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两步,退一步?2008年中国互联网回顾

胡泳 原创 | 2009-01-23 10:4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进两步,退一步?2008年中国互联网回顾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平客 发自北京

  2009-01-21 17:29:06

  来源:南方周末

  

  “要一个频道一个频道地查,一个栏目一个栏目地看,一个页面一个页面地找,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不留下任何死角,清理低俗之风不能有‘免检产品’。”2009年1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刘正荣在北京举行的一次网络媒体座谈会上说了这样一番话。2009年新年伊始,一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风暴席卷而来。

  刘正荣说这番话前几天,章子怡与未婚夫在加勒比海滩上嬉戏的81张照片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与2008新年伊始的“艳照门”形成呼应。对大众而言,“艳照门”是一道让人惊诧的“八卦门”;对官方而言,它却是一道进退两难的“管理门”。

   

  特别被动

  “艳照门”让公众及官方又一次感受到网络群体的庞大,它在瞬间爆发的巨大能量难以估量。

  2008年1月27日,陈冠希的艳照从香港某论坛泄露后,内地天涯社区的“娱乐八卦”立即盖起了“第一高楼”,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累计点击2700万次,跟帖超过15万条,分页超过1000页。有网友做了统计:“一个人要看完这些帖子,得连续三天三夜不吃不睡。”

  这个帖子在累积到600多层时,曾经被删除,但很快又得到了恢复。在“艳照门”的照耀下,竟使人们几乎忘了当时正在发生的50年来罕见的雪灾。

  面对突如其来的“艳照门”,香港警方也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到底什么是淫秽物品,以怎样的方式传播淫秽物品才构成犯罪?一时间,香港媒体沸沸扬扬。

  香港警务处处长邓竟成当时公开发表的言论,在一年后的今天颇值得玩味:“通过电子邮件分享照片,甚至在个人电脑上存储这类照片都有可能构成犯法。”当时就有立法会议员反问:“如果大家都向邓竟成处长的电子信箱中发送带有色情图片的垃圾邮件,那么是否应逮捕邓竟成呢?”

  警方随后立即做了修订说明,“观看或是在朋友间用电子邮件发送这些照片并不违法,但在网站上张贴是违法的。”马上又有香港网友质疑:“那我们背着硬盘去和网友见面,然后成为朋友,把艳照copy给朋友,这样就不算犯法了?”

  内地警方也随即开展清查“艳照门”的行动,规定五花八门:“向朋友赠阅‘艳照门’图片系违法”、“传播200张以上,赠与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香港和内地都有人因为传播艳照而被警方传唤或拘捕。

  2008年12月10日谷歌公布了“2008年度热榜”,“陈冠希”成为年度上升最快关键词的第一名,“艳照门”名列第五。“艳照门”成为2008年互联网这只“潘多拉”魔盒的序曲——魔盒已经打开了,就不可能再把它盖上,而且,魔盒飞出“希望”的同时,也飞出了“祸害”与“灾难”。

  究竟该怎样去面对这些“祸害”与“灾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再用原来的方法,会特别被动,政府要适应这种新的渠道。”

  其实,2008年1月4日,在“艳照门”发生前十几天,《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2007,倾听中国网民》,已经给出了管理方略:文章肯定了民间关于2007年是“网络公共元年”的提法,指出“在网民和政府的关注下,走进了张扬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性解决渠道”,同时强调,“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性。

  

  危机公关

  以博客“对牛乱弹琴”知名的网络观察家洪波注意到,2008年互联网诸多事件中,由拉萨骚乱引发的不同声音的交锋。

  2008年3月14日,拉萨发生骚乱。三天后,美国CNN网站上发布了一幅拉萨街头“两辆军车向两名平民驶来”的图片;实际上,这张图片经过了剪裁,完整的图片中,军车旁有约10人向军车投掷石块。英国BBC网站、德国《柏林晨报》网站也先后出现了有关拉萨骚乱图文不符的严重“失误”。

  3月20日,23岁的北京青年、清华大学毕业生饶谨架设了名为“反CNN”的网站,该网站以“搜集、整理并发布西方主流媒体污蔑中国的报道”为内容。饶谨曾对媒体表示:“这个网站在5天内的浏览量就达到了20万人次,有两三百人希望做网站的志愿者。”

