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否需要哲学?

林永青 原创 | 2008-05-09 08:2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看到戴国斌先生的文章《MBA们为什么需要哲学?》,(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5/7/114051.html )有感而发,我在文后写了几条评论。不经意间却形成了一篇小文。

  我想说得再具体一点:

哲学是什么?哲学不仅是关乎人生目的或意义的价值观或世界观,哲学也是关乎“解释世界”的认识论。(*注1)

  但对于哲学的理解,肯定是建立在某一项或几项具体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可能是自然科学,也可能是社会科学。要先精通一两门科学,然后才谈得上对哲学的认识。

  简单地说,哲学既不是也不应当是玄虚的。哲学不过是一些抽象的“对世界做出解释”的“知识”罢了。

  西方的所有大学,至今还将各个领域的博士,称做“哲学博士”。这是有道理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各个学科都在以不同角度“解释”这个世界。(“改造世界”是另一个问题,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实践。)

  但是,更大的问题在于,我可以肯定,如果没有精通几门具体学科,就谈哲学,很容易走进“玄学”。“玄学”是中国文化中很糟糕的部分:没有理性思维;只能叫“玄虚”,是一种“无知”,甚至不能称之为“学”。不是“从具体到抽象”(马克思语)的概念归纳,而是“从抽象到抽象”的不知所云。

  当然,不少人坚持,哲学也是人心之学、或人生之学。我认同“人心之学”是人生所必不可少的。但那也只是“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部分(“世界观”也被不少哲学家认为是“形而上学”)。自20世纪以来,不少西方的哲学大家们,终其一生都在反对“形而上学”。----因为他们认为“形而上学”既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因此没有“意义”。(当然,“意义”这个词本身无法定义。“意义的判定”是基于常识吗?常识也不可靠。这个问题我也不想多辩论了。)

  我对“形而上学”没有答案,也不作评价。因为那不是知识,有可能是信仰,也有可能是“误解”或“无知”。(这两项还有区别,“无知比误解离真理更远”。--库恩语。)

  我的基本结论是,如果将哲学当成是更抽象、更具解释力(而操作性更“弱”)的知识,那么每个人都要先多学些知识,然后,才能慢慢走进哲学。我更多地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待、或运用哲学。(我当然也有“世界观”,每个人都有,但“世界观”不完全是“知识”。这个问题还是无法讨论。)

中国文化中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哲学”是一个外来词汇,中国文化中没有这个词。近代以来,最初引入中国的“西方哲学”叫“论理学”,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逻辑学”的部分。因为哲学是认识论,而逻辑是理性的基础。(中国人引进西学之后,还发明了一个词叫“格物”,相当于今天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内容。早至清初的康熙皇帝,竞然有一本书专论“格物”。)

  中国文化中缺少“哲学”意味的内容。《论语》里没有,《论语》里更多是一些处世的伦理观念;《道德经》里也没有,但我相信《道德经》或《易经》里可能有比“哲学”更“抽象”的内容。

         即使如此,我并不赞同简单地认为“中国文化”是比“西方文化”更先进的文化。负责任、且理性地思考一下,中国文明在落后了西方近两百年之后,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自我发思、和演进。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是历史事实,也是有原因的。中国文化中理性的成分不够。----多数的文章,都是以文学“比喻”为主,“只可意会,不可意传”。但这是真的“不可意传”,还是“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科学在西方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包括社会科学,西方的研究也非常具体和深入。

  那么中国文化中有“智慧”吗?肯定有。否则中国不会成为世界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但中国的文化停滞,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有我们文化的内因,也有外因。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停滞,是被西方的文明在近代的崛起而“打”断了。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管理学需要哲学吗?“管理学”当然需要一些“哲学思考”,但并不需要太多的“哲学思考”。一个是更具体的知识,一个是更抽象的知识。管理更是一种“边学边干”的实践,实践中更需要对“具体问题”的经验性思考或“具体思考"。

        “哲学思考”当然要,这可能是重要的工作,但不是主要的工作。(我对“重要”和“主要”的区分,是从时间分配的多寡的角度上讲的。)

  例如,在政治学发展问题上,法国思想家福柯(不好简单地称他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所以用“思想家”)就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哲学不干涉政治学,那就是对政治学的最大贡献。”(大意如此)。他想表达什么呢?我认为,从20世纪开始,“纯粹”如数学的自然科学中居然也发现了“悖论”,再加上一些“语义分析哲学”的既繁琐又深刻的反省,哲学界开始迷漫着一种“取消主义”的悲观情绪,福柯是担心对“哲学的取消”也会影响至“政治学的取消”。
----从知识分子的趣味看,哲学很容易因为过于抽象,而走向“玄学”或“不可知论”。----“抽象”思考,---其实就是创造概念----的确很重要,它使我们的知识传播和知识创造更有效率。但坏处是,“抽象”也容易走向“玄学”或“不可知论”。所以,马克思说“抽象思考”是“惊险的一跃”,因为不知道会“跃向何处”。----人类的理性思考,一直就伴随着大量的非理性成份;也伴随着大量的偶然性成份。

*****************************************************************

注1:谈到哲学时,对后一项“认识论”,多数中国人兴趣不大,因为感觉“不够有高度”,不象“道”,更象“术”。人人都喜欢引用老子《道德经》里的话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我的观点是,“没有器,就没有道”。这不过是同“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一样,是互相依存的;也象“结构和内容的关系”一样,两者都一样重要。“具体”要求更多的智力投入。

个人简介
价值中国网发起人、未来主义哲学家。兼职:北京师范大学MBA客座教授、英中商会(BCCC)企业家论坛执行委员、美国金融学会(AFA)会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约大学商学院、巴黎商学院全球联合EMBA,中国最早的全球EMBA获得者;另获…
每日关注 更多
林永青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