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面子”有多大(三)

陈嘉珉 原创 | 2007-08-16 09:24 | 收藏 | 投票

(三)

从表面上看,世界上“面子”最大的“人”是国王,这是由其至高无上的地位确定的。在人生折腾中,当大官、做国王是最能获得尊严和“面子”的事情,因此历史上不乏舍弃小“面子”换取大“面子”的“贪官”之人。中国五代后唐时期的节度使石敬唐,他向契丹人乞求救兵打败他的舅子(后唐皇帝)李从珂。在把国土割送给契丹的同时,还向契丹上奏章,把比他小十岁的契丹国王耶律德光称作“父皇帝”,称自己为“儿皇帝”,于是耶律德光便宣布石敬唐为汉人皇帝,建立后晋。石敬唐虽然在“国际”上屈辱地当了“儿皇帝”,但却比他在“国内”当节度使要威风体面得多。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汉皇帝刘崇,也曾为了同样目的放下“面子”,向辽国自称“侄皇帝”。从“面子”上讲,石敬唐、刘崇都不是傻瓜,因为他们在“国外”丢了“面子”,却在“国内”得到至高无上的“面子”;他们丢掉的只是一个人面前的“面子”,而得到的却是千万人之上的“面子”。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强调的就是一个“面子”大小的问题。

“面子”对国王来讲至关重要,是统治和权力的象征,可以说当国王当的就是一个“面子”;如果没有“面子”,国王就和草民一样了,因此国王的衣食住行都必须体现其高贵的“面子”。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物质财富,有不少是被用来维护统治者“面子”的。古今中外许多权力家族和官吏集团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甚至大打出手,都是为着争一个“面子”。有许多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惜在战场上牺牲几万、几十万甚至百万人的生命。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伤亡150多万人,使300多万难民无家可归,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约54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至少倒退20年。两国国力和百姓利益的确是大大地亏了,但两国的统治者却是大大地赢了,他们赢什么呢?无论是输家和赢家——他们都赢得了“面子”。

20033月初,伊拉克面临美国大兵压境,战火爆发箭在弦上,人们都在关注伊拉克的出路何在。我当时写了一篇文章,说在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中,是美国能打败伊拉克,还是伊拉克能打败美国,这个结果无须玩弄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就能知道:伊拉克必败无疑。在“伊拉克必败”这个前提下,我以为伊拉克最好的出路只有一条——“按美国指示办事”——萨达姆交权下台和解除武装。我这个意见只是从大众的生命和物质利益考虑,不是站在国际关系学的角度考虑“面子”问题,因而是非常幼稚和根本行不通的。如果萨达姆交权下台,他的“面子”往哪里放啊?可是如果统治者要维护老百姓的生命利益,就只有牺牲自己的“面子”。因此我在文章的最后说:一旦美伊战争爆发,伊拉克会极大地牺牲生命、利益、主权,而只赢得统治者暂时的“面子”;因此现在摆在伊拉克统治者面前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要不要“面子”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统治者的“面子”重要、还是老百姓“生命”重要的问题。后来的事实证明,萨达姆果真没有跳出“我家”人性折腾理论的推算:他还是选择用老百姓的“生命”来换取自己暂时的“面子”。

国王的“面子”不是虚的,因为他拥有支撑“面子”最大最有用的实力——权力。但国王一旦失去权力支撑,他的“面子”不仅比小民不如,甚至比猪狗不如。如萨达姆果真是一个要“面子”的人,就应该像侠客好汉那样饮弹自尽或剖腹自杀,做到以身殉职,那么他的“面子”就仍然和他拥有王权时一样高大可敬了。一般来讲,国王有权时硬撑“面子”,是拿国家财富和他人性命做本钱,而当要拿自己的性命做本钱时,他便会立即放下“面子”,宁可做个苟延残喘的可怜虫,像小狗一样活着,也不做“面子”极高极大的殉道者了。当我看到电视上播放美军士兵手拿医疗器械撑开萨达姆的嘴巴时,便立即想到小时候在农村大牲畜市场上,看到那些买牛买马的人,也是这样撑开大牲畜嘴巴观察其口齿的。我禁不住在心里大笑起来:“傻大母”真是注定要当牛做马的啊,一点BI脸都不要了!

