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最高境界

白贵才 原创 | 2008-06-28 09:45 | 收藏 | 投票

  无形无色

  ——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为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处世的最佳态度在几何?

  真正的面具之王又是什么?

  为什么无形胜有形,无声胜有声?

  

  说实话,我始终相信人性本善,虽然我的人生路上曾多次遭遇“虚伪”,甚至是欺骗。至今,我依然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是善良的、可爱的,尽管不是全部,尽管依旧存在恶者。但这并不能改变残酷的现实,也不能改变自己为人愚弄和受人欺骗的历史。昨天我就再次度过了这样一个难过的日子,身为善者,却屡屡被人猜疑,被人嘲弄,甚至被人指为骗子。之所以如此遭遇,全是因为我做了那份另人“排斥”的工作。是呀,那也是曾经为我所“深恶痛绝”的,只不过现在为了谋生,我不得不再一次做起了它:推销产品或者说是跑业务。尽管现在我看的开多了,但它还是让大学打工时的情景和那次受骗的经历再次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曾在暑假时打工,给一个小厂家的新产品作推销。当我带着产品,满怀希望和诚意走进一家家店铺时,我才发现自己由一个高贵才消费者变成了他们眼中的“阶下囚”,甚至是变成了他们的“仇人”。他们一改卖东西时满脸堆笑的面孔,换上了一副副阴沉而冷漠的面皮,态度也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变得高傲、放肆而粗野,有的甚至指着我的鼻子说我是“骗子”!那段经历是“灰色”的、郁闷的、不堪回首的。我无恶意,“卖买不成情义在”吗,更何况“和气生财”。虽是如此遭遇,我还是在想人们接受新事物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下子所有人都认可。推己及人,我“懦弱”的济世之心,更多了一点悯人之情。而这些似乎都写在了我的脸上,让人一目了然,一览无余。我想是这样的,不然那次我为什么会受骗?在自己的家里,竟被一个遥远异地的女“推销员”骗了一把。难怪人言“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我从来不是贪图蝇头小利的人,可那次我还是“中计”了。在那个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日子,一个穿着单薄的“推销员”敲开了我的家门。我想是她巧妙的利用了我的“悲悯之情”,而我则是被自己的“面子之心”所累,才轻易的交了钱,而买下的则是大大贬值的“无用”东西。事实上当时我根本不相信她的花言巧语,可我还是没有能力“逃脱”。(我自己都觉着我当时有多么的可笑,可我还是做出了这些可笑的举动。她可怜,我比她更可怜;她可悲,我比她更可悲。然而这是事实,我不想去为自己编造什么美丽的花环。我是我,无论什么时候。)为何会是如此的结果?是什么束缚了自己的“慧眼”,让自命不凡的我变成了十足的“窝囊废”、地地道道的“土鳖”?

  这让我想起了《狐狸偷葡萄》的故事。狐狸偷吃了农夫果园里的葡萄,农夫便把狐狸告上了法庭。可当法官责问狐狸为什么偷吃农夫的葡萄时,狐狸却回答说是农夫故意没有关好果园的门,引诱它去吃的。是呀,这完全是狐狸的错吗?我问自己,这完全是骗子的错吗?是不是自己没有将“门”关好,才“引狼入室”的呢?难怪自己当年做推销时那么多的人将自己拒之门外。是自己的那张脸“出卖”了自己,是自己孱弱的神情为骗子打开了方便之“门”,才使其轻易的“俘虏”了自己的“心”。或许这就是“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的原因吧,或者就是那句俚语所言“见鳖不捉三分灾”的现实演绎。此刻我也更加明白了为什么人们更愿意参加化妆舞会,因为这样人们完全可以将真实的自己隐藏在面具的后面,然后为所欲为,而无所顾忌。

  可这真的应该归咎于人性本“善”么?还是归咎于“贪”,或者归咎于“无知”?有道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气之处”,我想是自己更应该为其负责,自作自受;即便是受害者的自己,也无有理由去责难于谁,至多只是成长中的一段插曲。早就读过曾国藩的《面经》,还有先贤的“训文”,他们都强调“无形无色”才是脸面的至尊。可是,我还是在遭遇欺诈之后,才真正的弄懂了这句话的深意。看来,光有理论而没有实践,还真是靠不住的,象那个《三国演义》里的马谡似的。在这个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里,“清晰”的少,“模糊”的多;简单的少,复杂的多。所以,“与人为善”,但不要让“善”成了“恶者”“害”人的工具,也不要让善成了好人受祸的根苗。要想做到这些,我们就不得不修炼,修炼我们脸面上的功夫。当然,修面更要修心,因为“相由心生”,脸面的根本是心理,心静面自安,心富质自华,心稳面自定,而任何虚伪的“喜怒不形于色”都不会给人带来什么真正的利处。

