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事件与真实的中国

邓中华 原创 | 2008-09-17 16:17 | 收藏 | 投票

  多事之秋。

  “无与伦比”的奥运和遥遥领先的金牌榜所积累的自豪感正在崩塌,尽管它本来就未有强悍根基。那些反对汇源售卖可乐的爱国人士们,很可能要转换阵营了。三鹿,到对一个行业的失望,再到对整个食品行业的质疑之声,已经弥漫。

  到底是企业缺乏良知,还是政府企业化——“它们只顾赚钱,免检都是钱砸出来的”?这次事件的爆发是必然的吗?质检总局的“雷厉风行”得不到多少表彰——毕竟,事前他们干什么去了?不要说这是与SARS一样缺乏认知导致?三聚氰胺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食品业系于累卵之上,究竟是谁抽走了篮子?

  中央政府一如既往地表示自己有多么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看看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受到的责难(无论它们来自哪里,哪怕只有只言片语),你就知道,这不过仍然是老一套把戏——政客行径。监管体制的漏洞,还是以民为本观念的漂浮和虚伪?又是何种体制让这种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各行其道?

  我不想主张什么,只是想探究一个通往正确反思的路径。我们可以辱骂企业家没心没肺(也许他们真正如此),但是究竟是谁让他们如此胆大妄为?为什么是新西兰投资方照会中央政府才使事件大白于天下?地方保护主义吗?竞争体系的缺失吗?是扯着民族主义等大旗对竞争压抑吗?商不是商,商官一体,才是肆无忌惮的根源吗?为什么企业在发现问题时未能引起重视?这就是一种“能奈我何”的狰狞。

  不要跟我说民主。因为这是毋庸置疑的,缺乏监督的权力永远学不会谦恭;自得其满的政客内心狂妄,外表恭从。也许是民智未开,人们忧心于自己的子女吃了某某奶粉,而不反思到底是哪种力量害了自己鲜花般的孩子,是因为总有一种力量让民智未得开启。也许是家大业大,挂一漏万,总有疏忽。但此事竟能疏忽未免让人心寒。

  民众太过柔弱,是因为政府太过强大。两箱牛奶就可以封口,不是利益的诱因,而是显而易见的某种威胁;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小国寡民心态,而是自得其全的一种无奈。

       这才是真实的中国。

个人简介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每日关注 更多
邓中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