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自测5

白贵才 原创 | 2008-04-19 10:45 | 收藏 | 投票

  克雷氏骨折

  所谓克雷氏骨折,就是指桡骨下端骨折(伸直型)。多是在跌倒时,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而发生的。

  发生克雷氏骨折后,腕关节有明显的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手腕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消失,并有较典型的畸形。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明显时,可出现所谓的“锅铲”样畸形,或称为“餐叉样”;如果向桡侧移位明显时,从手掌正面观察,可见腕部宽度增加和手移向桡侧,呈“刺刀”状畸形。如果是无移位或不完全骨折的病人,肿胀多不明显,也无畸形可见。但局部疼痛与压痛仍较明显,手腕和指运动不便,握力减弱等。

  X光摄片检查可详细了解骨折情况。

  孟太奇氏骨折

  所谓的孟太奇氏骨折是指尺骨上1A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临床上根据暴力方向和骨折移位情况,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内收型三种类型。伸直型比较常见而且多见于儿童,多在肘关节处于伸直位或过伸位跌倒,手掌先着地的情况下发生。屈曲型多见成年人,多在肘关节于屈曲位跌倒,手掌先着地的情况下发生。内收型多见幼儿,多在肘关节内收位时跌倒,手掌着地的情况下发生。

  伤后肘部及前臂出现肿胀疼痛。如果尺骨骨折移位明显示可见成角畸形。在肘关节的前外方或后外方或外侧可摸到脱位的桡骨头。在骨折及脱位处有明显压痛。X光镜片可进一步了解骨折及脱位情况。

  同时还应注意病人腕和手指的感觉与活动情况,因为桡骨头向外脱位可合并桡神经的损伤。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大都有严重的外伤史,如从高处落下,头、肩或足臀部着地,身体的重心遇到地面的阻挡,使身体强烈弯曲,常致颈椎或胸腰段交界处椎骨骨折;弯腰工作时,重物落下打击头、肩或背部等,使脊柱急剧弯曲,也可产生同样的损伤;还有跳水负伤;塌方事故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

  胸腰负伤后,局部可出现肿胀、疼痛,用手按压局部疼痛明显,站立和翻身都很困难,脊柱活动受限;有时可出现棘突向后凸出。如果脊柱损伤时,可有头、颈痛,不能活动,病人常用双手扶住头部,腰椎骨折的病人还可出现腹痛、腹胀等。如果伴有脊髓神经损伤,常可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麻木,不能活动,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

  X线的正侧位摄片可了解损伤的轻重程度、损伤的部位以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脊柱骨折的伤情常较严重和复杂,甚至危及生命,常应立即急救,并送医院治疗。在急救搬运时,最好用木板或门板,采用二人或数人同时托住病人的头、背、腰、臀及下肢的平卧式搬运法。禁用一人抬头,一个抬足的方法。因为这将增加脊柱的弯曲,加重椎骨和脊髓的损伤。

  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多发生在车祸或坑道及房屋倒塌的情况下。此外在行路时滑倒,或坐跌时骶尾部撞击于硬物,前足或尾骶骨的单纯骨折;跳高时肌肉牵拉可引起髂前上、下棘撕裂骨折或坐骨结节撕裂骨折。

  骨盆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皮下瘀斑。骨盆挤压试验和分离试验时骨折疼痛加剧。若尾骨骨折,坐时疼痛加重,尾椎有明显的压痛。怀疑有骨盆骨折时,可拍X光片,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

  严重的骨盆骨折常伴有盆腔内脏器的损伤,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有尿道损伤,可出现尿道口滴血,排尿困难,会阴部有血肿,还有膀胱破裂,病人可出现血尿。如尿液进入腹腔,且可见腹痛、恶心、呕吐等腹膜刺激征;还可有直肠破裂,病人出现下腹部疼痛,有里急后重感;如果腹膜内直肠破裂时,可出现腹膜刺激征;而腹膜外直肠破裂,则在肛门周围发生严重感染;还可见有盆腔内的血管及神经损伤,大的血管损伤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神经损伤可出现臀部或肢体局部麻木,感觉减退消失,肌肉萎缩等。

  骨盆骨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较常见,好发于20~50岁的男性。多是当上肢外展外旋位跌倒,手掌撑地时发生。或是跌倒时,上肢内旋、后伸、手掌或肘部着地的情况下发生。

  肩关节脱位后,病人感到肩部疼痛,并出现肿胀,不能活动。病人患肢轻度外展,常以健手托患侧前臂、头和身体向患侧倾斜。由于肱骨头脱位,三角肌塌陷,伤肩失去圆形膨隆外形,形成所谓“方肩”畸形。如让病人患侧肘部紧贴胸壁,则其手掌不能搭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到健侧肩部,则肘部不能贴近胸壁。

  X光摄片,可了解肱骨头脱位的方向与位置等。

  如果新鲜的脱位,应尽可能争取早期手法复位。因早期局部瘀肿,疼痛与肌痉挛较轻,容易整复。

  肘关节脱位

  在全身的关节脱位中,肘关节脱位最常见。多见于青壮年,常发生在跌倒时,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位手掌着地,使肘关节过度后伸所致。

  肘关节脱位时除肘部肿胀、疼痛、伸屈活动受限外,还可见有肘部明显畸形,在肘前方可摸到肱骨下端,在肘后可触及尺骨鹰嘴。肘关节呈所谓“靴状”畸形,而且肘关节常在弹性固定于半伸位。

  肘关节脱位,有时可合并关节附近骨折,甚至并发血管和神经损伤,应予以重视。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的股骨两髁与胫骨平分之间,两侧各有一个圆弧形软骨,即半月板,或称半月软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也称膝关节半月软骨损伤。其发生必须有四个因素:即膝的半屈、内收外展、挤压和旋转。如当膝关节处于半屈状态时,突然将膝关节伸直并伴有旋转,重力在受挤压的软骨上研磨,半月软骨即发生破裂。所以半月板损伤多见于运动员、矿工和搬运工等。

  受伤后,膝关节有剧痛,关节肿胀,不能自动伸直,休息4~5天后,肿胀渐消,关节逐渐恢复功能,但病人始终感到关节软弱而且不稳定,行走于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楼梯时更明显,有的在活动时可听到“喀嗒”声。膝关节间隙处的压痛,是半月板损伤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通过关节镜的广泛使用,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较理想的方法。

  如确诊为半月板损伤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而且多是外踝扭伤。

  如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负重过大及上下台阶不慎,足处于跖内屈内翻,引起踝部扭伤。