  任何的面具,都不能遮挡内心的“风雨”,唯有真实的脸面才是真正的面具之王。而真实脸面的背后则是正义、正直、仁爱、大义、坚强、坚韧的心灵之魂。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真的无形无色,呈现出一张任何面具都无法替代的“无象”之脸。“无象”即“万象”,“万象”即“无象”。这张脸自然而然,却又深不可测;什么都可以看的见,却又是什么都看不清晰;什么都可以发现,却又什么都无法找到。

  将什么放在心中,又将什么放在脸上,这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它需要力量,更需要素养。外在之面可以无形无色,可是心里怎能没有波滔?一味的把善良写在脸上,其实是一种幼稚!因为它传递的信息除了悲悯之外,还有懦弱与无知。一张脸可以写尽你的所有,一双眼也可以显示你的全部。“蔼然可亲,乃自溢之冲和,妆不出温柔软款;翘然难下,乃生成之倨傲,假不得逊顺从容。”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看护好你的脸和眼睛,如此你就不会受骗!真正的面具之王,正是那张“素面朝天”的脸。有如无形无色的空气一样,事实上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任何一种光彩。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有深厚的涵养,还是要有深遂的思想,还是要有成熟的心态,还是要有坚毅的神经,还是要有丰富的知识,还是要有处变不惊的本领等等。用老祖宗的话说,就是“身要严重,意要闲定;色要温雅,气要和平;语要简徐,心要光明;量要阔大,志要果毅;机要缜密,事要妥当。”

  青春美好,因为它是纯真的,但纯真的一面是璞玉,另一面则是无知,所以纯真有时也是“惹祸的葡萄”。因此我讲述了自己曾经难以启齿的经历,希望能给处于生命花季的朋友些许提示。其实任何的面具,都不能遮挡内心的“风雨”,唯有成熟的思想才是抵御外患最好的“防火墙”。因为,成熟的思想是强大心理的力量之源,而成熟的思想则是来源于知识的丰富和运用知识而产生的思考。“知识就是力量”,思考则是集中这些力量,并正确加以使用的过程。所以,对于青春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与思考。但愿人性本善,人心本善,让欺诈再无容身之处,让青春的光彩自在飞扬。

  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引三首宋词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故称人生词三境界.

  第一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柳永的《凤栖梧》: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的诗句引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还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历程,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看山看水”的三境界而剖析一下。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洁无瑕,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不会故意认错,以致说1是1,2是2,丁是丁,卯是卯。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说“6”“9”不掉头,就出了个题:“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单,结果谁都不敢立即抢答,而是苦苦思索。突然,一个6岁的小女孩争着说等于15,人们都向她投去异样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小宝贝的答案正确时,人们才收回目光,并责怪自己的思想太复杂了,错过了抢答的时机。这里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凡事不必太刻意。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这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轻易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脑去认识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感觉到社会并不那么单纯,现实也并不那么美好,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此时,人们看到的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叫做看山感慨,看水叹息,以致出现了许许多多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指鹿为马的故事。有些人,站在这山望着那山更高;沐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净,欲壑难填,永远也没有满足的境地。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针对那些走过大半辈子或经历太多事件的人而言,在经历了种种事件,看过了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有了一种曾经沧海的感觉,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也许经历了太多,人的境界也高了,不再会为无谓的事或无伤大雅或不可能实现的事而伤脑费神。任尔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他们更明白,更懂得,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事物,明白如果跳出是非圈子,以观棋者、看戏人的角度来看事物,也许事情会简单许多,正如苏轼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国维所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们都希望能到达人生的最高境界,即这第三境界,体味那战胜自我,超越极限后一览众山小的胜利感,然而在这自我提炼、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品质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悠悠岁月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所有的故事都没有结果而结果,我们只有从容走过,无需彷徨,无需犹豫,无需茫然。我们应当往第三种境界发展,这才是人的最高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人从烦恼和执着中来,应到无烦恼无执着处去。其实凡事看开一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不正说明了人应当看戏者,观棋者吗。也许别人是对的,但我们也没有错,很多事情都无法挽回,再伟大的事情最终也成云烟,所有疯狂之后总归于平静,我们除了平静又能怎样呢?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一切,平静珍惜一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透秋云春梦,接受世事无常。正如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人生境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链接:    思海常啸       驿外疏影

白贵才 的近期作品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