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与士人精神(1月12日)

贾春宝 原创 | 2009-01-12 02:59 | 收藏 | 投票

大学生求职与士人精神

 

关键词:读书无用论  大学扩招与教育改革  大学生求职  文化资产流失  士人精神 

 

一、大学生求职:

30年真的改天换地!

一面是大学扩招,给了更多穷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一面是毕业即要面对失业的窘境。

在这对矛盾中,贫苦家庭节衣缩食,供养子弟上大学,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好前程;但最终却发现他们学非所用,毕业之后仅面临失业,而且要长期遭遇待业的痛苦,不仅要承担学而无用的困扰,同时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比如做“啃老族”的恶名。

可是,大学生不“啃老”又有什么办法?毕竟可以就业的岗位就那么多。单纯2009年就要有70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算上其它需要解决就业的人,仅以官方披露的数据,就业缺口就高达2400万人以上。这还不算要面临来自全球人才对就业岗位的争夺竞争的因素。

有传言在几年前就有硕士毕业生只能在某些公司做清洁工;还有传言说某君持硕士毕业文凭却吃闭门羹,持普通的大学毕业证却被允许到企业试用;另外的传言是博士生就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只有区区的3000元,更有本人亲身经历的双硕士并且在海外有三年工作经历的“海归”同事,回到北京之后,试用期也仅仅有4000元的薪金。

 

如此说来,我们怕真的要遭遇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的浪潮了。

其实很多时候,读书是无用的,特别是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人,难保不会由于读书过多、自绝其路而死。

倒也是!

 

看看我们的大学教育吧!

1、教什么:

不需要深入调查,我们就会惊愕地发现,在高校的教学教材中,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到处都是洋人的思想与教义。

除了哲学、历史、文学、地理以及中医等学科之外,大学中的哪些是还与中国有关的呢?

比如国学,也只有中国人民大学等区区数得着的几所大学设有真正的国学专业课程。倒是遍布在全球那数十家“孔子学院”,传授国学的东西还略多一些;另外中国的名牌品牌在国内遭遇恶评如潮,在国外却被强行抢注。且不要说企业了,国家连传统文化都保不住,韩国对中国的无形资产的抢注所导致的资产流失更是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详见文后附录《日韩对中国文化资产的抢注》)

本人认为,这些都是对中国和世界的莫大讽刺。假如外人由于无知还可以原谅的话, 那么外人无知的根源就是我们对外的传播力度不够了。我们在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方面显得过于谨小慎微,在民族大义上也实行“温良恭简让”,这是愧对祖先也难以面对后世的行为。

当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标准先行倒戈,我们所感受到的除了悲哀还能够有什么?

 

2、谁来教:

从企业中来,特别是从民营企业的一线来的实际经验有多少呢?

单以商学院为例,80%以上的案例是从哈佛来的,80%的教授是喝过洋墨水的,80%的毕业择业倾向是朝外走,不管是出去留学还是留在国内给跨国机构效力。就如本人在一个月前的某篇文章中所指出的“洋传教士”的现象将会并且已经在呈现愈演愈烈的状况了。

如果我们所崇拜的教授都成为昔日列强的传教士,中国自己的民族英雄们却被剥夺了任何话语权,从本质上讲,在这样的讲台不是西方的阵地又是什么?

 

3、怎么学:

再看我们的学生们在大学期间的生活状况。迫于生计与所难以回避的就业压力,相当多的学生不得不在大学的时候就出外打工,只是为了挣得就业所需的工作经历,真心放在学业上的心思到底占有多大的比重?当然,这种学以致用的行为还是值得默认的,这样的学生还算是自食其力的。

那么那些不出去工作的学生都在干什么呢?!

