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

白贵才 原创 | 2008-04-30 17:57 | 收藏 | 投票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⑥,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⑦。

  [注释]1、其脆易泮:泮,散,解。物品脆弱就容易消解。2、毫末:细小的萌芽。3、累土:堆土。4、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说是二十九章错简于此。5、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此句仍疑为二十九章错简于本章。6、学:这里指办事有错的教训。7、而不敢为:此句也疑为错简。

  [译文]

  处于稳定状态的事物易于把握,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脆弱的东西易于碎裂,细微的东西易于消散。为人谋事,要在变故萌芽之时就将其妥善处理;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幼苗;九层的高台,由一撮撮泥土堆积而成;千里的远行,也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跟在别人的后面,做他们已做过的事就会遭遇失败,执守于已有的成果,不思进取,结果连眼前的果实也会失去。所以,那些勇于创新的圣人,虽然做着别人不曾做过的事情,反而很少遭到失败;那些敢于放弃的圣人,勇于突破,不固守当前的业绩,反而获得一个又一个的业绩。一般人做事,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反而失败,功亏一篑。因此,越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越要像开始时那样谨小慎微,如此就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了。所以,圣人总能想到那些一般人想不到的问题,却不象普通人那样去奢求那些本不该以属于自己的东西;圣人总是学习那些一般人不去学的知识,比如“道”,同时也能够细心研究人们做事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弥补过失;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协助万物根据自然规律生衍繁殖,而不自我中心妄加干预。

  

白贵才 的近期作品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