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骂的大公报

韩和元 原创 | 2008-06-10 17:30 | 收藏 | 投票

委实说,大公虽然是共产党的喉舌,但一点却是很多非共产党的喉舌所远不及的,大公报6月2日就香港演艺界发起的「五?一二关爱行动」筹款义演,而做的社论,在表扬了通香港人的大爱和民族情结后,说道:而巨大的制度优越性更在这次巨大的天灾中突显出来,不是中央能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部队闻风即动,各省衔命驰援,救灾工作不可能取得如此迅速的成效。

而当我读到这里时,我便发表了《请问于大公报:优越的是哪种制度呢?》,对其大骂,我们知道在大公发表博客,是必须经过其编辑的审核和编辑处理的,其复杂程度,绝对不下于我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发表东西,但我的该篇东西是在15:13分放上去的,当时我是抱定这篇东西的是必死的,因为大公毕竟是共产党的喉舌,我当时所做的仅仅只是把它放了上去而已,并不敢预备它有什么好的结果,但事实却是完全的出乎阿拉的预料,它不仅发了出来,更是比较平时快了不知道多少,如果按平时,那一定得5个小时甚至更久,你的文章方才能够上的版面的,但这次却极其的快速12分钟后,首页上就显示了该文章。

而这篇东西写的仓促,自己也知道从文章质量来说,完全是硬塞的货色,因而到第二天,我就该问题,来了个再谈,把我原来的观点充实了一下,也就有了《哀兵必胜—表错情的南都和司马南》一文,文章里我再骂它大公:

“~~~~事实上同一天香港大公报的社论也或明或暗的提到在抗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制度的优越性。大公报就香港演艺界发起的「五一二关爱行动」筹款义演,而做的社论,在表扬了通香港人的大爱和民族情结后,说道:而巨大的制度优越性更在这次巨大的天灾中突显出来,不是中央能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部队闻风即动,各省衔命驰援,救灾工作不可能取得如此迅速的成效。虽然说的没有人民日报直接,但或明或暗的指到这点了。

~~~~~但我要说的是:这两方人马都表错了情,国民这两年的举动,特别是今年就抵制奥运所诱发的抵制家乐福运动及现在为四川灾难所做出的表现,完全是一种国民的自发的自尊主义,是典型的朴素的民族自豪感的反映。”

然而我们的共产党的喉舌这次不仅发表了我的文章,甚至在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将他来了一个推荐,至今还放在推荐栏里呢?

从这一点可见大公是可以容许批评的,也是不怕被批评的,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某些非共产党的喉舌的媒介显然就没有这样的雅量了,动不动就转移和封ID,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对批评他们的意见怕的要死,谈国事,就告诉你太敏感,谈他自家的事情,就认为不利于媒介的建设。这让我想起我2008-04-14 发表的一个东西,天下人的迷惑与糊涂中,提到的,我在[北宋]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一书的卷六看到的两个故事:

头一桩说的是,仁宗朝嘉佑年间,苏辙去参加当时的贤良方正科考试,在对策中,苏辙大谈特谈朝政的缺点,说是传闻陛下后宫贵姬千百,且是日日歌舞生平,饮酒作乐,欢乐失节,每日虽然坐朝,但却不商量国家大事,等退朝后,对朝臣是避而不见,如此云云。考官认为仁宗并没有这样的事情,他苏辙,完全是在信口乱言、胡说八道而已,考官已经不预备取录于这个狂生了。而这件事情却被苦主-宋仁宗知道了,他召见了那个维护他的考官,但并没有对他的功业予以了嘉奖,反倒是一通严厉的批评,他正告他的那些考官们,说:‘我们之所以要设立科举,为的是什么,不为别的,不是装门面、做样子,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制举,来发现并且录用那些真正的敢言之士,而这个小官苏辙,虽然所言非实,但他并不顾及自己的得失,而敢在对策中,直言之,可见他是有勇气的,并且还是真正的敢言之人,这样的人正是是我们制举所预备求取的对象,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因为他的敢言而剥夺了他应得的科名呢,他应该得到科名。’

这是不怕被人骂,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本已经是难得的了,对于帝王,这更是难能可贵的了,宋仁宗朝,是北宋最繁荣的时代,或许他的成功,跟能够接受被人骂,(甚至是莫须有的骂名词,)怕是有着莫大的联系呢,我想应该是的。

 

然而,可惜的是,他的好秉性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他的子孙就没有他这样的胸襟和气度了。宋神宗熙宁年间,孔文仲也去参加考试,所写的对策本来已经入选了,但却触犯了时政,终于没有被录取。这就是不能够被包容了。当时的大才子孙固就说过:“科举考试只取一日之长,试卷上满是虚华空洞的议论,本就不值得计较,更何况的是,我们的制举的目的,本来就是为就直言之士,如今朝廷认为孔文仲的议论足可以迷惑天下人,我倒更担心天下人不至于被孔文仲的议论迷惑,反倒被他的罢黜,而闹的天下之人,人人糊涂。”

 

孙固说的真好,我不知道王安石的变法的失败,跟这个有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我想因为这件事而间接的让天下人,对王安石的国政糊涂这个层面的影响怕还是有的。

   事实上我也很期望我们的价值中国网也能够做到这点。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韩和元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