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第一,以人为本

万赢信 原创 | 2008-05-22 22:39 | 收藏 | 投票

  从5月12日以来,现实的残酷和爱心的温暖,都在瞬间迸发出来。这,想来应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

  一直在关注各媒体对于四川灾情的报道。此时此刻,我知道和我一样的众多同胞,也同时在关注汶川救灾的消息。为同胞捐助和祈祷,也是在为我们民族的未来祈祷。我是唯物主义者,但是此时此刻,我愿意俯下身来,为我们的同胞和民族祈祷。一年来,我们的民族和人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种种灾难。面对灾难,我们的同胞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这毫无疑问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之所在。

  18日下午,国务院发布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读到这则消息,我的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浓重的哀伤:愿天佑中华,愿上苍保佑我们多灾多难的人民,愿我们能够团结起来,解决前面的困难;我们的党和政府如此尊重每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也让我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举国上下都在为那些逝去的生命哀悼,每个人的尊严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愿我们中国人的心,能够永远像今天这样,紧紧地靠在一起。

  毫无疑问,救灾的行动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一段时间以后,死者将安息,活着的人们会陆续恢复正常生活。而在救灾前线,那些苦苦努力的人们无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把灾难的破坏降到最低点。当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消息传来,我们能够体会到的,总是无限度的感激和欣慰。

  那些在灾区前线赈灾的人们,他们的努力,我们将铭记永远;那些奔走呼号慷慨解囊的人,他们的爱心,将温暖坚冰;那些被营救者用手、用种种工具营救出来的人,他们的重生,将得以重见光明、重温人世间的种种美好;那些灾后余生的孤儿,他们的明天,因为大家的关爱,将会拥有幸福。

  灾难过去,需要挽回的绝不仅仅是财产上的损失。大灾过后,我们尤其需要注意安抚受伤的心灵。那位被营救出来的同胞,半夜里仍然发出撕心裂肺的恐惧;那位哀伤号啕不已的中年人,精神上需要更多的治疗。物质上的捐助之外,心灵上的安抚同样必要。

  写到这里,眼前再次浮现出受难者们无助的手臂,再次浮现出同胞们慷慨解囊的义举,再次浮现出不分种族和肤色的种种问候和支援。人道第一,以人为本。当大家的手握到一起,我们顿时感到:同为人类,我们其实是一家人。

  我还想到,灾难过后,作为这个星球上的骄子和高级生物,作为这个星球上的建设者和破坏者,我们的心,应该和自然贴得更近。我们应该多一份敬畏之心,多一点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让我们更加热爱生命

  附文:

  让我们更加热爱生命                朱少华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昨天一早,从网上浏览各地报纸,举目皆是黑色;昨天下午2点28分,整个中国大地都响彻着汽笛的哀鸣。这让人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生命也因此显得异常凝重。

  一场大地震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有父母失去了儿女,有孩子成了孤儿,有白发人送黑发人。与此同时,人们也创造出来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生命极限被一次又一次地打破,86小时、100小时、130小时,甚至已经达到了150小时,仍有人被救了出来。为了迎接希望的到来,孩子在废墟里唱歌,妇女在废墟里哺育婴儿。生命是脆弱的,更是坚强的,在这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生死较量中,让我们再一次坚信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伟大。

  虽然我们常常讲,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在许多时候,人们仿佛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至于在某些城市有人生活绝望要跳楼自杀时,有的人还在冷嘲热讽。有人面临危难急需帮助时,一些人还熟视无睹,冷漠待之。甚至还有人对自己的生命毫不珍惜,游戏人生。但在这里我们看到,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抢险的人员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

