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毛泽东,能用“企图”一词吗?

王思彤 原创 | 2008-11-23 22:38 | 收藏 | 投票

2008年11月20日《南方周末》发表的《听王光美谈往事》一文,在小标题“我确实不知道‘文革’是怎么搞出来的”前面一段,有这样一句话:“历史地看,毛泽东批准发表《评〈海罢〉》,是企图挑起一场政治批判,借此扭转‘七千人大会’后,刘少奇等人否定‘三面红旗’的‘修正主义’路线,并杜绝翻庐山会议的案,以触动‘党内走资派’及其社会基础的大‘整风’,重新确立毛的旗帜与地位。”其中的“企图”一词是非常不恰当的,也是错误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企图”一词的解释是:图谋;打算(多含贬义)。比如,敌军逃跑的企图,没有得逞。在各类文章中,“企图”一词基本没有用于褒义或中性的。我随手在超星电子图书馆键入“企图”关键词进行搜索,就发现了以下一些例子:“借机企图结扎输卵管属于未遂犯罪也要承担责任”(见《医疗不当与医院的赔偿责任》一书)、“强化你的优点,不要企图自己无所不能”(见《世界名人教子圣经》一书)、“企图把世界再度引向‘冲突’的献策--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见《徜徉兵学长河》一书)、“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企图”(见《称霸亚太——新世纪美国亚太战略大调整》一书)、 “美国企图在外交上孤立古巴”(见《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一书)、“为什么说《交收东三省条约》的订立打破了俄罗斯强占我国东北地区的企图?”(见《军事十万个为什么》一书)、“国民党政治独裁的新企图与内战的爆发”(见《山东区域现代化研究》一书)、“有人开始怀疑华夏民族的悠久历史,更有人企图动摇中国的文化根基。”(见《21世纪大学英语进阶阅读》一书)

判断这样一个词的使用是否合适,我们可以使用替代法。比如,如果把“延安时期党中央打算迁都江阴始末”一句替换成“延安时期党中央企图迁都江阴始末”,把“国务院打算取消五一长假”替换成“国务院企图取消五一长假”,我们不仅会感到别扭,而且会觉得有贬义的成份在。而这种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句子,用在领袖人物身上,显然是错误的。尽管毛泽东同志晚年犯过严重错误,特别是错误地发动了对中华民族造成灾难的文化大革命,但党中央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早有定论。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这一历史概括,此后一直没有改变过。

翻阅党史,我们不难发现,邓小平同志在关键时刻的一些关键论述对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针对当时出现的反对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指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胜利,离不开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一生为中国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毛泽东同任何别人一样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再次谈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毛泽东的评价,强调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目的主要缔造者,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他的错误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的、这是一个不算小的政治错误,但错误的责任不仅仅是毛主席一个人的。

同样,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出台以来的各类文献中,我们也没有看到用“企图”这样的词来叙述毛泽东同志的。尽管《听王光美谈往事》一文是带有访谈性质的,但我们也不相信具有丰富革命斗争经验的王光美同志会用这样的词来讲述毛泽东。

我想,《南方周末》以及《听王光美谈往事》一文的作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个政治错误,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否则,就是违背中央精神的。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