  伤后踝部出现明显瘀肿、疼痛,因疼痛而不能着地,局部皮下可有瘀斑。外踝扭伤时,如将足部内翻,则外踝前下方发生剧痛及压痛;内踝扭伤时,若将足部外翻则内踝前下方发生剧痛及压痛。

  X线摄片虽对踝关节扭伤无直接意义,但由于踝关节扭伤常合并骨折或脱位,故有助于排除骨折、脱位与韧带断裂等。

  踝关节扭伤早期处理不当,可发生关节松弛,而出现反足扭伤,这是一种脱位现象,可加强保护踝部,如穿歪帮鞋,并可将鞋跟外侧加高1~1.5cm,保持于足外翻位,防止足内翻。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常见于青壮年,多因搬运重物用力过度或体位不正引起。患者感到腰部剧烈、持续性疼痛,休息以后减轻但不消失,咳嗽、喷嚏、用力大便时可使疼痛加剧,腰不能挺直,行走不利,俯仰和转侧活动受限。患者常用两手撑腰,借以防止因活动而发生剧烈疼痛。扭伤严重时卧床难起,翻身困难。

  患者在急性腰扭伤后宜卧硬板床休息,以减轻疼痛,并及时到医院诊治,防止继续损伤。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患者,故又叫“五十肩”。无外伤的患者,初时感觉肩周围微有疼痛,常不引起注意,1~2周后疼痛渐增,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开始受限。由外伤而诱发的,患者感觉肩关节外展功能迟迟不恢复,且肩周疼痛持续不愈,甚至逐渐加重。自我检查,肩部并不肿胀,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向外伸展功能受限,被动持续外展时,肩部随之高耸。严重的患者可发现肩臂肌肉萎缩,疼痛加重,夜间尤甚,肩部活动高度受限。

  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及时就诊,积极治疗可缩短病程、加速痊愈,减少病人痛苦,恢复肩部功能。

  先天性髋脱位

  先天性髋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女多于男,左侧比右侧多1倍,双侧较少见。

  患有先天性髋脱位的患儿,可发现其会阴部增宽,患侧下肢短缩,臀部、大腿内侧或.N窝的皮肤皱褶加多、加深,与健侧不对称;髋关节活动受限,健侧下肢活动灵活,伸屈自如,而患侧常处于屈曲位,不愿伸直,无力,牵拉时可以伸直,当松手后又呈屈曲状,也可呈伸直外旋位或两下肢呈交叉位。少数呈髋关节僵硬状态。在牵动患肢时常发出响声,患儿因疼痛而哭闹。

  先天性髋脱位预后的好坏,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故一经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大多数是由于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而发展的结果。由皮肤创口感染的骨髓炎也常从一开始即为慢性,其临床特点为有死骨、有死腔、有窦道。

  慢性骨髓炎静止期可无全身症状,病人有反复发作,局部红肿、疼痛,流脓,有时可见死骨从窦道内排出,局部肢体出现增粗、变形、过短、弯曲等畸形,可摸到不规则、增粗的病骨;局部皮肤色暗黑,薄而易破,破后形成溃疡,愈合缓慢,窦道周围有色素沉着。

  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患者感到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头痛,发高热,时伴寒战、呕吐、惊厥。局部持续性剧痛,有红、肿、热,甚至皮肤出现波动肿块,压痛明显,以后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红肿消退,窦道可自行愈合,也可长期不愈合,这是因有较大的死骨未排出。

  患了慢性骨髓炎应及早到医院治疗,以减轻痛苦,缩短疗程。

  妇产科

  外阴炎

  外阴部接近尿道、阴道和肛门,经常受尿、粪和阴道分泌物的浸渍和摩擦,容易发生各种皮肤病和粘膜病。

  病人主要表现是外阴皮肤搔痒、疼痛、灼热感,尤其走路摩擦及排尿时加剧。如为患儿,常因外阴痒痛而哭闹不安或用手抓搔外阴部。发现外阴红肿,表面有抓痕或破溃。阴道口、尿道口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多,呈脓性,应去医院妇科检查。取阴道分泌物作涂片检查及尿糖检查,寻找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外阴溃疡

  外阴溃疡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外阴溃疡

  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多于2~3天或1周内达高峰。

  发病前可有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发冷发热等。局部先有瘙痒、灼热及疼痛,渗出物增多,有臭味。发现大、小阴唇病损处出现小泡,迅速破溃形成溃疡,形圆或椭圆,可为单发或多发,表面附有大量脓液或坏死物。

  2.慢性外阴溃疡

  慢性外阴溃疡见于结核和癌症。外阴结核少见,溃疡形状不规则,基底凸凹不平,覆以干酪样污苔,病变本身不疼,溃疡经久不愈。外阴癌初起为小丘疹,破溃后形成溃疡,与结核溃疡难于分辨。

  发现外阴有溃疡应去医院妇科检查,必要时作分泌物涂片,培养或活体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前庭大腺炎

  急性期病人表现为一侧外阴疼痛、肿胀,伴有发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严重时行走困难。发现大、小阴唇后1A3处甚至整个红肿、硬块、压痛明显,当形成脓肿时,触痛明显且有波动感。如脓肿破溃有脓汁流出,各种症状明显减轻。如破孔大,引流通畅,则炎症较快消退而痊愈;如破口小,引流不畅,可再次复发。当急性炎症消退后,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囊肿,称前庭大腺囊肿。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较大囊肿可感到外阴有胀坠感或性交不适。发现大、小阴唇后1A3处有囊性包块,多呈椭圆形,可大如胡桃,建议去医院妇科检查。急性炎症可用中药坐浴及消炎治疗,若局部脓肿形成,及时切开引流。囊肿较大或反复发作可行造口术。造口术方法简单,损伤少,术后仍保留前庭大腺功能。

  请不要因恐惧手术而不敢去医院治病。

  阴道炎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最常见的有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及老年性阴道炎三种。

  病人表现为白带增多,白带流出可引起外阴的刺激症状,如瘙痒、灼热、疼痛、性交痛等,严重时病人坐卧不安影响睡眠。如尿道有感染者,可有尿频、尿痛等。各类阴道炎白带有不同特点。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呈灰黄色、黄白色或乳白色泡沫状,有腥臭味,质稀薄,或为大量脓性泡沫状。严重者外阴潮红,外阴皮肤擦烂或抓伤。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呈白色豆渣样或凝乳块状。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上覆有白色膜状物,粘着紧密,拭去后局部红肿。老年性阴道炎白带呈黄水样,有时可为脓性或脓血性,有臭味。外阴、阴道萎缩,局部红肿。应去医院妇科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白带特点可初步确诊。作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可确定阴道炎的种类,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出现血性白带,应警惕患恶性肿瘤的可能,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慢性宫颈炎