  与此同时,一个名为“反‘反CNN’”的网站也悄然建立,该网站旨在“分析‘反CNN’网站上作为‘事实’和‘分析’而散布的东西”,希望“展现准确的真相和事实”。

  4月9日,美国杜克大学中国女留学生王千源成为拉萨骚乱后的焦点人物——她因为在一次集会活动中的表现,被指为“卖国贼”、“民族败类”,遭到人肉搜索,几天后,她青岛父母家的门口被泼粪。一时间,支持、同情王千源与辱骂她的声音形成了巨大的互联网声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奥运火炬传递进入第5站法国巴黎。残疾人火炬手金晶遭到藏独分子袭击,数十家网站的中国网民发起倡议,“抵制家乐福、抵制法国货”。其后,“MSN爱国红心”行动迅速扩散。据人民网报道,其创意来自“一家不知名的网站”,是由“中国网友自发发起”的一场公益活动派生出来的。和讯网的一篇评论将这次行动称为一次“漂亮的危机公关”。

  洪波用“公共空间的进一步形成”来概括2008年互联网上“非官方声音”的加大。“西方人有他们自己的公共空间,比如广场文化。但中国人则没有,互联网为中国人提供了这样的公共空间。2008年,越来越多人到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个公共空间的地盘正在不断扩大,它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舆论影响,这种舆论影响就会越来越多地波及到社会生活事件的进程。”

  “非官方表达的声音越来越大,万马齐喑是不再可能了。稳定是第一要务,同时,执政党需要某种渠道了解民意。”胡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的第12天。地震后不到十分钟,新华社发布了消息,各大门户网站也在头条位置迅速进行了报道。

  同时,查不出消息来源的各种谣言满天飞:“北京今晚会发生大地震”、“浙江将有5.7级大地震”……

  5月14日,“百度贴吧”出现这样的一则帖子:“完了,彻底完了,都江堰的化工厂爆炸了!”消息迅速爆炸开来,上万人涌上街头,一时间出现了食物和矿泉水抢购。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现场疏导,利用广播电视及互联网,即时针对性地发布“所谓都江堰化工厂爆炸”的辟谣信息,仅仅两小时,抢购停止。散布谣言的三名当事人依法受到治安处罚及训诫。

   

  瓮安模式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发生一起骚乱:当地一名女学生22日非正常死亡,两次尸检报告结果为溺水死亡。六天的时间里,各种传闻满天飞,比较流行的传闻是死者的一位叔叔“被警察打死”。

  此时,关于瓮安的帖子被迅速删除,一些论坛甚至发出公告:“有关瓮安事件的帖子一律删除。”网民更加深信其中“冤情深重”。

  以“瓮安”为基础的各种隐晦词、变形词铺天盖地,网民用各种方式上传、传播瓮安现场的视频,甚至有传闻,为了封锁骚乱消息,有关方面将切断瓮安的移动通信信号。

  6月29日,瓮安成立事件应急指挥部,组织人员引导网络舆论。6月30日,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赶到瓮安县指挥工作。7月1日,召开首次新闻发布会,这一事件的详细情况公之于世,全国媒体广泛报道,包括“警察打死死者叔叔”在内的一些传言迅速得到澄清。三天后,7月4日,瓮安县领导班子被罢免。7月6日,瓮安县公安局设立信访日,接待群众上访。7月9日,第三次尸检结果公布,结论为溺水死亡。

  后来,有网友发现了一名叫沈雪的瓮安女警察的博客,这位女警官写道:“这短短的十天里,初步统计一下,我们一共处置了六次群体性事件,没完没了的处突通知,随时待命,让人的弦绷得紧紧的。我不知道现在公安机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工具,处置的这六起事件,有些完全没必要出动那么多的警力。为什么相关部门要把公安机关当成拳头,当成暴力工具,而又如何让公安机关跟群众搞好警民关系?真的说不清。”

  实际上,沈雪的这篇博客写于2007年2月,与瓮安事件无关,戏剧性的是,瓮安事件后点击率剧增,一度遭到删除。

  沈雪一年前博客里的心声却与一年后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针对瓮安事件发表的谈话不谋而合:“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