英明的统治者为了国家民众的长远利益,会在短期内决然地放下“面子”,不怕非议,不惧冷眼,而聚心以成大事。19183月,托洛茨基代表新生的俄共政权放下“面子”与德国单独媾和,签署了屈辱的《布勒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使俄国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艰难处境,为保存实力、东山再起赢得了机会。1999年美国人炸坏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又把“英雄”王伟撞死在自己的领海里无影无踪。如此巨大的欺负和污辱让中国领导人脸上无光,但英明的中国领导人能够放下“面子”不予计较,只是干嚷嚷以维护最低限度的“面子”。我们英明领袖的英明就在于,深知国家“面子”大于个人“面子”、长久“面子”大于眼前“面子”,而国家“面子”、长久“面子”依靠实力支撑,因此必须力争机会发展自己、壮大实力。我们上下各等次国人,在数百年积贫积弱的状态中养成民风文弱、苟且偷安性格的同时,也形成了可贵的务实性格。这种性格是弱者的最佳性格,这种性格符合在激烈竞争中由弱者变为强者的严酷需要。有了这种性格,我们在关键时候就能放下“面子”;只有放得下眼前暂时的“面子”,才能扎实平稳地追求长远巨大的利益,才能赢得整体和久远的“面子”。年初看到电视播放北京、上海那些吃穿无忧、目光短浅的反日游行者,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弱者——你需要什么?弱者——你最不该需要的就是“面子”,尽管你的“弱小”使你成为最需要“面子”的人。众生小民的“面子”无关紧要,但统治者的“面子”关系国运兴衰,不可不慎。

在和平社会里,领袖们最丢“面子”的事情是遭受批评。正常说来,没有一个政治家会公开反对“批评”,因为批评领袖人物是人类政治和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但批评者们经常忘记领袖人物也是“人”,也是有“面子”的“人”,因此不能握好批评的“度”。要把握好批评的“度”,必须看透领导者的“面子”有多大,还有你自己的“面子”有多大,领导者可不可能给你这个批评的“面子”。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李世民,是一个历史上最能广纳贤言、集思广益的伟大首脑,他对朝臣们说,“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晚年对太子李治(唐高宗)教诲道:“水能载舟,水能覆舟,民众好比水,人君好比舟。”他问大臣魏征:人君怎样才能明,怎样才是暗?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于是唐太宗就表现出巨大的纳谏度量,鼓励群臣犯颜直谏,魏征在谏臣中尤为突出。可是有一天唐太宗退朝回到宫中,却发怒道:“总有一天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杀谁,他说“魏征常常当众侮辱我。”长孙皇后听了恭贺说,“魏征忠直,正因为陛下是明主。”他听了才稍把怒气平息下去。大度大量的伟大皇帝差点成了“杀死乡巴佬”的君,而忠臣魏征也差点成为刀下鬼,就是因为魏征聪明一时糊涂一时,没有看破皇帝的“面子”到底有多大?他自己的“面子”有多大?然后根据彼此“面子”大小的需要来权衡批评艺术的适“度”在哪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也是一个能够集思广益、善于博采众议的英明首脑。可是在1953年9月的政协常委扩大会和中央政府扩大会上,梁漱溟敢于大胆讲话、放肆提意见,毛主席对他发怒道:“你虽没有以刀杀人,却是以笔杀人的!”“梁漱溟的问题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借他这个人,揭露其反动思想,使大家分清是非。他这个人没有别的好处和功劳,就有这个作用!”毛泽东在公开场合这般失去理智大发脾气,就是因为梁漱溟这个老鬼不懂事,不知道“毛主席”的“面子”到底有多大?自己的“面子”有多大?说话伤害伟大领袖的自尊之后,伟大领袖会不会再给你这个批评家的“面子”?其实像刘少奇、彭德怀之死,都与大胆提意见、伤害最高领袖的“面子”、把领袖逼得没有下脚的台阶有关。因此研究政治家的“面子”有多大,不仅是普通关系学的重要课题,也是政治学的重要课题。我一直认为政治学是一门伪科学,但如果政治学把“面子”问题纳入其研究领域,它完全可以成为一门非常实用的真科学。

你的“面子”有多大(四):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77245.html

个人简介
周易管理哲学家,传统文化学者,武林诗人,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国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成拳第三代传承人。著述经济、哲学、历史、命理、堪舆、玄学、武道诗文一百二十余部(含读书笔记)。
每日关注 更多
陈嘉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