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蛙:呼吁“人大”“政协”设立独立代表

曹喜斌 原创 | 2008-03-04 18:03 | 收藏 | 投票
曹喜蛙:呼吁“人大”“政协”设立独立代表
 
文/曹喜蛙
 
进入三月以来,中国的“人大”“政协”两会又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尤其近年来中国经济地位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中国的“人大”“政协”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没有什么影响力和发言权,事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能从中国的“人大”“政协”两会获悉。
作为中国“人大”“政协”的核心组成部分的两会代表,整个产生过程表面看非常科学严密,实际上却存在着一定的漏洞,理论上宪法赋予了所有公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实际上很多人放弃了、失去了其选举权、被选举权,比如大多数流动人口基本都没有参与每年的选举和被选举,而这些流动人口中不仅仅有民工,更有科学家、学者、作家、艺术家等精英人群,而往往每个时代的“流人”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前沿的代表,恰恰现行选举制度把这些排除在体制外,这不能不说是现行选举体制的缺憾,这不是整个人民大会堂出现几名所谓民工身份的代表能遮掩的问题。
实际上,作为独立代表的“流人”能否进“人大”“政协”,也是检验现行选举体制是否完善的唯一尺度,也是见证中国是否真正进入一个开放、和谐社会的必然载体。所以,即使在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在全国人大、政协设立非解放军、非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等现有代表界别外增加独立代表的名额。
关于独立代表的产生,以往似乎很难,但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完全可以抛开现有户籍制度、行政区划等,通过人大、政协的官方门户网站,或委托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去组织选举,以互联网和独立代表办公室(或小组)为运作中心,预计对推动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对来自互联网政治的回应和必要的疏导,这一小步将是伟大的,将是前所未有的。
独立代表的设立是迎合新的时代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国选举民主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生事物,也是现行选举体制的重要补充。这是一个边缘发展大于中心发展的时代,独立代表就是边缘人群的代表,缺乏代表边缘人群的独立代表的选举体系肯定是不完善,也是不明智,因为放弃边缘也就是放弃边缘的重大机会,放弃独立代表就是浪费独立的智慧,放弃独立代表也就是放弃了纯粹意义上“独立”的声音。
发展、完善我们的选举体系,应该是推动中国民主选举创新,走自己的民主选举路子的一个标志,中国应该通过完善、发展自己的选举民主体系,创造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民主政治的东方民主政治,这不是不可能,而是一种责任和必然。所以,中国“人大”“政协”的独立代表和独立代表制度,应该呼之即出。
个人简介
曹喜蛙,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诗人,互联网哲学家,2007中国旅游新锐传播奖获得者,2013雅昌艺术网年度最佳艺评人,日本东亚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特邀嘉宾,互联网起哄理…
每日关注 更多
曹喜斌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