  针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处理,石宗源强调:“在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真实、准确地发布信息,正确地引导舆论,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至关重要。”

  瓮安骚乱发生近20天后,白岩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中对整个事件进行了总结。他说:“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负面事件公开透明后会产生正面反馈。”“瓮安模式”成为2008年政府处理突发事件中信息公开化的典范。

  对于“瓮安模式”,胡泳认为:“它确实不同于以前的处理方法,网络表达特别汹涌时,另一方会强化抗争诉求,会产生博弈,有时会产生协商与谈判,这是好事。互联网是官方和网民共有的,彼此需要互相适应。”

  对于突发事件中互联网上的谣言四起,胡泳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公众有权利质疑批驳任何官方报道乃至政府公告的真实性,应该被视作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政府可以用更加公开的信息平息公众的忧虑,消除不实之言。”

  

  小心乌纱

  2008年,互联网的监督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网民监督官员不再是一件难事,其中部分官员甚至因此丢了乌纱帽。

  有网友用这样的话敬告某些官员:“网民无处不在,我们正在看着你,小心你的乌纱帽!”

  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在餐馆中涉嫌猥亵女孩和以“官员身份压人”的视频在网上曝光而被停职;网民在上海地铁站捡到的温州官员多张海外旅行费用报告和收据导致有官员被开除或受到纪律处分;网民从南京市房管局官员周久耕在网上的一张照片中看出其价值不菲的江诗丹顿手表及每包150元的香烟,一周后,周久耕被免职;辽宁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派人进京拘传女记者在网上曝光被免职,9个月后换了地方继续当官,被网民揭露而再次落马……

  被监督的不仅是官员,网站本身也成为网民监督的对象——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百度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一份“三鹿集团”危机公关的策划案被公布在网上,这份策划案以300万元广告费寻求百度屏蔽掉有关三鹿集团的负面新闻。

  刚刚出版有关互联网公共表达的专著《众声喧哗》的胡泳强调“不能过高估计网络舆论的作用”,他说:“目前互联网仍然处于表达阶段,所谓众声喧哗。以前鸦雀无声,忽然有了工具发声,大家都在尽情地表达,表达之后是达成共识及行动。目前只是表达阶段,连共识都谈不上,更不要谈行动了。”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08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网民总数达到了2.98亿,其中10到19岁的网民(也就是90后网民)增长速度最快,首次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中最大的群体。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农村地区上网人数的增加,中国农村网民在2008年已经达到8460万,与2007年相比,增幅超过了60%。

  洪波认为:“数字虽创造了几个世界第一,其实意义并不大。”事实上,2008年6月,中国网民的数量就已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了。当时,人民网曾发表题为《中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质量第几?》的评论文章,对互联网生态提出了质疑。

  那么农村网民的增加能做什么?在内地农村,网络大多数还只是把小孩教得一天到晚打游戏的“坏东西”,但在台湾农村,网络却有着不同的用法。

  27岁台湾农民谢铭键,外号“剑剑男”,在网上开了一个博客“小剑剑开朗少男的奋斗史”,用搞笑的方式推销自家生产的“剑剑好米”,不但家里囤积的大米一扫而光,还获得“全球华人年度部落格首奖”,不少年轻人准备效仿他“非转农”,回家种地当另类农夫。

  来自南非的老外金玉米对中国农村网民数量的增加十分关注,他创办的英文博客“单位”向国外介绍发生在中国的各种事件,被誉为“小新华社”。在金玉米看来,“农民变网民”的意义不仅在于打开农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会形成一个新的平台,让农民有更多机会表达意见。”“清理低俗”的互联网风暴依然在继续,来自新华社的消息说,截至2009年1月19日,已经有726家网站被关闭。与此同时,2009第一号“人肉搜索”令在网上发出,矛头直指“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现象,问责铁道部官员。此后坊间传闻,江苏徐州拟颁布条例禁止人肉搜索,最高可罚款5000元。“进一步,退两步,或者进两步,退一步。”胡泳用“小步舞曲”来比喻中国互联网的管理模式。

个人简介
价值中国网荣誉总编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世界经济论坛社交媒体全球议程…
每日关注 更多
胡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