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重修东山水口塔和新建文峰塔的思考

曾祥裕 原创 | 2008-01-20 12:04 | 收藏 | 投票
 
 
  赣州风水养生堂曾祥裕

  国家昌盛,人民富裕,渴求人文环境的改善,祈盼人财官运享通,从古到今,人们兴建水口塔、文峰塔以满足这种心理愿望。

  应大余县文化局的邀请,我与李定信老师和师兄廖国钧、董明华等人为该县拟建文峰塔寻找一方风水宝地。

  首先我们在县文化局王局长的引导下先考察了东山山上的水口塔旧址,,东山在县治水城东面约1里处,南面遥靠大庾岭,北面被章江水截断,梅山水与章江在其西北麓汇合,然后东流。旧《大庾县志》载:东山山川形胜,灵秀为郡之最。登山远眺,双城对拱,宛如合璧,桥锁两岸,有如垂虹。山麓小河东绕,大河西汇,象系着腰带垂下一头。俯视山景,茂林修竹,郁苍倩秀,向为往哲先贤寄托情思之处。因山高陡峭,我与李老师在山下,由其他师兄上山看水口塔旧址。我独自一人在真觉寺参观,与其它寺院一样坐山立向也为小空亡,我用罗盘测了真觉寺的天玉殿、大雄宝殿以及独有的六祖殿等处坐穴均为巽巳山乾亥向。

  从山上下来的师兄说山上光秃秃,原先的水口塔荡然无存。要不要在原处恢复水口塔,这是大余当政者思考的问题。下山后我们一行人考察了位于水口寺路的北宋时期修建的嘉佑寺塔。此塔与东山上的水口塔隔河相望,,共同关锁着合流而去的河水。

  同行前来指导的市文物局韩振飞局长认为重修水口塔实有必要,因为它处于东山上伟岸高耸,既可作为水口标志,也可作为一个人文景观点缀大余的风景。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的西南边缘,居章江上游,大庾岭北麓,古称南安,位于章江源头,庚岭北麓,地处赣粤边陲。它“南控百粤,北挹三江”,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要冲,素有江西的“南大门”之称。人口26万,面积1368平方公里,秦时设南野县,相传汉将军庚胜驻兵台岭,大庚因此得名。1957年改为“大余”。

  大余,历史悠久,文人荟萃,资源丰沛,物产充裕。大余,风景独秀,名胜众多,千年古道,蜿蜒曲折;南粤雄关,气势逼人;灵岩佛寺,空灵神秘;嘉佑古塔,云雾缭绕。更有莽莽原始森林的三江口,湖光山色的油罗口水库。

  这里有过“一门四进士,叔侄两宰相”的荣光,这里孕育了“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的《牡丹亭》,这里是宋代周程理学的发祥地,是“先行教化”的“儒雅之邦”。大余,这座迷人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文人与自然的造化之地。

  难怪这是宋代文豪苏东坡对古府大余的盛赞:“大江东去几千里,庚岭南来第一州”。

  不过,近几十年来,大余人才涌现不如历史辉煌年代,就是近年来考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寥若晨星,与邻县南康相比差距太大。历史上人多田少和矿藏资源奇缺的南康人重视教育,寄希望于后代读书成才,光宗耀祖。

  而大余因有丰富的钨矿资源,盆地面积广,相对而言人民生活更富裕。但物质条件较好并没有激发大余人读书成才的风气,人文环境相对来说发展滞后。如今,大余人清醒意识到一个地方的人文环境对熏陶一代代人的气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人才,营造文化氛围,在境内建造文峰塔,是民心所向。现在,大余县当政者为民造福,把建造文峰塔列入议事日程。我们肩负为文峰塔选址的重任,要以最佳的风水方案奉献给大余人民。

  附:大余县文峰塔选址勘测资料

  勘测地点:大余县新建政府大楼

  水口:巽己坐山立向:癸山丁向

  上堂水:甲卯,壬子

  朝应峰:乾、壬、子、癸(峰较低)、丑、寅、甲、乙、巽、丙(峰较低)、午、庚(峰较低)、酉(峰较低)、辛。

  风水分析:

  县城位于山环水抱之中,罗城圆密,水口关锁,朝应峰峦较秀丽,综观县政府后龙山峦有壬子癸三峰秀丽,但癸峰略低,上堂水有长生和帝旺。要在一个地方寻找文峰塔的最佳位置,也要综观该地的风水格局,点穴所在之处,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以朝殿为正穴,州郡以公厅为正穴,宅舍以中堂为正穴,坟墓以金井为正穴”。我们站在新建的县政府大楼高处运用杨公风水术,消砂纳水,选出六秀方,再在此基础上考察到城市规划布局,把风水塔的位置纳入城市景观之中,既营造一方风水景观,又有利于城市规划布局。

  
个人简介
自小深得祖传风水和中医薰陶,中医养生与杨公风水集于一身,与著名风水学者程建军结为学友,具有丰富的风水布局和中医内科经验,为帮助众人趋吉避凶不辞辛苦,奔波在祖国各地,希望用一技之长为促进人类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而服务!
每日关注 更多
曾祥裕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