标治本上下功夫。

首先是整个太湖流域要联手共治。这就需要周边的各级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时,要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生态建设,杜绝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尤其要把节水、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其次是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形成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彻底改变水资源分割管理的局面,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太湖水危机带来的最重要的启示是,惟有各部门各地区通力协作,长三角才能真正融为一体。这也意味着:要治理整个太湖水体系统,光靠下游的治理,恐怕于事无补,也就是说,太湖治理必须跳出地域桎梏。

再次是在管理上,应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同时,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加大对造成水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纽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期待其它流域能从太湖蓝藻暴发污染而无法提取饮用水的事件中吸引教训,真正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别步入太湖后尘。

个人简介
安徽省岳西县人,有高级工程师、经济师两个职称。从2005年底开始涉足时评,先后在《半月谈》、《新华每日电讯》、《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财经报》、《中国改革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