  病人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白带呈乳白色粘液状,有时为脓性,或带血性,或伴有息肉形成时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性交后出血,可伴有下腹坠胀或腰骶部疼痛等症状。注意是否为慢性宫颈炎,应及时去妇科检查,必要时作宫颈刮片或局部活体组织检查,排除早期宫颈癌,及早确诊。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故应于月经干净后3~7天行电熨术或激光等治疗。

  急性盆腔炎

  病人主要表现是突然自觉下腹疼痛及发热,可因炎症的轻重和范围大小而有不同。轻者可有下腹疼痛、伴发热。重者突然下腹疼痛,呈坠胀或剧烈疼痛,可向两侧大腿放射。高热、寒战、头痛。白带增多,呈脓性,有臭味。有腹膜炎时,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或伴有大小便刺激症状。病人多呈急性病容,体温可达39℃以上,脉搏增块。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深压腹部,突然抬手而疼痛)。多发生在月经后、流产后、产后或生殖道手术后感染或有慢性盆腔炎等。立即去医院妇科检查,作血液常规化验即可诊断。急性盆腔炎必须积极彻底治疗,以防转为慢性盆腔炎。必要时作血液或宫腔分泌物培养及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或阴道后穹窿或腹腔穿刺术。

  慢性盆腔炎

  病人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主要症状为程度不同的、持续性两侧下腹隐痛坠胀及腰骶部酸痛,常于劳累、性交及月经期前后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多。有时伴有痛经及白带增多。如膀胱和直肠周围有粘连时,则出现尿频或大小便坠胀感。有时可有周身不适,易疲劳感,神经衰弱等。由于输卵管粘连阻塞可有继发性不孕。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又易急性发作,对妇女健康有一定危害,应去医院作妇科检查,诊断多无困难。必要时做胸部X线、盆腔平片、血沉、宫颈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子宫输卵管通气术或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及B型超声检查。

  生殖器结核

  本病发病缓慢,轻者一般无自觉症状。重者可出现午后潮热、盗汗、疲劳、食欲不振、消瘦等慢性疾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或较重的痛经,伴有不孕。月经失调,早期病人因子宫内膜充血及溃疡,可有月经过多,多数病人则因子宫内膜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导致月经稀少或闭经。由于病变程度及范围的大小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较多的病人缺乏自觉症状,甚至无明显体征,不易发现。较严重病人如有腹膜结核,腹部有柔韧感或腹水征,或形成包裹性积液时,可触及囊性肿块。为了提高自测疾病能力,当病人有原发性不孕,月经稀少或闭经时;未婚女青年有低热、盗汗、盆腔炎或腹水时;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时;尤其是过去有结核病接触史或曾患有肺结核、胸膜炎、肠结核时均应考虑有生殖器结核的可能,可去医院妇科进行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做胸部X线、盆腔X线摄片,以发现原发灶。做诊断性刮宫术,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结核最可靠的依据。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对结核的诊断帮助很大,还可做血沉、结核菌素试验,宫颈有结核可疑时,可做活体组织切片检查。

  外阴营养障碍

  外阴营养障碍过去称为外阴白斑,认为本病为癌前病变,唯一解决的办法是手术切除,但复发率高。近年来根据国内报道,癌变率为2%~3%。早期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重要作用。病人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或奇痒难忍,严重时影响工作和休息。外阴皮肤或粘膜变白或色素减退。有皲裂时有烧灼感或疼痛,部分病人骑车、大便或性交都可使会阴部皮肤裂开。阴道外口缩小不仅使性交困难,亦可引起排尿困难。外阴皮肤或粘膜变白,程度不一,形状各异。皮肤特点:外阴皮肤和粘膜变薄变白,干而脆,严重者象卷烟纸一样,阴蒂、大小阴唇、阴道萎缩,阴蒂包皮与阴蒂粘连。或皮肤肥厚粗糙,可出现皮革化或白色苔癣样变,外阴无变形。

  或萎缩与增生兼有。无论哪种类型都必须去医院进行妇科检查,常规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早期发现非典型增生或癌变。在非典型增生中,有一小部分以后可发展为外阴癌,应引起大家警惕,早期确诊,积极治疗。

  淋病

  淋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借被污染的衣物、便盆、器械等间接传染者少,但幼女主要通过间接传染。急性淋病主要表现为外阴疼痛,白带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伴有排尿时烧灼样痛及尿频。有急性前庭大腺炎时则阴部肿胀,触痛或发现大小阴唇后1A3有疼痛红肿块。如形成脓肿,则肿块有波动感。如感染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及在下次月经或经期刚结束时发生上行感染,可出现下腹疼痛及不同程度的发热。有盆腔腹膜炎时,下腹有压痛及肌紧张等。且有传染病史,提示是否患急性淋病,马上去医院妇科检查,作尿道或阴道分泌物涂片或细菌培养便可确诊。治疗应是夫妻双方彻底治疗,以免转为慢性淋病。慢性淋病的表现与非淋菌感染的慢性炎症几无区别。病人表现为腰骶部酸痛,下腹隐痛及白带增多,多呈脓性或粘稠性,伴有不孕,并可反复急性发作。其体征及治疗同一般慢性炎症。

  外阴癌

  外阻癌多见于老年妇女。多数发生在绝经后。大部分病人,发病前可有多年的外阴瘙痒史,外阴溃疡或外阴营养障碍,或尖锐湿疣等表现。早期病人常于外阴发现小而硬的结节,可自行破溃,或由于搔痒抓破成溃疡;或开始为小溃疡,溃疡基底部硬,边缘也硬,如溃疡继发感染,分泌物增加呈脓样,且伴有疼痛,久治不愈。或起病时即为突出皮肤的乳头状或菜花状肿物,质脆触之易脱落、出血、感染。晚期病人因肿瘤浸润转移发生疼痛,侵犯尿道则有尿颇、尿痛或排尿困难。外阴可见大溃疡局部缺损,或局部结节性包块,或表现为大菜花状,质脆极易脱落而感染溃烂。过去外阴癌就诊多数为晚期,当出现上述前驱症状,尤其发生小结节、溃疡或乳头状赘生物等,应警惕外阴癌的可能,必须及时去医院妇科检查,行局部活体组织检查,以免延误就诊时间,失去治疗良机。

  宫颈癌

  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35~55岁发病率最高。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或有少量接触性出血,常为性交后、排便后有少量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间断性阴道出血。有的伴有白带增多或血性白带。晚期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持续时间、血量或间隔都无规律,可为持续性、间断性或大出血。绝经后发现阴道出血,要特别提高警惕。阴道排液,初为粘液血性分泌物,后为脓性带血或淘米水样白带,有特殊的恶臭味。