在校园里那些打游戏的、谈恋爱的、攀比奢侈的信贷消费的、享受校园生活寻求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有多少是在不务正业?又有多少是保持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又有多少不是在混学分,在考试的时候突击恶补的;而在考试的时候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即使开卷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的岂不是大有人在?到写论文的时候,找枪手代为操刀更是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了。

那其实也怨不得学生,因为某些老师在学术论文方面尚且剽窃别人的著作,执行拿来主义原则,改头换面就成了自己的成果,另一些老师频繁地出外走穴,越来越像娱乐明星与商人了。

——师道尚且如此,何况学生乎。

 

4、看看校园外面的需求吧

学生从天之骄子变成了垮掉的一代,不争气而且扶不起来的一代。似乎任何一个师兄学姐都有权利在前辈的唾骂下,转而抱怨师弟学妹们成为“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大学的奢侈品多了,大学生办信用卡透支消费的多了,大学生攀比提前享受明天的生活品质的多了。大学校园里的商务广告多了,象牙塔已经不再清净。

而外面的需求呢?

技术性的工种人才缺口相当大,却在招考的时候、学习的时候难以取得相应的尊重;得到高学历好专业的表面风光,却是几乎很难能够派上用场,甚至只有到跨国企业的管理机制中才能够学以致用。

——反过头来,我们再看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大学扩招开始的教育改革,理性地反思中,我们又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二、士人精神:

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残酷的就业形式,才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呢?

士人是西周封建等级制度下的贵族中的最末一等,在那士人之上是天子、诸侯、大夫,士人之下为平民与奴隶,在废除奴隶制之后,怕也只有在平民之上了。

由于春秋时期“礼坏乐崩”,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士人的崛起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本人认为,士人阶层有很多闪光点值得当今高学历、高素质的精英阶层效法。是需要从中国独特的士人那里多学习一些精神的。

 

按厦门大学易中天先生的说法,封建等级制度是月亮与星星之间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人心智的成熟对于封建的仁德礼乐提出颠覆性的置疑,对礼乐的等级制度反问“凭什么”的时候,社会就酝酿着剧变,是“小星星”要成为“大月亮”的变革。

所有人都有天翻地覆地“革命”的心理需求,甚至发展到秦末,陈胜吴广在“揭杆而起”的时候,也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当然那离战国结束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虽然如此,但当最底层的民众都要质疑的时候,想来统治阶级的地位多么地岌岌可危,他们的日子是多么难过了。而在其中最有条件牛、也是实质上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那些在大夫之下的士人阶层。

易中天先生的总结是这些士人阶层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比如不能再封建、没有不动产、没有统治权、只有食田但不能世袭,所以必须要工作等等客观状况,而这些就决定了他们在心理上、身份上,在前途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处于没有任何牵挂的、流动性强的生活状态,因而没就成为跨国界超宗族的社会精英,所以,社会动荡他们不着急、而且社会越动荡他们越有用、最受益,动荡之下他们就有机会翻身做月亮。

士人是身份特殊的阶层,他们有骨气、有志气、有士气、有血性;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强烈的使命感。

其实大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向古代的士看齐的。

 

当然,本人认为,有本事、无负担、虽然士的身上未必都是值得借鉴的闪光点,

比如嚣张的气焰。

由于士人阶层先学好了本事,有道德修养,有了“修身”的基础,然后再出去工作,做家臣(齐家)、辅佐诸侯成就霸业(治国)、服务于天子管理天下(平天下),这条发展道路的是人往高处走的趋势;而且由于士人阶层只有治权而没有产权,就没有牵挂所以人才流动自由。

有个历史故事:诸侯的继承人“准魏武侯”子击属于二等“侯爵”,而田子方仅仅是落魄贵族中的最后一等“士人”, 虽然如此,但在两个人乘坐的车在路上相遇的时候,子击恭敬地让路、鞠躬、行礼,但田子方却傲慢无比,在对子击的态度上狂妄得近乎嚣张的程度。

究其猖狂的资本,无非就是由于认为他们没有任何资产,因此也是没有什么可失去的顾忌,没有下家的时候寄人篱下,不满意拔腿就走。

虽然士如毛,需要依附在皮之上才能够生存,但毕竟需要毛的皮也是比比皆是。

所以,重要的是你是“一根好毛”。比如先不要去看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需要先看是否修身。

