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可以多吃一碗饭了”会否令党媒“洗心革面”

龚益聪 原创 | 2008-07-09 10:40 | 收藏 | 投票
  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时,当听到昆山好孩子集团在产品价格上涨百分之十五的基础上,一季度仍增长了五点六成,他高兴地说:“企业发展根本靠创新,看了你们这个工厂,我觉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接着他又幽默地说:“今天我可以多吃一碗饭了!”

  当晚,温总理视察江苏的镜头便出现在央视新闻联播里,各大党报也无一例外地将温总理在江苏各企业调研的细节予以了报道。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党报,报道中都没有出现温总理这句“今天我可以多吃一碗饭了”的“温式”语言。

  人们不禁要问:在电视里,在党报纸上,我们为何听不到“温式”亲民的语言?新闻媒体为何要删除温总理那忧国忧民的话语?

  对此,笔者以为,主要是有二大原因:一是,新闻工作者缺乏党性修养,不能正确理解“党的喉舌”这一职能的准确含义。

  众所周知,电视台、党报等媒体,是我党的舆论宣传阵地,是党的喉舌。在电视台、在党报上,党不仅要宣传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作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党还要代表人民说话。可以这样说,党媒就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而如今,我们只要打开电视,翻开党报,里面除了党的一些政策宣传外,剩下的就是各级领导的会议记录,就是各级领导视察工作的行动路径,里面没有多少内容是在“为民代言”,就连温总理“今天我可以多吃一碗饭了”的话语都被删去,试想,还有谁能在电视台、党报上为民说上话?

  可想而知,如今的电视台、党报会有多少群众基础呢?电视台、党报离人民群众又有多远呢?长此以往,是否能将党的声音宣传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是否还能坚守得住这块舆论宣传阵地?而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各级党委、领导干部深思吗?

  二是,新闻宣传只讲究树党的形象,为党脸上贴金的“正面宣传”,而对人民群众存在的实际问题、困难等等,认为是负面信息,尽量不报道。

  当前,如果我们作个调查,调查有多少人相信新闻联播和党报的新闻?可以这样说,相信者是寥寥无几的。

  为何?就拿党报来说吧,因为,党报的宣传内容,绝大多数都是些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假、大、空报道。所以,有人调侃说,如今看党报,要有逆向思维,要把党报上的内容反过来想就对了。

  而党报所存在的问题,在党报征订工作中就表露无遗,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二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党报征订工作难度很大,每年都要靠宣传部门发文件、下任务、分指标,才能完成征订任务。如今的党报征订,中宣部都将任务分到各省,省宣传部又将任务下到各市,而市宣传部又将任务分到各县,县宣传部再将任务分到县各单位。可见,如此分下来的党报征订工作,在县级,也就是最基层的是要征订中央、省、市三级党报。而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又是最艰苦的人群,经济实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此征订党报,岂不是给基层人民群众增负吗?所以,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地方,征订任务完成不了的,就由财政出钱征订。试想,长期这样做下去,是否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是,宣传部门将党报征订工作,当作他们创收的“摇钱树”、“提款机”。

  在实际的党报征订工作中,有一个非常令人费解的指标,也即党报征订“增长率”。大家想想便知,如今的党报之所以征订难度特别大,就与这个“增长率”不无关系的。有了“增长率”,党报的发行量就会逐年快速递增,尤其是市级党报,现已基本达到人手一份。

  所以,如今,人们不管走进哪家单位,哪个办公室,办公桌上的中央、省、市三级党报,应有尽有。有些办公桌上的报纸,根本无人问津。请问,同一个单位,为何要征订那么多的党报,这难道不是一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吗?这种浪费难道不算是腐败行为吗?我们为何不像过去那样,一个单位搞个阅览室,让这种可重复使用的文化资源提高使用率呢?!

  也许,笔者的这种想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对宣传部门的敛财肯定不利的。但是,不管怎样,党报征订中的这种做法,于党、于国、于民都是极其有害的。所以,全国人民都将盼望着党媒早日“洗心革面”,党媒只有改过自新,回到人民群众中来,才能坚守舆论阵地。

  龚玉环

  2008年7月9日

  http://www.bokerb.com/logshow.asp?id=46517

  
个人简介
龚玉环,实名龚益聪.是从部队转业的军官。平时爱好文学,喜欢写作.,最喜欢写些评论。希望自己能通过博客这个平台为国家的发展出点力。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