  疼痛,下腹及腰骶部持续性或深钻性疼痛,可放射到下肢。侵犯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尿血。侵犯直肠则引起便秘、便血等。长期消耗可出现恶病质。宫颈癌的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待症状出现往往病情已进入晚期,通过普查行宫颈刮片能早期发现宫颈癌,而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可达100%,因此,积极参加普查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如发现慢性宫颈炎等应积极治疗,这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一环。如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或阴道排液增加者,尤其在绝经前后均应首先考虑宫颈癌,立即去医院行妇科检查,常规进行宫颈刮片及宫颈活体组织检查。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是确诊宫颈癌的可靠方法,以达到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的目的。

  子宫体癌

  子宫体癌又称子宫内膜腺癌,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妇女,尤以绝经前后为多见。唯一较突出的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出现出血症状较早,量一般不多,但常持续不止。

  部分病人在病变早期有水样或血性排液增加,晚期并发感染时可出现恶臭的脓血分泌物。早期可出现阵发性腹痛和下坠感,晚期癌瘤转移,可引起较重的疼痛从腰骶部、下腹部向腿部放射,可出现恶病质、食欲减退、发热等症状。子宫内膜癌早期局限于子宫内膜,其特点是生长缓慢,转移较晚,预后亦较好,故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如发现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或非典型增生病人应按癌前病变治疗。凡在绝经前后,或绝经较长时间后又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排液,应及早去医院妇科检查,行分段诊断性刮宫。

  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可靠方法,可达到早期诊断目的,并鉴别为局限性宫体癌或已累及子宫颈管。

  可作阴道涂片检查、宫腔镜检查。

  子宫肌瘤

  子宫肌癌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35~50岁的妇女。随着肿瘤生长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小的浆膜下肌瘤往往毫无症状,而粘膜下肌瘤较早出现症状,大多数主要表现是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严重时可发生不规则阴道出血或大出血,出血多者可有头昏、乏力、心悸等贫血症状。一般无腹痛,伴发粘膜下肌瘤或炎症粘连或浆膜下肌瘤扭转或变性时则有腹痛。白带增多,不孕。或有尿频、排尿困难、便秘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肿瘤增大超出盆腔后可发现下腹部膨隆,有时自己能触到较硬的、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包块。如发现肌瘤在短期内迅速长大或在绝期后继续长大,应注意有无恶变。还应注意是否为妊娠子宫、卵巢肿瘤、盆腔炎性包块等,自己应很好回忆一下病史有助于诊断。建议去妇科检查,作B型超声多可诊断,必要时作诊断性刮官、于宫腔碘油造影、宫腔镜等检查。

  卵巢瘤

  卵巢瘤为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肿瘤。多发生于20~50岁妇女。分为良性卵巢瘤和恶性卵巢瘤。良性卵巢瘤生长缓慢,一般肿瘤较小时多无自觉症状,往往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

  当肿瘤中等大小时,可感到腹胀、下腹部不适或自己发现肿块,多位于腹部一侧,大小不等,呈球形,表面光滑,可移动。如发生扭转,突然下腹一侧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发现肿瘤迅速增大,张力很大,有压痛,局限性肌紧张。巨大肿瘤则腹部明显增大,出现尿频、尿急、消化障碍、呼吸困难、心悸以及下肢水肿等压迫症状。腹部可隆起,肿瘤界限不清,瘤体叩之呈浊音。

  卵巢恶性肿瘤早期也可无自觉症状,因其生长迅速易在早期扩散,故短期内有腹胀感,消化不良,恶心及上腹部不适。可引起腹痛、腰痛或坐骨神经痛,一侧下肢浮肿,尿频、排尿困难,大便不畅等压迫症状。晚期病人呈明显消瘦、低热、贫血、乏力等恶病质表现。少数病人可有月经异常或绝经后出血等。多伴有腹水。检查腹部肿块最好在清晨未起床排尿前,仰卧于床上,两腿屈曲用手缓慢地由上而下的触摸腹部,如发现肿块,应予高度重视。或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或消化不良,很快消瘦或有腹水等情况的老年妇女,立即去医院妇科进一步检查,可作B型超声、腹水细胞、阴道涂片、腹腔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葡萄胎

  病人表现为停经及阴道出血,多停经2~3个月或更长时间。一般于停经后6~8周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多为间断性反复发生少量出血,也可突然大量出血。出血多或反复出血时可出现贫血,甚至休克。血色暗红或棕色,有时血中可见水泡状物,子宫异常增大,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不符是葡萄胎的一个特点,一般子宫大于停经月份,少数子宫相当或小于停经月份。约有半数患者停经后有严重的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较早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症状。自己触摸腹部子宫比停经月份大而软,摸不到胎体,也无胎动感。发生于生育期妇女,提示可能为葡萄胎,去医院妇科检查,作尿妊娠试验及超声波检查可确诊。葡萄胎多数是良性过程,也有10~20%病例发生恶变成恶性葡萄胎或绒癌,故处理好良性葡萄胎是预防恶变的关键,应及早诊治,并定期严密随访观察2年。注意观察有无阴道出血,咳嗽或咯血,定期妇科检查,胸部拍片,尿妊娠试验,如有条件作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为了避免再次妊娠而出现妊娠试验阳性,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应坚持避孕2年。

  恶性葡萄胎

  恶性葡萄胎最常见的症状是葡萄胎清宫后半年内仍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量多少不定,如穿破子宫引起腹腔内出血或盆腔血肿,出现急性腹痛,出血多时可发生休克。转移症状:转移至肺可有胸痛、咳嗽、咯血;转移至阴道可有紫蓝色结节,破溃时引起出血。提示可能为恶性葡萄胎,应去医院妇科检查,可作尿妊娠试验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胸部摄片,B型超声,诊断性刮宫等检查。

  绒癌

  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大部分发生均与妊娠有关。

  在产后、流产后或葡萄胎清宫后半年或1年以上仍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是绒癌最常见症状。出血多少不定,出血多者可致休克。出血为持续性或间断性,因反复出血可表现严重贫血或感染。绒癌早期即可发生转移,由于转移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症状。肺转移多见且症状出现较早,咯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也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胸腔积液等症状。外阴、阴道转移局部可见紫蓝色结节,破溃后可引起大出血。脑转移可出现头痛、呕吐、偏瘫、语言障碍等。盆腔转移可引起不同程度腹腔内出血或盆腔血肿,严重可引起休克。凡产后、流产后或葡萄胎清宫后有不规则阴道出血都应去医院妇科检查,作尿妊娠试验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胸部拍片,B型超声,病灶组织病理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一种特殊性疾病,它既非炎症,也不属于肿瘤范围,是由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所引起的一种病变。本病多发生在30~40岁妇女。

