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现代眼光看屈原

陈则义 原创 | 2008-06-07 18:25 | 收藏 | 投票
又是端午来临时,每年到这个日子,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以祭奠战国末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每逢此时,对于屈原的评论也多了起来,多数人崇敬屈原的爱国热情,对他的一心为国反遭排挤打击,最终含恨而张的结局深表同情,但也有人对他忠于昏庸无道的君主表示了置疑,说屈原终生为维护代表腐朽与落后的楚国,最终为其殉葬的行为只值得同情,但却不值得后人颂扬。其实评论者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评论古人,历史局限是多数人不能摆脱的,战国末期社会主流价值观爱国与忠君是混一的,要想让士大夫出身的屈原旁观者清是不可能的。
 
屈原生逢乱世却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司马迁称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人很聪明,内政外交均是一把好手,也曾一度受到楚怀王的重用,成了楚国内政外交的中流砥柱。但当时的楚国已是君喑臣昏,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奸佞横行,文恬武嬉,醉生梦死,只求苟安,不思进取。在这种情况下,屈原可以说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自然为市俗所不容。他主张的“修明法度”、“举贤任能”的改革措施触犯了贵族官僚集团的利益;外交上主张合纵抗秦又不为只想苟安的楚国君臣所接受;而他不畏权贵,拼死进谏的方式更加激怒了楚国当政者,于是屈原两次被流放达数十年之久。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由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期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对屈原的记载只有司马迁的《史记》较为可信。屈原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39,死于公元前278年,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战国晚期,“五霸七雄”经历了数百年的争斗兼并,弱肉强食,此时基本形成了西秦、东齐、南楚三大军事集团。而军事上无人可与泰国争锋,版图广大,经济实力则以楚国为首,齐国当时虽然也是大国之一,军事与经济实力均难与秦楚争雄,只是由于地处海滨,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才苟安一时。因此,当时的大趋势是“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尽管如此,楚齐联盟仍然是秦统一全国的最大障碍。公元前304年,秦国承相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楚国权臣靳尚、王子子兰、楚怀王的宠姬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楚怀王与齐断交,等齐楚断交后又立即否认献地的承诺。楚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曾两度向秦出兵,均被早已严阵以待的秦军击得大败。于是屈原奉楚怀王之命出使齐国想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终于未能成功。不仅如此,由于受到秦国威胁利诱,楚国反而与秦国结成黄棘之盟,楚齐联盟被彻底瓦解。昏庸的楚国君臣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因此也更加讨厌拼死力谏的屈原,将其逐出郢都,流放到了汉北。

 

楚怀王三十年,屈原被释回到郢都。秦约楚怀王武关相会,许以重金美女。屈原力谏不从,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被秦国囚禁致死。楚怀王被囚于秦,楚顷襄王即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就为样,一代乱世孤臣,满怀治国安邦的理想,却报国无门,只能用诗歌来表达无法实现的爱国情怀,治国理想。

个人简介
冷眼观世,热心喻人;针贬时敝,纵论古今! 办公室电话:03162223343 QQ号:136682748 新浪邮箱:chenzeyi0404@sina.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