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以来广东居民消费率变动情况简析

 

珠江经济2007年第8

 

    【摘要】居民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居民消费率的变动不仅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参考依据,也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本文考察了1990年以来广东居民消费率的变化情况,对影响居民消费率变化的因素以及居民消费率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提高居民消费率所应采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率  国民经济  广东

    一、l990年以来广东居民消费率变动特点

    居民消费率是指在一定时期中一围或地区的居民消费物品及劳务的总和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即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居民消费部分占整个GDP的比重。居民消费率是反映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它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宏观经济结构失调,影响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1.居民消费总量呈稳步上升态势,但居民消费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广东居民消费由1990年的8078亿元增加到20061001529亿元,但与此同时,全省GDP快速增长,居民消费占GDP的份额却在下降。l9902006年的l6年问,广东居民消费率从1990年的524%下降到2006年的382%,下降了142个百分点(见表l)。从图1可以看出,19902006年广东居民消费率的变化经历了五个阶段:l9901993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居民消费率快速下降,4年间居民消费率下降了7个百分点;19941996年为第二阶段,居民消费率略有回升,上升了34个百分点,但其平均水平明显低于第一阶段;l9972001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广东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5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2001年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例降到不足40%;20022004年是第四阶段,居民消费率又开始缓慢回升,3年仅上升了29个百分点;但2004年以来,居民消费率又开始走向

 

 

 

 

 

 

l l9902006年广东GDP构成及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情况

 

GDP(支出法)

    (亿元)

最终消费额

    (亿元)

居民消费额

    (亿元)

政府消费

    (亿元)

最终消费率

    ()

居民消费率

    ()

政府消费率

    ()

1990

1541.99

938.48

807.84

130.64

60.9

52.4

8.5

1991

1847.99

1081.39

923.37

158.02

58.5

50.0

8.6

1992

2440.58

1359.08

1118.52

240.55

55.7

45.8

9.9

1993

3465.31

1852.06

1574.61

277.45

53.4

45.4

8O

1994

4618.25

2598.57

2287.69

310.88

56-3

49.5

6.7

1995

5933.05

3363.38

2912.58

450.80

56.7

49.1

7 6

1996

6834.97

3859.32

3343.0l

516.32

56.5

48.9

7.6

1997

7774.53

4245.18

3539.62

705.56

54.6

45.5

9.1

1998

8530.88

4582.16

3781.21

800.95

53.7

44.3

9.4

1999

9250.68

5083.60

4072.05

1011.55

55.0

44.O

10.9

2000

10741.25

5714.46

4474.11

1240.35

53.2

41.7

11.5

2001

12039.25

6255.92

4733.53

1522.40

52.0

39.3

12.6

2002

13502.42

7286.63

5449.58

1837O5

54.0

40.4

13.6

2003

15844.64

8643.44

6537.53

2105.91

54.6

41.3

13.3

2004

18864.62

10162.04

7953.60

2208.44

53.9

42.2

11.7

2005

22366.54

11533.44

8989.70

2543.74

51.6

40.2

11.4

2006

26204.47

12892.8l

10015.29

2877.52

49.2

38.2

11.0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局编《广东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

 

下降通道,2006年居民消费率更降到了20世纪9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仅占 382%。总体来看,1990年以来广东居民消费率起伏不定,总体呈现出长期下降的趋势。

2.居民消费仍是最终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政府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

居民消费始终占最终消费的70%以上,2006年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777%。但所占份额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19942002年,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逐年递减,8年共下降近13个百分点,2002年为历史最低,仅占748%。政府消费得益于国家近年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及宏观经济形势向

 

 

 

 

好带来的政府财政收人增长较快,比重逐年提高,2006年已达到223%。l990年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之比为6212006年已缩小到351(见图2)

    3.城乡居民消费率差异日益扩大

    作为居民消费率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居民消费率和城镇居民消费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动趋势(见图3)1990年以来农村居民消费率明显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城镇居民消费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十五期间上升较快。1990年农村居民消费率为260%,与城镇居民消费率仅相差03个百分点;2006年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至57%,而城镇居民消费率上升至326%,城乡居民消费率相差达269个百分点。

    4.居民消费率低于国际水平,差距日益拉大

    如表2所示,1990年以来,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基本在60%以上,而广东居民消费率基本上都低于50%,且呈递减之势。美国人

 

2居民消费率之国际比较       单位:%

     

1990

1994

1995

1999

2000

2003

2005

  低收入国家

61.0

62.0

57.0

70.O

70.0

68.0

-

 中等收入国家

62.0

59.0

63.0

62.O

59.0

60.0

-

  高收入国家

61.0

-

63.0

62.O

61.0

63.0

-

  全国

49.7

44.6

46.1

47.6

48.0

44.0

-

  广东

52.4

49.5

49.1

44.O

41.7

41.3

40.2

 

    资料来源:世界及全国数据源自世界银行相关年度《世界发展报告》,广东数据源自《广东统计年鉴(2006)》。

 

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率为63%;2005年广东人均GDP已接近3000美元,但居民消费率仅为402%。世界平均消费率从2000年的772%上升到2003年的79%,而这一阶段广东居民消费率仅40%多。与钱纳里等人提出的T业化中期阶段65%的消费率相比,广东目前远远低于这一国际平均水平。

二、影响居民消费率变化的因素

  一般而言,居民消费率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西蒙·库兹涅茨和H·钱纳里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不同水平时消费变化呈动态分布。以1964年的美元来衡量,居民消费率在人均GNP低于l00美元时(中值70美元)为最高,达到779%;此后,随着人均GNP提高到l000美元,居民消费率开始直线下降,累计下降l62个百分点;但是,当人均GNP迈过l000美元门槛以后,居民消费率又出现转折性变化,开始步人上升阶段。此外,通过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实证考察,在人均GDP1000美元通向3000

