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楼房梦”

周宏忠 原创 | 2008-12-22 23:45 | 收藏 | 投票

 

改革开放30年记忆
 
我的“楼房梦”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读小学时,老师们给我们描绘最多实现四个现代化以后我们的生活。
 
30多年前,老师们用来鞭策我们认真读书的话,就是要努力学习,争取考入南雄中学。因为当时整个南雄仅有南雄中学有钢筋混凝土教学楼。能够有幸在日头没晒,风有吹(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下雨天不会漏雨)的地方读书,是我们这些农村娃梦寐以求的。
 
揣着对楼房的梦想,我们发奋读书,终于在80年代初如愿考入了县城中学读书。与此同时,国家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没过几年,农村中学也兴建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楼。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我先是居住在分局原先给保安队员值班时备勤用的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两年多后为了结婚,经局领导批准后搬到了一套一房一厅的小平房;女儿出生以后,又搬到了隔壁一套两房一厅的平房中居住。那时候,看到比我们早几年参加工作的同事、邻居陆续搬进了单位最早兴建的一幢两房一厅的砖混结构的楼房中,不用再为下雨时房顶漏雨而担心,心里十分羡慕。那时候,我是做梦也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有机会入住楼房,哪怕只有两房一厅。
 
再后来,我调到南雄市委工作,并且在一年以后幸运搭上了房改的最后一班车,以3万多元的价格,购买到了一位调到珠三角工作的同志退回给单位的一套两房两厅、面积80平方米左右的框架结构。当房子简单装修完毕搬进入伙后,我搂着妻激动了好一阵子:亲爱的,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了!
 
九十年代,小平同志南巡,香港、澳门先后回归到祖国怀抱……进入二十一世纪,北京争得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在这两个年代,是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时期时期。
 
南雄在跨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通过实施城市经营战略,市委市政府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里,就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盼望解决却因资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城市发展难题:低矮破旧的泥砖瓦房逐步消失了,重新矗立起来的是一幢幢时尚的新楼房;狭窄弯曲的小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整洁的街道;具有南雄市区“地标”标志的三影古塔周围杂乱的建筑,变成了市民休闲娱乐消遣的文化广场……不仅如此,雄州这座千年古城并没有因为城市改造而失去其古城的韵味:浈江北岸的宋代古城墙得到了修复,消失多年的古城楼重新出现在市民的视线中,原来设在广州会馆的学校搬了出来让会馆重新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
 
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带旺了南雄的楼市。全市许多在外工作、外出经商务工挣到钱的人纷纷回乡购房。近几年,南雄城区几个组团开发商推出了数十万平方米的楼房,几乎把雄州古城变成了一座新城。一些隔了几年没有回过家的南雄籍外出工作人员,回到南雄后却发现自己居然突然成了陌生人、迷路了。这时,大家顿时都有一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榱的感觉:找不到自己原来记忆中的家了!
 
南雄房价不断攀高,可开发商推出的一个个楼盘却推一个热卖一个;自己没有买房,但开发商却丝毫不担心楼房滞销。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幕,又勾起了我的“楼房梦”:何日我也能买得起一套宽敞明亮的新房呢?经过一番考察,去年8月,我与妻终于在金叶大道上正在开发的“中山锦苑”挑选了一套面积124平方米的三房两厅的新房,明年春节前我们有望搬进新居。
 
虽然又当上了“房奴”,可我们终于圆了自己的“新房梦”:终于有了一套自己的新房了。这,都得益于小平同志30多年前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祖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美好生活的憧憬,到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这一特殊纪念日期到来前圆上自己的“楼房梦”,回味自己30多年来住房的变化,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周宏忠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广东省南雄市人,1960年代末生。现为韶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南雄市摄影协会名誉会长、南雄市坪田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每日关注 更多
周宏忠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