  病人主要表现为痛经,痛经的部位为下腹及腰骶部胀痛,性交痛或肛门坠痛,痛经特点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月经前1~2天开始,随月经来潮加重,有时持续至经后数日才能缓解。可伴月经异常,以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为主。常有不孕。少数病人有周期性便血,尿血或咯血,低热。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但由于表现的症状与体征常不相称,有的病人症状虽严重,体征不明显,有的病人体征明显而症状不典型。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继发性进行性的痛经及性交痛。如为年轻不孕妇女,经一般检查均正常,或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久治无效;以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伴有经常性腹痛及腰骶部胀痛不适者,均考虑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应去医院妇科检查,于月经中期及月经第二天各作一次盆腔检查,有助于确诊。必要时可作腹腔镜检查,可疑病灶活体组织检查,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协肋诊断。

  子宫肌腺病

  多发生在35~45岁妇女。典型的症状为痛经,多为继发性,伴进行性加剧。腹痛发生于月经前或月经中。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偶可在下腹部触及均匀增大而较硬的子宫,有压痛,月经来潮时压痛尤为明显,应去医院妇科于月经中期及月经第二天各作一次检查,如发现子宫较前增大、变软、有压痛,即可在临床上诊断本病。作子宫碘油造影可有一定帮助。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功血是指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分为无排卵型及有排卵型功血。无排卵型功血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出血,出血过多或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出血期无腹痛或其他不适。多发生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妇女。有排卵型功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经期延长,出血量多少不定。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常发生于流产后、足月产后。应及时去医院妇科就诊,不能麻痹。进行妇科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及全面体格检查排除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肝脏疾病等引起的子宫出血。作诊断性刮宫,既可及时止血,又有助于诊断。测基础体温、查宫颈粘液、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协助了解卵巢功能情况,必要时作宫腔镜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了解宫腔情况。

  闭经

  闭经是许多妇科疾病共有的症状,凡年满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已经建立月经周期,而非生理性停经,已有3个月以上月经未来潮者称为继发性闭经。发生闭经的原因很多,可分为:

  1.子宫性闭经

  先天性无子宫或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切除;子宫内膜损伤,如刮宫过深或放射治疗后;子宫内膜反应不良。

  2.卵巢性闭经

  先天性无卵巢或发育不良;卵巢破坏如手术、放疗、炎症或肿瘤破坏;卵巢肿瘤;卵巢功能早衰,40岁以前绝经者谓之卵巢功能早哀,可出现阵发性潮热、多汗、情绪不稳定等不同程度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3.垂体性闭经

  垂体损坏引起的功能减退,垂体受到损伤,如炎症、放射及手术等。常见的是产后大出血伴有休克时引起的垂体功能减退症或席汉氏综合征。表现为产后乳汁分泌减少或无乳是最常见的症状,然后出现产后闭经,性欲减退,第二性征及生殖器萎缩。如促甲状腺素及促肾上腺素的分泌也受影响,病人除闭经外,出现消瘦、怕冷、乏力、毛发脱落,反应迟纯,心动过缓、血压降低症状;垂体肿瘤是器质性病变中引起闭经的最常见原因。垂体催乳素瘤病人的最早症状是闭经,闭经多数开始在20~30岁。有溢乳,可为自发性溢乳或挤压乳房后方出现乳汁,也有人有闭经而无溢乳。伴有不孕。部分病人出现阵发性潮热、情绪急躁等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如肿瘤压迫视神经交叉时,可出现视力障碍,主要是视野缩小、头痛等。

  4.丘脑下部性闭经

  精神神经因素,精神紧张、恐惧、忧虑,精神病,生活环境改变等;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重度肺结核,严重贫血等;药物抑制综合征,如避孕药或镇静药引起,一般在停药后能自然恢复月经;肾上腺与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如柯兴氏综合征,在发病早期即有闭经,且伴有男性化现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如阿狄森氏病,常在晚期出现闭经。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都可造成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多见于年轻妇女,临床表现为闭经,闭经前常有月经稀发或过少,不孕,多毛及肥胖。多毛在口角、乳头周围、下腹中线、耻骨联合等处出现。闭经是一种症状,可能是这些器官及子宫的器质性改变,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先驱症状。

  故诊断闭经必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很好的回忆病史,寻找一定的规律性和特异性,给医生提供疾病的线索,加上医生的全身检查,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作出诊断,针对不同原因给予不同治疗。辅助检查可作诊断性刮宫、基础体温、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宫颈粘液、腹腔镜、盆腔充气造影、B型超声、X线检查、侧位颅骨平片或蝶鞍部拍片、药物试验、黄体酮试验及雌激素试验,有条件可行激素测定、染色体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肾上腺功能测定等。

  痛经

  痛经可分为两种,即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初潮就开始疼痛。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好发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往往生育后疼痛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等。本文所讨论的是原发性痛经。主要表现为伴随月经周期下腹阵发性剧痛,有时放射至会阴部、大腿及腰部,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便秘或腹泻等。疼痛严重时,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出冷汗、甚至昏厥。疼痛于月经前1~2天出现,持续数小时至2~3天,经血外流通畅后逐渐消失。膜样痛经的病人则在月经第3~4天时疼痛最剧烈,膜状物排出后即消失。痛经容易认识,应去院进行妇科检查,了解全身情况,排除器质性病变,寻找痛经原因,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消除疼痛。必要时作B型超声检查。

  经前期紧张征

  经前期紧张征的症状,一般于月经来潮前7~14天开始出现,经前2~3天加重,行经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主要症状为精神紧张、烦躁易怒、抑郁忧虑或倦怠嗜睡,恶心厌食,有时头晕、头痛、失眠,少数病人有偏头痛等精神神经症状。可有不同程度浮肿,体重增加,经来后排尿次数增加,浮肿逐渐消失。胸胁及乳房胀痛,腰酸腹胀,腹泻或软便。少数病人可有荨麻疹、痤疮、皮肤瘙痒等现象。以上症状伴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提示为经前期紧张症,建议去医院妇科就诊,行全面检查,排除其他疾病进行适当调理,症状会有所减轻或好转。