元左右的工业化中期阶段,通常都伴随居民消费率一定程度的攀升。从这个意义上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是符合世界一限一般规律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居民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性一般规律”所显示的相同收入水平下的居民消费率,并且在GDP达到一定发展阶段后,居民消费率继续下降。因此,从经济发展阶段来进行解释外,影响居民消费率变动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在消费率总体走低的同时,广东的投资率一直在高位运行。据测算,19902005年广东的平均投资率为3812%,约高出全球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先后出现的开发区热、基本建设热和现在的房地产热等投资热潮,造成投资规模过大,必然挤占和压低消费,致使消费率偏低。

    第二,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收入是消费的函数,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决定了消费的增长速度,收入增长与GDP的增长速度的对比情况也直接决定了消费在GDP中的变化情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必然导致居民消费总量与经济发展总量的差距不断拉大,即居民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成为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广东省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一直居全国前列,但居民收入增长却相对缓慢,尤其是近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分配制度的缺陷,政府、企业和居民在国家财富的分配上处于不同等的地位,政府、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而居民的收益则相对较少,从而制约了居民消费基础的充实。1990-2006年,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长ll8%,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为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为61%,均大大低于同期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

    第三,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研究表明,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倾向呈负相关关系。即经济中可支配收入越是倾向于均等化,居民整体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大;反之,可支配收入的分配若趋向于非均等化,则居民整体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职业之间等的收入差距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扩大趋势,尤其是城乡间的收入差距由1994年的29倍扩大到200632倍;2005年广东省20%高收入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39%,而20%低收入户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67%。收入不断向少数高收人群体集中,占居民收入份额越来越大的高收入阶层的低消费倾向直接拉低了社会平均消费倾向,而比重较大的低收入者甚至中等收入者有较高的消费倾向却购买力较低甚至无购买力。2006年城镇居民20%高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为073,而20%低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则高达096;农村居民20%高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为063,而20%低收人户的平均消费倾向则高达l096

    第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压抑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同家对养老、医疗、教育及住房制度等系列改革后,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未能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居民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增强了,不得不提高储蓄,以应对上述各方面的相关支出之需。

第五,消费环境的影响。当前,食品安全、假冒伪劣商品、售后服务、消费纠纷等问题都不能得到安全的监控和管理,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因此受到影响。例如在消费潜力巨大的农村,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的滞后制约了农村居民对高档耐用消费品的升级消费;并且,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集体经济和非农产业越落后,各种公共服务的费用由农村居民承担的比例就越高,从而影响其消费支出。而城镇居民开始向住房、汽车、信息、旅游、教育、医疗服务等新热点集中,与之相关的消费保护政策却空缺或不够健全,一些配套设施也相对滞后。

三、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的社会影响

    1.消费需求不足,不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短期看,投资增长带来的需求可以在短期内产生较明显的作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但从长期看,由于缺乏消费需求的支撑,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产品价值得不到实现,将会造成市场疲软、产能过剩,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国民经济因此无法实现良性循环。

2.内需不旺加重了对外贸易的压力和负担,增加了经济风险

由于内需不足,从主观和客观上都只能更多地瞄准国际市场,加大对外出口。但随着贸易顺差继续加剧,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风险,或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国际市场受阻,将会有成千上万工业企业面临生存的危险。

3.影响居民生活

居民消费率偏低表明经济总量用于居民消费领域的部分相对较少,广大居民没有从社会财富的增长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和福利,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稳定居民的社会心态、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

总之,居民消费率长期过分偏低,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从根本上制约了总需求的扩大,从而导致经济结构和总量失衡,阻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制约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四、提高居民消费率的几点建议

1.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减少居民间的收入差距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城镇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如加大农业投入,发展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大力消除城镇化过程中的制度障碍、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更多的机会;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小成本创业,帮助城镇中低收入者增收;加强对农民工的保护,适当提高农民工工资,严格制止工资拖欠,使广大农民工也具备城市消费的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改革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一是调整同家、企业和居民之问的分配比例,尽量使经济发展的财富更多地分配到居民手里;二是缩小居民问的收入差距,使个人收入分配更加规范化、公平化,让更多的人更公平地分享发展的成果,从而提高居民消费率。

2.完善社会保障,降低居民风险预期

稳定收支预期是促进消费需求和提高消费率的重要条件。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对居民生活的覆盖面越广,居民未来预期中的不确定性就越低,居民的顾虑就越少。当前需要尽快建立起社会保障覆盖面大、实施范围广、社会化程度高、保障功能强,既公平又有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居民对未来风险的预期,促进即期消费。尤其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增强农民消费的信心,同时使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民安于消费。

3.大力改善消费环境,调动居民消费的意愿

(1)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农村消费环境欠佳严重制约农村居民的消费,必须尽快完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使用家用电器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为农村消费需求的实现提供商业条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为有经营能力的农村居民提供消费信贷帮助。

(2)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对产品质量、价格等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强消费投诉纠纷的处理工作,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还要及时披露公共信息,改善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增强消费市场的透明度。

 

注释:

    ①参见钱纳里等:《发展的形势: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l988年版。

    ②根据广东统计局编《广东统计年鉴(2006)》提供的数据计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

    ③数据来源:广东调查总队住户调查数据。

参考文献:

    ①刘建国:《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分析》,《经济研究》l999年第3

个人简介
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FI客座教授,行为经济学者,创新发展,金融投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兰州大学数学学士 email:prophd@126.com
每日关注 更多
郑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