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魂”晏济元师生书画展即将开幕

蔡律 原创 | 2009-01-29 12:08 | 收藏 | 投票

  “三峡魂”晏济元师生书画展即将开幕

  一代宗师晏济元在一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不仅飘逸洒脱之晏氏画风,影响海内外,在中国当代书坛画苑中,堪称一位德高望重,有口皆碑的书画大师,而且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很多当代中国著名的画家。 他曾作国画《红日青松图》赠送毛泽东,深受毛主席喜爱,朱德委员长曾盛赞“国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他曾东渡日本求学,与郭沫若同船下渡“他曾与张大千联袂举办画展,他曾与于右任、谢无量、何香凝、郭沫若、张大千、张善子、谢玉岑、陈子庄、吴作人、陆俨少、程十发、启功等交情深厚。为展示重庆的文化艺术品牌,引领和号召重庆本地艺术家为重庆文化发展出谋划策,形成合力,增强重庆文化影响力,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经济事业的发展。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联主办的“三峡魂”晏济元师生书画展即将开幕。

春林锦绣1983年  晏济元国画

 水竹双鸠1986年 晏济元国画

  据据三峡魂·晏济元师生书画展策划组织者之一、晏济元弟子黄伟先生介绍,举办此次书画展一方面通过晏济元来展示重庆的文化艺术品牌,更进一步提升重庆文化艺术创新力,另一方面通过一代书画大师来引领和号召重庆本地艺术家为重庆文化发展出谋划策,形成合力,并在全国形成较大的影响,树立重庆文化影响力。借以弘扬中华瑰宝、传播艺术精髓,促进我国书画事业的繁荣与昌盛,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峡魂”晏济元师生书画展将于2009年2月15日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开幕。



  2008年6月12日21时,蔡律代表成千上万的网友向108岁的国画大师晏济元献花。

  百岁老人的稚子之心

   ——我所认识的书画艺术大师晏济元

  作者:黄伟

   天府山川,涵养灵秀。五百年必有奇人问世焉。春节前,一百零七岁的国画大师晏济元从深圳乘机飞回成都,在家乡办书画展。他的高龄身健,人所惊叹;他的书画艺术,世所瞩目。他交游广阔,老一辈的张大千、张善子、于右任、何香凝、谢无量、谢玉岑,乃至朱德、郭沫若;当代的陈子庄、吴作人、陆俨少、程十发、启功等等,  均为高贤大德。我晚生70年,却被晏老亲切地呼为“小友”、“仁弟”,有缘走入了晏老的艺术世界,触窥到了晏老的艺术心灵。

黄伟与国画家晏济元


  一、遗稿结缘

  我有幸结识晏老,是因为我的老师刘表洪。我大学时课余学习国画,受教于山水画家刘表洪先生。1993年9月,刘表洪个人画展后,经杜显清教授介绍,正式拜晏济元先生为师,因其为人豪爽诚恳,画风磅礴苍劲,甚得晏老之心。1995年11月,晏夫人潘毅老师去世,刘表洪、张丁木等老师帮助料理了后事。不久,刘老师专门找我,说潘老师留下一本手抄的遗稿——《晏济元小传》,为了纪念潘老师,也为了保存晏老的艺术资料,需整理出来。

  手抄本完稿于80年代,字如蝇头,保存有年,纸有些发黄了,有些地方字迹比较模糊。托过几位先生,都推辞了。刘老师找我,是因我对艺术有些兴趣,对艺坛掌故、先贤有一点了解,做事也比较细致,加上我们师生情重,我自然也没再推辞。

  潘老师的遗稿大约二百来页,还有一本关于晏老艺术活动的报刊剪贴资料。《晏济元小传》前三分之一是记叙晏济元先生早年学艺、留学日本、抗日画展等活动。其中1938年与大千避日寇出北平、青城山写生、夹江造宣纸等许多佚事,对研究现代艺术史弥足珍贵;中间一段讲述1965年晏老车祸至瘫,卧床八年,其间的艰难困苦;后半部分主要记载晏老恢复健康后重振艺事,遍游各地,与书画界名流的交往切磋。

  我深深感佩潘老师的夫妻情深。晏老病卧八年,全靠潘老师微薄工资拉扯四个子女,还要寻医问药,不辞艰辛;晏老再染丹青,游历各地,交游四方,事无巨细,潘老师皆一一笔录。报刊杂志介绍晏老的报道,潘老师皆一一剪贴成册……

