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根据网络资料加工整理)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人,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鲍叔牙就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管仲。
后来二人一起当了兵,在冲锋的时侯管仲总是躲在最后,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唬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此时鲍已当上了军官,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没了牵挂,果然是比谁都作战英勇,很快当上了军官。
管仲做了公子纠的谋士,鲍说牙成了公子小白的军师。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登上了齐国君王的宝座,称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首;公子纠和管种避难到了鲁国。鲍叔牙领兵30万攻打鲁国,鲁国连连败北,不得以和齐国讲和。按照鲍叔牙的要求,鲁国把公子纠的人头和管仲一起交给了齐国。
齐桓公欲任命鲍叔牙做国相,但鲍叔牙却举荐管仲为相,而这正是他要回管仲的目的所在。齐桓公听后生气的说:管仲不但帮公子纠与我作对,还亲自用箭射过我,险些要了我的命!这一箭之仇我还没报呢,你反而让我来重用他?我没杀他就是因为他是你的朋友。然而鲍却说:管仲忠心为主,且其治国才华远在我之上,您要成就霸业,非管仲辅左不成。最终齐桓公弃忘前嫌,拜管仲为相。
管仲为报答好友鲍叔牙和明主齐桓公,鞠躬尽瘁,竭尽报效。由于管仲的改革,齐国迅速强盛了起来,获得“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后来,管仲在举荐下一位国相时,没有举荐鲍叔牙。这样的举动如同当初鲍叔牙举荐管仲一样,没有得到齐桓公的理解,却首先得到了鲍叔牙的支持。
此后,“管鲍之交”一直被誉为交友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