  更年期综合征

  发生在45~50岁更年期妇女。常见症状有阵发性潮热,即突然感到发热,涌向颈部及面部,然后出汗畏寒,时冷时热感到十分难受。可伴有胸闷、心悸、眩晕等症状。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紧张,记忆力减退,失眼,多虑,抑郁,神经过敏,好哭等。有时感觉异常,皮肤麻木、瘙痒,或关节疼痛。月经紊乱,量可多可少,直至闭经。发现血压不稳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外阴及阴道萎缩,阴毛减少,阴道炎及子宫脱垂。皮肤出现皱纹、老年斑,乳房萎缩。以上症状提示为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是一生理变化过程,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常因神经精神因素而加重。应消除思想顾虑及精神负担,加强自我精神治疗及体育锻练,随着机体调节机能逐渐适应,症状逐渐减轻以至消失。这一时期易发生其他疾病,请去医院妇科检查,必须全面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必要时作阴道细胞检查,宫颈刮片,诊断性刮宫术,B型超声等检查。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症状的轻重视子宫脱垂的程度及伴发周围脏器的膨出情况而定。轻度脱垂无症状或症状很轻,重度脱垂则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阴道有肿物脱出,于久站、久蹲或大便用力后子宫脱出阴道口,平卧休息时可缩小,并能自动回纳。脱出之肿物随时间的进展而加重,即肿物越来越大,且变得不能自行回缩,需用手还纳。腰背酸痛及下坠感,尤其久站、走路与劳动时加剧,经平卧休息可减轻或消失。脱垂程度越重,下坠感也愈剧烈。阴道分泌物增加,或呈脓性甚至带血。或伴有尿频、排尿困难,或便秘、大便困难。应去医院妇科检查,确定是否为子宫脱垂。

  妊娠

  已婚生育年龄妇女,平素月经规律,一旦月经停止来潮,首先应考虑是否妊娠。于停经6周左右时,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不同程度的恶心、偏食等,重者可出现呕吐,多发生在清晨,至12周后自然消失。伴有尿频、乳房胀痛。

  发现乳头及乳晕着色,乳房增大,皮肤色素沉着,孕12周时子宫底可在耻骨联合上触及。去医院妇科检查并可作尿妊娠试验或超声波检查便可确诊。

  流产

  病人常有停经和早孕反应,流产的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和腹痛。停经后有阴道出血,在妊娠3个月以内的流产,阴道出血伴随流产全过程,量可多可少或有血块。晚期流产时,胎盘已形成,流产与早产及足月产相似,一般出现血不多,有羊水流出,或胎儿排出,或胎盘排出。伴有阵发性腹痛,为痉挛性或坠胀感,早期流产先有阴道出血后有腹痛。晚期流产先有阵发性腹痛,后有阴道出血。下腹部可触到子宫或触不到。去医院妇科检查,确定流产不同的类型及时处理。可作尿妊娠试验及超声波检查。

  异位妊娠(又称子宫外孕)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前,往往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人停经后有早孕反应,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偏食等。下腹一侧有隐痛或酸坠感。输卵管妊娠破裂后的临床表现: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病人突感下腹一侧有撕裂样或阵发性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可有全腹痛及肛门坠胀和排便感。有短期停经或月经延迟数天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呈点滴状,深褐色,量少,不超过月经量,少数病人阴道出血较多,有时排出三角形蜕膜管型。内出血多者可出现昏厥或休克,其严重程度与阴道出血不成比例。病人脉搏快而弱,面色苍白,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尤以病侧为重,腹肌紧张不明显。或下腹部偶然触及包块。发生于生育年龄有不孕或慢性盆腔炎或盆腔手术史。提示可能为异位妊娠,应立即去医院妇科检查,作血常规、尿妊娠试验,后穹窿穿刺术或腹腔穿刺术,超声波检查,必要时行诊断性刮宫术、腹腔镜等检查。

  妊娠剧吐

  多见于年轻孕妇。一般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轻症者,表现为反复呕吐,厌食,择食,软弱无力,有时伴失眠和便秘,体温脉搏正常,体重减轻不明显。重症者,呕吐频繁,呕吐物除食物、粘液外,可有胆汁或咖啡样物,不能进食饮水。同时全身乏力,明显消瘦,尿少,伴有脱水和酸中毒。病人精神萎靡,全身皮肤和粘膜干燥,眼球深陷,体重急剧下降,脉快而弱。严重时可出现血压降低,体温升高,甚至黄疸、嗜睡或昏迷。有轻症表现者就应去医院妇科检查,并用清洁小瓶带着晨尿作尿妊娠试验,明确是否妊娠。为了解病情的轻重,可检查尿酮体、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钾、钠、氯,必要时作非蛋白氮、胆红素测定及眼底检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孕妇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时出现头痛、头昏、眼花、恶心、呕吐、胸闷等自觉症状,甚至发生抽搐、昏迷。正常孕妇在妊娠晚期有轻度下肢水肿,经卧床休息后消退,如经休息仍不消退,应去医院妇产科检查。在妊娠后应定期行孕期检查,注意自己有无浮肿、头痛、头昏等症状,定期测血压、体重、尿常规化验,早期发现,即时治疗。根据病情可作下列检查:

  尿液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液检查,血常规、非蛋白氮、二氧化碳结合力、凝血功能测定、肝功能、眼底检查;胎盘功能检查。

  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为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一严重并发症。典型的症状是妊娠晚期突然发生无原因、无疼痛、反复阴道出血。在妊娠晚期或分娩开始时,子宫下段逐渐延长,使附着的胎盘由于错位而与之分离,引起出血。由于子宫下段不断伸展,出血就反复发生,且因剥离面扩大,出血也愈加严重。因反复多次或大量出血,可出现贫血或休克,贫血程度与阴道出血量成正比。触摸腹部软,无压痛,无宫缩,胎位清楚。多见于经产妇。应立即去医院妇产科检查,作B型超声可以确定胎盘的位置。

  胎盘早期剥离

  胎盘早期剥离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和腹痛。根据胎盘剥离面大小及出血量多少,临床表现有轻重不同。轻型以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因胎盘剥离面小,出血量少,腹痛较轻。触摸腹部子宫软,与妊娠月份相符,胎位清楚。重型以内出血为主,阴道有少量或无出血,失血症状明显或休克,贫血程度与外出血不成比例。可突然发生剧烈腹痛。触摸腹部子宫硬如板状,由于子宫内出血,子宫大于妊娠月份,压痛明显,肿位不清,发生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有外伤史的妊娠晚期妇女。以上典型症状和体征多可确诊,但应强调早期诊断。晚期妊娠或临产后,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或轻微腹痛,触摸腹部子宫较敏感,局部可疑有压痛,怀疑胎盘早期剥离应立即去医院妇产科检查确诊。作B型超声检查,可见胎盘后与宫壁之间有液性暗区。一定不要忘记作好定期产前检查,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肾炎、高血压,避免腹部外伤等,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的发生过程可分为先兆破裂与破裂两个阶段。