试问当今的精英阶层,单单这一条有谁可以具备?所谓“修身”不是看校园外的工作机会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并以此来衡量自己,而是自身是否学到独特的技艺,提供新鲜的解决方案;在品德上是否可以做到让老板难以割舍,在人格上是否做到处乱不惊、运筹帷幄的君子风范。

——简单地说是需要有切实的使用价值。

 

再比如生活的状态:

士是必须被人养着,士就如浮萍,漂到哪里是哪里;更如寄生虫,是流浪者。

齐国的孟尝君养食客三千,一向以礼贤下士著称,一旦在齐国失势,那些食客顷刻间呈现“树倒猢狲散”的状态,这种朝秦暮楚的做法,在求职方面是最没有原则的人就是颇为没有志气的败类行为。

 

另外,士人的看客心里也是不值得效仿的。

士无心理负担但有压力,但此地不养爷,自有养爷处。这种骑驴找马,来的时候拍胸脯、干事的时候拍脑门、有了损失拍大腿、要被处分拍屁股的“四拍行为”,就是相当不负责任的行为,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隐忧,是需要严格根除的。

 

最后士人身上的那两种极端倾向。

任何时候的士都是有两种极端倾向的,或者是华而不实地论天下大势,或者是做个塌实的手艺人,这两种倾向都是害人不浅的。现在就更是分别成为手艺人(工匠)与谋士,都是需要仰别人的鼻息而生存的。

工匠太实而没有全局观念,谋士太虚而腾云驾雾,夸夸其谈很难具有实际的执行能力。当今企业要聘用人才的多得很,有了一技之长,谁还用发愁没有地方可以吃饭。

 

在当今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每个大学生虽然面临同等的就业压力,但还是需要如士人般,有些真才实学,有些骨气与士气,更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

相信这样具有骨气、志气、士气的人,将是企业最乐于见到的人;而这样的人多了,自然会成为中国令世界骄傲的资本。能够成为这样的人,也就不虚此生了。

 

贾春宝

2009112星期一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bekings@yahoo.cn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附录《日韩对中国文化资产的抢注》

中国周边很多国家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越南把雅乐申遗成功,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的皮影戏申遗成功,韩国1960年就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法》1964年他们已经把源自中国的五大传统节日作为韩国的国家节日;韩国人还论证,豆浆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韩民族,他们不仅发明了豆浆,还发明了豆腐。在文化遗产的申报当中,与国外文化的冲突不少。比如马头琴、玛纳斯史诗、阿肯弹唱、格萨尔史诗、雅乐、皮影……涉及到很多国家,

中国虽然没有和族,但历史上日本一直学习中国文化。日本人把源自中国的茶艺茶道书法书道武术武道。中国的桃花坞年画,从苏州传入长崎,从长崎进入东京,日本就创造出浮世绘。现在浮世绘已经变成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东方美术的代名词。在日本的文化遗产中,已经包含了很多与中国文化遗产的交叉。

再比如,2007年,韩国人将祭孔大典进行了正式的文化遗产申报。原因是:孔子虽然是中国人,祭孔大典也起源于中国,但是几百年来,我们韩国从国家到市、县、村里的家庭、学校,孔子祭祀一直没有中断,我们有国祭、县祭、家祭、学校祭,请问中国什么地方祭孔?韩国人说活字印刷是韩国人发明的,这个问题中韩两国学者已经争论了50年,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在有策略地争夺共存文化的阐释权、所有权,20074月,韩国把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印在了他们的钞票上,另外,2008年初,韩国有位作家写了一本书,说与黄帝大战的蚩尤是韩国人的祖先,而我们中国的苗族、瑶族一直认为蚩尤是他们的祖先。

 

——来自白庚胜研究员的研究,白庚胜:1957214日生于云南丽江的一个纳西族农民家庭。文学博士,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