  一个在灾难发生100多个小时后还存活的26岁女孩被救出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今晚的月亮真圆!”一位40岁的妇女,双腿被巨大水泥梁压住,子弟兵要挪动这根水泥梁就会给更多生命带来威胁,这位妇女知道后向救援人员要来一把钢锯,硬是咬牙自己锯断了双腿,死里逃生……这就是求生的欲望,活着已不单单是一个词汇,而是包含着这一切美好的无价宝石。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而没有生命,这一切美丽将会变得毫无意义。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往小里说是一个人的全部世界,而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就是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可以按照生态规律新陈代谢,但不可非正常死亡,否则就会对国家和社会的整个肌体带来伤害,从这点来说,生命属于自己,但也不完全属于自己,在每一个生命里,不仅承负着一份父母责任、子女责任,还有更重要的社会责任……

  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但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生命课程,是一次道德和良知的历练。现在下半旗举国悼念那些死难的亡灵,更让我们掂量出每一个生命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分量。一位名人说过,拯救出一个人的生命,就是拯救了一个世界,这句话在我们这里得到最完美的诠释。相信经过这样一次洗礼,人们的心将会有一种“质”的变化,“热爱生命”这四个字将会融化到更多人的血液中。

  附文:

  永远的天府                 刘心武

  5月12日下午我在书房里,忽然接到电话问我感没感觉到地震?我并无感觉,但立即打电话给老伴,她在医院11楼的病床上,说刚才顶灯晃动、门扇乱响,陪护的多是四川人,已接到电话说家乡地震,我听了说,四川离北京那么遥远,震波怎会传到这边?老伴说震波过后医院一切正常,她无碍,让我放心,不必马上往医院跑。

  官方信息来得迅捷而且透明,真是四川发生了强震,震中在汶川,离成都市不足一百公里。马上给二哥二嫂拨电话,座机不通,手机也不通,着急!二哥已经81岁,二嫂也快80,儿子在加拿大,是空巢老人。傍晚终于拨通了电话,二哥说楼房摇晃虽然厉害,但家里只跌碎一只花瓶,有惊无险。楼里人都到外面旷地暂避,有私家车的住到车里,他们吃完晚饭后,也决定多穿衣服到外面过夜。我把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北京市民住防震棚的情况讲给他听,我的意思是,主震过后,如果房屋没有裂缝或其他被破坏的迹象,那么,底下的余震一般会越来越小,即使再有几次级别较高的余震,总超不过主震级别,因此,不必过分紧张,不一定非在室外生活,特别是他们年迈之人,遭受风寒派生问题划不来,这经验当然仅供他参考。

  第二天,二哥二嫂已回楼照常生活。第三天,他们说楼里几乎所有人都已回到家中。水、电、煤气供应如常。他们已将注意力从自身的安危,转移到对那些遭受震灾严重的地区和同胞,和我一样,大量时间守在电视机前看有关的直播。

  就在今年年初,《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让专家和读者一起共同选出今日中国的“十大新天府”,结果成都仍名列榜首,在揭晓那一期封面上,以美丽的成都平原照片为背景,以大字标出:“为何成都天府之冠地位难撼?”再以次大字点明三条:“福地:远离灾害的成都;遗憾:老天府纷纷失去桂冠;意外:新天府分布边陲海疆。”二哥在成都买到这本杂志后,兴奋地给我打来电话,他对成都的挚爱之情里,带有许多的自豪。其实人们一想起“天府之国”的称号,就不仅想到成都,还一定想到包括都江堰、汶川、九寨沟在内的整个四川。

  我出生在成都,童年在重庆度过,虽然八岁后随父母到北京后就一直定居北京,但许多亲人一直居住在老家,我也多次回去。天府四川,你的富饶美丽,时刻不能忘怀!

  然而这次天府大震。这里不讨论地质地理方面的学术问题,即使“福地:远离灾害的成都”这一论断看来不那么准确,突如其来的大震使四川遭受重创,但我相信,那片广袤的土地,仍然堪称天府!因为天府的首要条件是人杰地灵。从电视上我看到许多感人的画面,我故乡的那些普通人,他们在灾害面前当然难免有悲痛,有眼泪,但那份镇定,那种自己遭难还更关怀比自己受灾更重的人们的表情,那种救援队伍到来前的积极自救、救援到来后的恰当配合,以及二哥电话里所描述给我的成都人的那种互助友爱,都令我感动不已!