  1.先兆子宫破裂

  表现为产程进展缓慢,下腹剧痛,子宫收缩强烈。产妇烦躁不安,疼痛难忍,甚至喊叫。产妇呼吸急促,脉搏增快,子宫呈强直性收缩,子宫上下段交界处形成环状凹陷,逐渐上升达脐平或以上,形成病理缩复环。子宫下段明显压痛,阵缩时子宫呈葫芦状。胎动活跃,可有血尿或排尿困难。

  2.子宫破裂

  破裂时,产妇突然感觉剧烈腹痛,如撕裂状。破裂后,子宫收缩停止,产妇暂时感觉舒服,不久又出现持续性腹痛及休克,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浅表,脉细数,血压下降,胎动停止。全腹有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

  子宫破裂是分娩的极其严重并发症,危及母子生命安全,常见于头盆不称,分娩受阻,或有剖腹产史的产妇。按时作好产前检查,及时纠正胎位异常,对既往有滞产、难产、剖腹产史或肌瘤剔除术等产妇,均应想到有子宫破裂可能,必须提前住院待产。

  产褥感染

  炎症可发生于生殖道的任何部位,有下列不同表现:

  1.外阴、阴道、宫颈炎

  多发生于产伤后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局部红肿、硬结,压痛明显,有脓性分泌物,缝合创口多裂开。常伴有低热。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一般在产后3~5天发病,根据产妇抵抗力的强弱和入侵细菌种类的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轻型,主要表现为恶露量多,混浊而有臭味。伴有下腹隐痛及低热。体温一般38℃左右,脉搏略快,子宫复旧不良,有轻度压痛。重型,全身症状严重,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下腹疼痛,恶露量多少不定,体温达39℃~40℃,子宫明显压痛。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病人长期发热,恶寒,单侧或双侧下腹疼痛。体温达39℃,子宫复旧不良,有压痛,子宫一侧或双侧有压痛或有包块。

  4.盆腔腹膜炎

  病人表现为寒战,高热,体温达39℃~40℃,恶心,呕吐,下腹剧痛及腹胀。发现下腹部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5.血栓性静脉炎

  可分为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两种。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多出现于产后1~2周,病人出现寒战、高热,多呈弛张热,下腹持续性疼痛,一般局部症状不明显。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发生在产后2~3周,往往有低热、患肢疼痛、水肿,皮肤紧张而呈白色(故称股白肿),皮肤温度较健侧高,发炎的静脉局部有压痛,触之如硬索状。

  6.败血症

  病人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寒战,持续性高热可达40℃,脉细数,呼吸急促,严重者昏迷谵语,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产后发热往往是首先引起注意的临床症状。凡在产后24小时至10天以内,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有两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考虑有产褥感染的可能,应去医院妇产科就诊,可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显著升高和核左移,不难作出诊断。

  必要时作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血培养。在出现产后发热时,不应急于服解热镇痛药,以免延候病情影响治疗。应注意观察有无其他不适,如发热伴有咽痛、咳嗽、流涕、头痛等,注意是否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如发热伴有乳房胀痛,乳腺红肿,局部有压痛,注意是否为急性乳腺炎所致;如发热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注意是否为尿路感染所致,在炎热的夏季,还应注意是否为产后中暑所致。

  产后中暑

  多发生在产后1~3天。气温骤升,湿度特大时,加上旧的风俗习惯,门窗紧闭,产妇捂得太严,通风不良,体质虚弱,产妇突感头痛、头昏,恶心胸闷,口渴多汗,心悸无力等先兆症状。若未及时处理,体温上升,达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而无汗或汗出体温不下降,剧烈头痛,痱子布满全身,烦躁不安,脉搏、呼吸均增块。严重者体温继续上升,可达40℃以上,呈稽留热,出现昏迷、谵语、抽搐、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全身无汗,脉细数,血压下降而休克,数小时内可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产后中暑是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应改变旧的风俗习惯,产房适当通风换气,衣着适宜,多进饮料。早期发现产后中暑先兆症状,应早期去医院妇产科就诊及时处理。

  晚期产后出血

  发生在产后24小时以后至产褥期内。病人表现为血性恶露淋漓不净或突然出现大量阴道出血。部分胎盘胎膜残留,表现为红色恶露持续时间长,反复出血,或突然大出血,多发生在产生10天左右;如形成胎盘息肉,出血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多发生在产后数周或数月;子宫复旧不全,表现为红色恶露持续时间长,甚至可出现较大量出血,产妇腰酸痛,下腹坠感;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合,可突然发生大量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周左右;剖腹产术后子宫壁切口裂开,表现为严重出血,甚至引起休克,多发生在术后2~3周;绒毛膜癌可在产后1个月发生大出血。可伴有感染症状,恶露多,有臭味,有时全身不适或低热。失血过多可引起贫血或失血性休克。发现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大而软,产后如有少量出血或中等量出血,持续不净者应去医院妇产科检查,可作血常规及尿妊娠试验,必要时可作诊断性刮宫,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儿科

  小儿粪便异常

  1.正常粪便

  ①胎便。新生儿大都在24小时内初次排便,为粘稠、黑绿色、无臭味之粪便,称为胎便。出生后3~4天排出的粪便,呈黄绿色,为过渡性粪便。

  ②人乳喂养儿粪便。多为金黄色软膏状粪便,有时稍带绿色,有酸性气味,每日排便1~4次。

  ③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羊奶喂养的孩子,大便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硬,量较多,有臭味,每日排便1~2次。

  ④混合喂养儿粪便。人奶不足加喂牛奶或羊奶儿,其粪便类似人工喂养儿。若人奶喂养加米粉类食物者,大便量增加,色略暗褐,稍软,有臭味。

  2.异常粪便

  ①消化不良粪偎。大便多泡沫,有酸臭味,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发酵增加。如外观如油状,为脂肪消化不良。

  便中有奶瓣,味臭,为蛋白质消化不良。

  ②肠炎粪便。粪便稀薄且呈绿色,为肠蠕动加快,说明肠道有炎症。腹泻重时,大便臭味减轻,粪块消失,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颜色变浅,主要成分为粘液及肠道分泌物。

  ③痢疾粪便。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有粘液及脓血,每次便量减少。

  ④肠套叠粪便。便血是婴儿肠套叠的常见症状,一般在病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血便,也可为新鲜血便或血水,一般无臭味。

  ⑤急性坏死性肠炎粪便。大便次数增多,呈暗红色糊状或红豆汤样血水便,具有特殊的腐败腥臭味,可有少量粘液,无脓。

  ⑥秘结性粪便。因喂养蛋白质偏多,或先天性体质不良,肠肌蠕动弱,水分被吸收,故大便干结,严重时呈羊粪样。

  ⑦饥饿性粪便。由于喂养不足,便中主要成分是肠道分泌物,色暗褐或暗绿,便次多,量少,有粘液。

  生活中如果发现小儿便次增多,便质变稀薄时应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治疗。如出现粘液血便,果酱样粪便或红豆汤样血水便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如延误治疗则有生命危险。