  早年的事潘老师记述较略,估计大多由晏老转述,因年代久远,个别时间事件当事人可能漏记、误记;潘老师的手抄本应该是抄誉过的,部分地名和艺术家的姓名在抄誉过程中有些笔误;还有就是稿子搁的时间较久,字迹模糊破损,导致有的事件似是而非。我将原稿复印后通读数遍,对错、漏、缺和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查找了大量资料印证、核勘,比照晏济元先生年谱、张大千传、美术年鉴等核查。剩下少数不清楚的地方,只好直接请教晏老。历时三月,每夜埋头案牍,终于将遗稿整理完毕,并打印装订成册。

  在遗稿整理过程中,我渐渐地了解了晏老;因为直接向晏老请教疑问,我也有缘走近了这位极具传奇的国画大师。

  二、忘年交厚

  1996年,刘表洪老师客居广东,临行嘱咐我多去问候晏老。加之我对书画艺术向有亲近之心,认识晏老之后,我就常常去拜望他。他也喜欢我去,我对书画艺术的一知半解屡屡引发他的共鸣和高论,画室中老少相对,不知不觉半天时光就悄悄过去。谈得晚了,还时常留我用饭,兴致高时,晏老挽袖扎衣,亲自下厨,家宴款待。据说他和张大千除书画交往以外,还一起研讨过钟鼎烹饪之法。

  1998年我结婚时,因晏老年高,不好意思惊动。事后有一次无意中说起,晏老深为嗔怪:“如此人生大事,怎么能不告诉我呢?”不久,晏秉常给我电话,说晏老让我赶紧去一下。我一进屋,晏老就拉我到画案前:“快来,快来,看我给你画的什么?”,他情绪极好,手掌往画案摊了三下,加重语气“—并—蒂—莲!”一幅淡彩写意的三尺荷花,墨迹未干,题款“苏勤黄伟嘉礼,济元老人写贺。”

  2003年,我的小女儿降生了,打乱了有序的生活。那段时间成天围着小家伙转得晕头转向,也好长时间没上晏老家去。晏老去山东,我在机场工作,正好送他。在贵宾休息室,他让取出一大信封来,装着一四尺书法:“麟趾呈祥,永受嘉福。”落款“癸未济元老人百又四岁书贺。”晏老解释:“我听表洪说你喜得佳女,应该朝贺一下。我一直在想,写点什么好呢?那天晚上我都上床了,突然想起这两句话,马上写了,今天送给你,给小孩作纪念吧!” 

  2004年春节,刘表洪老师返渝,我陪他去爱丁堡看望晏老。相见甚欢,刘老师展纸泼墨,请晏老批评指点。顷刻间奇峰兀立,晏老见状兴致勃发,运笔点染勾勒,补松画舟。最后要让我为画取名,我才学浅陋,怕唐突佳作,借了一句杜诗请晏老题款:“云气生虚壁,江乡走白沙。”

  晏老的书画名播海内外,价值万金,对我这无名后生小子却慷慨异常。我工作中负责的园林、建筑题名,年节之时书画致贺,组织三峡书画院欣然出任院长……晏老均爱我馈我厚我。

  三、岁月不老

  晏老高寿,梳一发髻,清瘦矍铄,耳长腰直,鹤发童颜,颇有道骨仙风出尘之感。我第一次上晏老家,正好碰见他和保姆刚逛了花市回来,买了一盆兰花。气还没歇匀,就领我上屋外平台看他自种的兰、竹、芭蕉……“兰性高洁”,他象喜爱自家小孩一样,细心地用软布将兰叶一片一片擦干净……

  1999年10月,我到云南开会,适逢世博会召开。我在世博园买了一袋哥伦比亚咖啡豆带回重庆送给晏老。晏老1935年东渡日本,淼淼大海,船上时长,第一次接触到咖啡,从此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但他极讨厌市面上雀巢之类的速溶咖啡,因此我买进口咖啡豆教保姆现磨现熬。我向晏老谈及云南风土人情,尤其推崇丽江风光、玉龙雪山美景。晏老听后不禁心驰神往,感叹“不出门久矣!心中枯竭,画不出东西了。”不出一月,传来消息:晏老赴云南丽江写生。回来时我在机场接他,他像考了高分的学生般兴奋:“我上了玉龙雪山呢!5000多米,徐霞客到了山下也没能上去!”其时,重庆党政领导、全国书画名流刚刚在中天大酒店为晏老举办过100岁祝酒会。

  玉龙雪山之行极大地鼓舞了晏老的雄心。随后,他赴深圳、北京画展,作200cm×300cm山水巨幅,焕发出新的创造活力。2002年8月,他登华山写生,回渝后为我描述华山天险、韩退之投书之状,哈哈大笑。2003年又到山东写生,访晏婴故里,登泰山一览众山。在他的画室里,他为我出示了两方印章:“齐相晏婴之裔”、“临水登山不知老。”他说:有生之年,要将三山五岳走遍! 