  伤痕并不可怕!我们有治愈它的信心与力量、程序与方法!《中国国家地理》上刊登过一幅四川平原春天的对开照片,桃花盛开,农田碧绿,村屋质朴而洁净,远处黛色山脉起伏如歌,那时凝望着那幅照片,我已怦然心动。啊,我要能化为一朵云多好,飘到故乡上空,俯瞰,并将我心中全部的爱,辐射到那每一寸生我养我的土地上!

  震灾的伤痕最终会被我们完全治愈!我相信,再一个春天,四川的桃花仍会灿烂开放,然后是满山翠绿,还有坡上坡下一格格金黄的油菜田。新的具有抗强震能力的学校,就在那桃花深处。经受了灾害考验的故乡人,他们那特有的高亢而悠长的山歌,仍将向世界昭示其难撼的天府地位!

  流泪的晚会

  □黄荣才


  相信5月18日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2008年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的晚会,是我们看到过的所有晚会中让人流泪最多的。

  面对废墟,面对不幸遇难的尸体,面对抢险的画面,面对蒋敏等大写的人,语言是那么苍白,眼泪也许是释放内心情感的唯一选择。

  从来没有如此用心地看一台晚会,尽管这台晚会阵容强大,艺术水平很高,但相信许多人已经无心关注这些,更不会如以往欣赏春节联欢晚会或者其他大型晚会那样评头品足。大家关注的是一种情怀,一份爱心,一种牵挂。

  看到电视上重现出来的地震后的废墟,看到那些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灾区群众,我的泪流了下来;看到失去父母和两岁女儿仍然坚持在救灾一线的民警蒋敏哽咽得无法述说的场面,我的泪流了下来;看到来自灾区的三名学生在现场上还不知道家人信息的时候,我的泪流了下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5月18日晚上,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无法统计有多少人在流泪,从屏幕上看到那么多的领导、那么多的全国宣传文化界的知名人士、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还有屏幕下无法预计和看到的观众,太多的眼泪为灾区人民而流,为苦难而流,为逝者而流。

  没有人感觉到自己有什么不妥,没有人要刻意保持自己的形象。面对灾难和伤痛,我们无暇顾及形象和风度,只是渴望通过眼泪寄托我们的哀思,期待让心灵温暖心灵,脑中想到的只是自己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在流泪的同时,感谢所有热心的人,现场募捐到了15亿元。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金钱概念,他们的援助不仅仅是物质的支持,更是信念和精神的支持。看到倪萍、毛阿敏各自100万的捐款,看到刘欢用装鞋子的提袋带着50万元走向捐款箱,看到一些企业和单位捐款,我看到一颗颗热忱的心。我为他们自豪,以普通公民的身份感谢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我的泪再次流了下来,为我们共有的强大祖国,为我们所有跳动的充满大爱的心灵。

  5月18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2008年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的晚会让许多人流泪,这些眼泪无关懦弱,这些眼泪是在痛苦中对人性光辉的礼赞,是对生者的珍惜,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痛心。

  面对灾难,让眼泪流吧,我们必将在眼泪中前进。

敬请登陆个人主页:
       http://yyqhysc0623wxj.chinavalue.net价值中国网
       http://yyqhysc0623wxj.blog.bokee.net/医药营销企划与市场/万祥军

       http://www.xj0623hjwq.blog.bokee.net/中国老年义工服务中心/老年服务健康管理中心

个人简介
万赢信,经济学学士,经济师,记者编辑、营销企划人。工作主要涉及新闻媒体、商协社团、大健康医药产业和“三农”产业研究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和营销企划五个方面。 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9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完成第二学历,曾具…
每日关注 更多
万赢信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