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侯耀文的去世所想到的(6月25日)

贾春宝 原创 | 2007-06-26 00:07 | 收藏 | 投票

面对生命的给予与索取

——从侯耀文的去世所想到的

 

关键词:侯耀文  生死  给予  索取  感恩

 

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由于心肌梗塞突发,抢救无效而在6月23日去世。与以往每位明星辞世之后一样,媒体照例掀起了一轮缅怀与纪念之类的主题中。到处充斥着“艺术大师”、“艺术家”之类的溢美之辞。

再倒推去年辞世的马季先生、N年前去世的马三立先生,似乎每个离去的演员都要被冠以“艺术大师”之类的美名。虽然有如“非著名相声演员”、草根文化的代表郭德刚之类的优秀新生代与各种新的大赛,但不能掩盖本来已经青黄不接的中国相声界之显得更加令人堪忧。在演艺人士中,从高秀敏到傅彪、再到陈晓旭,每个名人去世之后媒体都要借机炒作一番,为了纪念——但笔者看来更是为了填充那原本就空虚的版面来迎合世俗的口味。

其实这也怨不得媒体的朋友们,哪有那么多的微言大义,哪里有那么多的独家视点!谁活着都不容易,既然我们都生活在世俗的世界中,而媒体又是给俗人看的,那么脱俗就是脱离群众,就无法得到关注,进而难以得到广告投放与赞助。

在这里,笔者无权评论侯耀文先生的艺术成就,更不想说关于媒体的事情,还是借此说说人性吧。

 

死是谁也无法抵抗的无情的现实,而生者对死者的哀悼与纪念是对死的对冲力量。

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人总是需要留下一些东西,是牵挂、是思念、是一丝抹不去的记忆?

当一个人离去时,他所创造的一切都会让他带走。一个人离开时,我们更倾向于对他进行褒扬,似乎任何溢美之辞都不过分。因为在那之后,他也许就什么都得不到了。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最后一刻才会想起要挽留?为什么总是在无法挽回的时候才会认同别人所带来的价值?

无他——规律而已!那大约有一半是出于对离去的人的一种宽容与谦让。

世间充满的是争斗,而在争斗中往往是辎珠必较,而且容不得宽容与谦让,似乎宽容就意味着避让,会受欺负并吃亏,是软弱的表现,而谦让也会被误认为不需要,因而连该得到的利益都会失去。

但宽容并不意味着软弱,谦让也不表示不需要。

 

盖棺定论的时候嘛——还是宽容一些的好,死者总是有些值得我们记忆、值得我们来感恩的因素。

我们是对死者的感恩,感恩是因为曾经受到过恩惠,即使那恩惠在施恩的人是举手之劳,甚至是工作或者职业需要。感恩还因为人不想再拖欠,而解除或缓解内心的压力,从此角度而言,其实感恩是自私并源自及时回报的需求,是人与人之间生分的表现。

 

假如这世界是美好的,那么请你也善待这个世界。

假如你希望世人念你的好,那么请你多行善。少些索取多些给予。

假如世界是美好的,那么我们就不要留下不和谐,对别人所带来的不和谐赋之一笑。

但毕竟感恩比不知道感恩更好一些。

 

人的生命中原本是因为多给予、少索取的。生命原本不属于我们,当父母赋予我们生命甚至给我们取名字的时候没有征得我们的同意;在我们的生命被剥夺的时候,我们的意愿也显得苍白无力。当任何索取都显得如此无助的时候,倒不如多给予别人一些来得更洒脱。

索取原本就是因为缺失,至少让人感觉你缺失,而缺失是一种情感依赖。那种缺失是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任何掩盖都是徒劳的。索取伴随着强势就是侵略,而伴随者弱势就是乞讨。

而给予是因为富有,至少让人感觉你富有。亲情、友情、爱情与同情都是给予的,而非索取的。即使你做出了索取的动作,也不会得到平等的对待。

其实人原本什么都没有,给予别人的多了自然就会产生更多的资源。给予首先会激发自身的再生能力,即使出于肌体自我保护的本能,都会自动弥补所失去的那部分,那是自然的机制。其次会使对方有亏欠感,并会有所回报——即使你本不需要索取对方的回报。第三是会形成趋势与惯性,并累计成为一种难以完全表达与归还的东西。

给予之后并非真失去,而索取之后也未必真得到。

越给予越多,越索取越少。

 

索取与给予是朝向两个方向的,都会形成加速的惯性,最终会失去控制。而控制的唯一方式就是成熟、理性与责任。在没有失控的时候,索取与给予都会随时陷入疲惫状态并进而减速。

当给予减速的时候会得到补充,而索取减速的时候只有通过惯性朝前行,更重要的是给予往往是下坡路,而索取则是上坡路,一旦动力停止提供,给予会得到继续前行的势能,而索取只会退回到起点。

给予是开放的,是善意的,至少会得到内心的安逸;而索取是封闭的,当你把自己封闭起来,你就是缺乏安全感的,是无助的。

给予是另一种方式的保存,而且会生息增值,是最高明的投资;而索取是提前支取,而且会打折,是一种浪费。当给予的是至亲的人,是我们的未来,就没有任何道理可讲,是要为why not?!而给予别人则要问why就可以了。

当你把自己打开,别人就会邀请你进入他们自己的世界,也会有别人进入你的世界。两个世界的平等进入就会增加资源的整合,从而加大彼此的力量。

 

别再去感叹世界缺少真情,责备别人的同时先想想自己。

你在索取真情的时候,你所给予的是否也是真情。

大约像侯耀文那样的艺术家并没有想着要索取,而是奉献——用自己的艺术造诣让观众得到切实的快乐,这也是被大家纪念的根本原因之一。

 

贾春宝Solomon Bekings Jia

2007625日星期一

   中意人寿:www.generalichina.com

   从业资格证:20070511010009000301

   寿险代理号:80304539

    

   龙马(中国)法务传播网 www.lawmarchina.com

    

   电话:13269258122

   MSN: chunbao70@hotmail.com

   QQ469063961

   E-mailbekings88@yahoo.com.cn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