  婴儿哭闹

  哭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表现,因小儿在未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之前,就以哭闹的形式来表示自己的要求或不适。甚至患有威胁生命的疾病时,也以哭闹来表达。

  1.生理性哭闹

  其一般表现为哭声有力,除哭闹外其他均正常,如不发热,吃奶有力,大小便正常。当原因除去后哭闹即止;若不予理睬,可愈哭愈响,哭闹至过度疲劳后入睡。常见原因有:

  ①饥饿、口渴。为小儿最常见的哭闹原因,喂奶或喂水后哭闹即止。

  ②大、小便。经过训练的婴儿,在有尿或有大便之时常常哭闹,排便后哭闹停止。

  ③不适感觉。如过冷,过热,尿布湿后未及时更换,湿疹发痒,虫咬痛等可使婴儿哭闹。

  ④夜啼。小部分6个月以前的正常婴儿,尚未建立正常的生活规律,白天睡眠过多,夜间清醒的时间较多,有时哭闹,称为夜啼。

  2.病理性哭闹

  指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哭闹,往往哭闹剧烈,时间也长,常伴烦躁。

  ①头、面部疾病。如角膜擦伤、中耳炎及外耳道疖肿(触及耳屏时疼痛)、口腔发炎时,在进食时因疼痛而哭闹。

  ②胃肠道疾病。如因喂养不当而使胃肠内积气、肠炎、肠套叠时,均可因腹痛而出现哭闹。

  ③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感染、外尿道炎、膀胱炎时,多于排尿时因疼痛而哭闹。

  ④骨骼、关节损伤。如骨折、脱臼因活动时疼痛而哭闹。

  ⑤肠绞痛。往往于出生后第2~3周发病,表现为阵发性尖叫,同时两腿屈曲,腹部略胀气。一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短者几分钟,长者可达数小时,常于下午、傍晚或半夜发病,可反复发作,不影响食欲及体重增加。

  如为生理性哭闹,去除原因即可停止。如考虑为病理性哭闹或哭闹不止时,可到医院进行检查,进一步确诊。

  小儿惊厥

  惊厥俗称抽风、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从新生儿到各年龄的小儿均可发生。

  惊厥发生时患儿突然意识不清,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牙关紧闭,头转向一侧或后仰,面部、四肢肌肉反复抽动或呈现强直状态。严重时可出现角弓反张、呼吸不规整及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可由数秒钟至几分钟不等。

  产生惊厥常见的原因有:

  ①高热。约有2%~5%的3岁以下小儿在体温突然升高时发生惊厥,这种惊厥叫高热惊厥。此惊厥一般持续时间短,在一次发热病程中一般只抽搐一次,发作停止后神态很快恢复。3岁以后多数不再发生,但也有以后发展为癫痫的。

  ②脑本身病变。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出血、脑缺氧、脑水肿、脑肿瘤等病变。惊厥多为持续或反复发作。

  ③癫痫。没有明确原因而反复发生的惊厥,多发生于学龄儿童,有突然发作的特点,发作后多有昏睡;不发作时,意识可完全恢复,称为原发性癫痫,谷称“羊痫风”或“羊角风”。

  ④中毒引起的惊厥。常见的有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食物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等。

  ⑤营养物质缺乏。低血钙、低血糖、维主素B1缺乏或维生素B6缺乏等。

  在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发生惊厥,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进一步确定引起惊厥的原因,以便进行治疗。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这种病在婴幼儿、青少年比较多见。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家家户户大多数独根苗,还能缺在营养缺乏问题?事实上这种病是存在的,其主要原因是饮食(喂养)不当,如牛奶过稀,饮食单调,不及时添加副食,食物中缺少蛋白质和脂肪等,长此下去,便会引起营养不良。另一原因就是患有慢性疾病,如肝炎、肠炎、胃炎、寄生虫病等,饮食不佳,吃进的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也能引起营养障碍。这种病人见皆晓,病人呈现一派消瘦的面容,皮下脂肪减少,体重比正常同龄人轻,消瘦是最明显的标志。应当知道,我们所看到的面部、颈部消瘦是最后的皮下脂肪减少的结果,一般消瘦按腹部、胸、背、腰、中下腹、臀部的顺序递减的。所以,消瘦易被人发现,应寻找引起的原因及时处理。通过自家的调养仍不见效果时,可去医院检查。发生营养不良的同时,机体许多器官的功能也受到影响,出现多器官的功能低下,应在医生指导下纠正营养不良。

  鹅口疮

  鹅口疮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是一种叫做白色念珠菌的霉菌引起的口炎,在婴幼儿最常见,留心的妈妈自己能够看出来。如常在口腔粘膜的颊部、舌上、齿龈和上腭部位出现白色点状、或乳凝块状物,好似一层白色的膜,但不像乳块那样容易擦去,用这一办法可以区别是鹅口疮,还是凝乳块。

  虽然病儿无疼痛症状,也不发热,不流口水,但这种病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因为出现这种病多是继发身体上的其他疾病,尤其是当身体有了其他种病,如高热、败血症、疹疮(感染)等,应用了大量抗生素之后,把人体内的正常细菌丛杀灭了,相反的把本来寄生在人体口腔、阴道、肠道内的白色念珠菌变成了致病菌,引起了鹅口疮等白色念珠菌感染,所以自己一旦发现这种病,立即向医生讲,立即停止抗生素的治疗,防止再引起机体整个霉菌性感染,否则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恶劣后果。

  婴儿腹泻

  病人主要表现是腹泻,轻者每天十几次,大便呈黄绿色稀便或蛋花汤样便,有酸臭味,兼有少量粘液及乳黄色小体,且有气泡,表示肠道内有发酵过程。一般在排便前因腹痛而烦躁不安,啼哭,腹内有鸣声,排便后转为安静。有时伴有轻吐或溢乳,病儿不愿吃奶,不发热,一般状态尚正常;若大便次数特别多,每天二十几次,每次排便量多,混有较多粘液,有臭味,一般状态较差,也不吃奶,呕吐频多,眼窝下陷,鼻梁部色青,且有发冷发热,病儿无精神,也不玩耍,此时表明腹泻加重,且有中毒症状,应当尽早去医院化验大便,了解有无肠炎和痢疾病证。这时母亲不应着急喂奶和进其他食物,待弄清楚病情后经医生指导再开始喂奶或进饮食。

链接:    思海常啸       驿外疏影

白贵才 的近期作品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