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和做学问:大学生两大首要任务

张增国 原创 | 2008-10-03 17:16 | 收藏 | 投票

做人和做学问:大学生两大首要任务

/张增国

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进步的一生,大学时段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

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呢?或许在走进大学校门时刻,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憧憬,都有着自己的规划。

然而我们在为多年的梦想终于一朝实现而欣喜的同时,或许也有着那么一丝的不安,那就是:学校能教给我们什么?我们要在大学学习什么?

愈来愈多的人认为上大学最需要做的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做人,二是做学问。

大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你可以专心读书治学、修身、养性、怡情。

亲爱的大学生朋友,新的世界等你去发掘,新的高峰等你去攀登。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你们迟早会站在世纪的前沿和时代的顶峰,应该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观,要知道自己是“学有所为”,给自己的人生发展有所定位,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做学问”。

大学又不完全等同于社会,“做学问”是贯穿于大学日常生活的主线,学会如何学习是一种能力。当我们学会了许多知识,才会有能力去驾驭世界,把握明天,而在“做学问”的同时,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即学会“做人”。

笔者曾在《何为大学之大兼论大学里学什么》写道,大学之大,更在于人之大,人格的健全远大于知识的积累、拓展。若无健全的人格,即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有何用?

故此,笔者提出,读书,尤其大学读书、学习当以培养个人品格、独立思考能力与素养为第一要务。

谈到做人,有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许多人对笔者发起人身攻击,使笔者及好笑又无奈,有学生牢骚道:“难道我们白活这么多年,……,这样的话还真不如去寺庙!”。

做人是一种需要不断更新的艺术,但更是一门相对稳定的学问。而做学问,更是一门关于奥秘的探索、发现的科学,笔者自立尚浅,不足以谈之,于是笔者引用厦门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廖泉文教授接受中国人力资源记者专访时的言论,(廖泉文因专心致力于教学、科研,取得显著成绩,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被美国世界传记研究院提名进入《年世界名人录》,198年获终身荣誉提名,同年被英国剑桥大学提名为“澳州及亚太地区著名学者”,之后获“20世纪最杰出学者”)

厦门大学教授廖泉文曾提出“三个优良品质”和“四个做学问必备”。廖泉文教授认为,人身上需要的优点是非常多的,但是不完美才是真,而“三个优良品质”(勤劳、谦虚、毅力)则是比较容易具备的,也是能够帮助人,尤其年轻学子更容易获取成功的。

“勤劳使你在群体中优先受到欢迎,谦虚使人愿惫和你接近,和你交朋友。毅力是支撑责任感的基石,有毅力的人能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起更多的贵任,做到践约、跨越、成功。这三者结合使你能顺利进人职业并跨向职业成功。”

“四个做学问必备”,首先是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梅花香自苦寒来”,板凳须坐十年冷。只有忍受寂寞,十余载如一日地积累知识,积累才干,最终才能悟出一些道理,进而有所创新。第二要经得住委屈。治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出成果更是不能一践而就。因此,他人的不理解,甚至家人的不理解是常事,必须能经得起委屈。第三是永远的平常心心。对于个人而言,富、贵、名、利也许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而获得,而终生的心理平衡、人格协调却是极难获得的。永远有一颗平常心,才能胜不骄、败不馁,面对成功和挫折都能有一个好心态。第四是恒久的理想追求。对学问的至诚追求、对理想的锲而不舍就如同牵引人前进的动力,只有志向远大,面对各种引诱不动摇自己的追求,才能排除万难,在困境和逆境中获得成功。

援引一句古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与诸君共勉,愿诸君无改回志。

(作者系高校教师)

 

个人简介
张增国,山东郓城人,主要从事管理学、福利经济学和社会保障学教学与研究;运营天知行工作室,坚持推广大学校园公益文化。Email:jingxinshuzhai@163.com
每日关注 更多
张增国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