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的“爱情”

赵峰 原创 | 2008-07-18 10:02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斯密的“爱情”

 

崇敬和热爱一个人,总希望他的人生是完美的,而爱情理所当然是完美人生的构成要素。作为现代经济学缔造者的斯密,受到历代经济学研究者的敬仰和爱戴,可他却又是一个独身主义者。这多少有点让人遗憾。

 

通常认为,约翰.雷是亚当.斯密最好的传记作者。尽管约翰.雷也是一个独身主义者,但他似乎也为斯密没有爱情的灰色人生感到遗憾,因此,努力为斯密构建了几个“爱情”故事。

这些故事主要发生在斯密陪同巴克勒公爵在欧洲大陆游历期间在巴黎暂住的10个月(176512月到176610月)。

一个故事是,斯密经由休谟的介绍,认识了法国女演员,小说家里科博尼夫人。在夫人的眼里,斯密“性情温和”、“举止优雅”、“学识渊博”、“富于机智”,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她不仅倾慕斯密,而且努力接近他,但斯密却没有被打动。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夫人这样流露了她的感情:“我真像听情人话的傻姑娘,想不到紧挨着快乐的是后悔。不管是挨骂、挨打,还是被伤害,我都敬爱斯密先生。我真想让所有的文学家和哲学家都去见鬼,只留下斯密先生一人。”[i]尽管被斯密伤了心,但里科博尼夫人此后还一直关注斯密。这是斯密传记作品里对斯密与女性关系的最详细的一段描述。但这似乎更像是一个知识女性对一个思想家的仰慕,充其量也只是一种单相思,却很难算是斯密经历的“爱情”。

另外一个故事是,在一次斯密和巴克勒公爵与几位法国上流社会人物到巴黎附近的阿布维尔的短途旅行中,一位法国伯爵夫人为斯密的魅力所倾倒,表达了对斯密的仰慕,并试图接近斯密,但斯密同样无动于衷。这个简单的插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段单相思,也与所谓的“爱情”无关。

 

居留巴黎期间,是斯密一生中出入社交界最频繁的时期。当时巴黎的各种文学沙龙,很多由上流社会有影响的女性主持,其中不乏著名的交际花。因此这一段时期,也是斯密与女性交往最多的时期。于是,那些热爱和敬仰斯密的好事之徒,牵强附会地为斯密编造了一些“艳遇”。

当时的苏格兰代理主教在1766218日致亚当.斯密的信一封信中说:“而您,亚当.斯密是格拉斯哥的哲学家,思想超群的夫人们所崇拜的偶像和英雄,亲爱的朋友,您在干什么呢?您是怎样控制昂维尔公爵夫人和布法莱夫人,或者您的心总是沉湎于娇媚的尼可拉夫人,或是您如此爱恋的另一位吹笛子的夫人的或隐或现的魅力?”[ii]

在这个言语轻浮的主教笔下,严谨而木讷的斯密似乎成了一个情场高手,居然可以控制那些上流社会夫人的心。但主教的说法完全是捕风捉影的夸大其词。信中所说的昂维尔公爵夫人是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法国财政大臣杜尔格的朋友,斯密仅仅是通过杜尔格认识她而已;而布法莱夫人是休谟的朋友,斯密因为休谟同休谟一起参加她主持的沙龙而认识她,而她对斯密的好感也仅仅是因为她喜爱休谟;至于英国妇女尼可拉夫人与斯密的关系,也仅仅是因为他们一起参加过一次巴黎的郊游而已;而吹笛夫人则可能仅仅是主教的想象而已。

 

斯密为什么终生不娶?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思想家来说毫无疑义。

如果非要说点什么,1718世纪思想家的独身,可能与当时的社会风尚有关。和斯密同时代的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17111776)及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都是独身主义者,而早于他一个世纪的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6321677)和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1704)也都终身未娶。

斯密的独身,也可能与他的清教徒的宗教背景有关。清教徒勤奋工作,节制欲望的观念可能使他对世俗生活有一种消极的态度。

更可能的原因来自他的个性。这样一个自幼献身于学术的思想家,由于痴迷于研究和著述,与人交往中经常心不在焉,神情恍惚,不仅表情僵硬,动作迟缓,还经常神经质地喃喃自语。这样一个研究者,既很难对学术之外的其他事务产生兴趣,也很难在学术之外引起他人注意。对女性的“魅力”之说,不过是他的学术崇拜者对他刻意的褒扬。

斯密说,我的书籍是我唯一的情人。

这一说法也没有为斯密的独身作出切实的解释。但是,这一说法的象征性似乎又可以解释一切。对于一个以思想立世和传世的人来说,有些东西可能是没有意义的。

 



[i]约翰.雷:《亚当.斯密传》,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P189

[ii]欧内斯特.莫斯纳、伊恩.辛普森.罗斯:《亚当.斯密通信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P158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