  百龄老人,走遍三山五岳,可谓空前壮举,古今绝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晏老与名山同寿,春秋不老。

  四、艺术长青

  我因为俗务缠身,于书画艺术早已是渔翁晒网,偶尔信手涂鸦,晏老竟不嫌粗陋,悉心指点,其艺术心得也不吝相授。

  晏老最强调的艺术主张是:“学古敌古,创新破新。”首先要学习古人,以传统为师,打牢根基功底。他看见书画爱好者小甘画的一幅东洋仕女时说:“要从古人的东西学起,现在的东西,过于花哨,为奇而奇者多,你们难于分辨掌握。”他送我一幅对联:“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还站起来天真地比划舞蹈水袖的动作。其实他是想说明艺术有自己的规律,要合乎章法、规矩。

  同时,他又提倡以古人为敌,唱反调,要有自己的见解,超越古人。“法无法”,学古人的东西不能照搬照套,钻不出笼子的人难成大气。刘海粟先生为晏老山水册题“绝去笔墨畦径,一扫四王习气。”晏老很自豪地说:“我没拜过什么名师,书画基本是靠自学的!”

  晏老还送过我一幅书法:“大有作为新岁月,无边春色好江山。”一样的山水花鸟人物,现代人、现代生活,有新的题材、新的角度、新的审美观,强调“创新破新”。览之既博,察之惟细,思之弥深,习之也周。观察物态,了解物理,体会物情,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前人精髓,因此,晏老无论书法、绘事,从布局到用笔,均有创新变化。线条疾徐张驰,结构疏密有致,笔墨浓枯润涩,出新不脱章法,合道而自有生趣,大气天生,不同凡响,开一代画风。

  画家要有自己的面目,但又不能拘于成法,自缚手脚。既要创造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又要敢于否定自己,注重自我超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晏老一生,不断创破,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篆刻,题材广泛,形式万千,均不重复。

  晏老还主张艺术创作“自然而然”。我曾向晏老请教书法,他的回答很简单:“在临碑摹帖的基础上,写自己!”写自己,多么自信,精到的见解啊!无怪乎,晏老的荷花、水仙、兰草、墨竹个性鲜明,独具一格。他指导我,学习古人的东西应取舍有致,取符合自己性灵的东西。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他当即随口背诵了一大段《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诚哉斯言,晏老豪迈性真,书画亦酣畅淋漓,洒脱飘逸。山水信手泼墨,笔气墨色浑然一体;人物设色典雅,立意清新,更见骨气与潇洒;花鸟笔中有情,工写结合,形意俱佳;书法、篆刻苍劲浑厚,气度不凡。

  我在想,晏老的“自然而然”实际上和陈子庄主张的“平淡天真”是暗自契合的。“搞艺术总要有赤子之心,象小孩子。反之,鼓努为力,终属下品。”返华于朴,有赤子之心,书画自天趣盎然。如弘一法师,如白石老人,如丰之恺。稚子比之世俗之人,一曰自然,与天地精神往来,物我两忘,无饰无碍,出入自由之境;二曰纯真,大道惟简,待人以纯,接物以真,扫除六尘,得广大自在;三曰热爱,书画、摄影、养兰、种竹、烹饪、剪裁样样皆能。像孩子一样对整个世界始终怀着热情与好奇,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或许就是晏济元先生岁月不老、艺术长青之秘吧!

  蔡律 2009年1月29日

 央视对话晏济元

 画仙晏济元:我的“工龄”过百年 

 国画家晏济元

个人简介
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系团总支书记兼政治辅导员;2004年任忠县人民政府顾问,2007年获“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球问计求策”一等奖,荣获2007度、2008年度重庆十佳网络知识分子。荣获2011年“新阶层·重庆第二届…
每日关注 更多
蔡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