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前说孝道(10月25日)

贾春宝 原创 | 2009-10-24 22:16 | 收藏 | 投票

 

重阳节前说孝道

 

关键词:孝顺  孝敬  重阳节  中国传统

 

重阳节临近,在此时机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最崇尚孝道的国度。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这句话从虞舜那里传下来之后就有被误解的成分,但这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核心思想。

在其他国家的老人都由于年迈而自卑,担心由于年老而被社会和时代淘汰的时候,中国的老人却在享受着各方面的优待,某些特定的老人甚至达到了“倚老卖老”的程度。公共场所都受到了照顾,免费游览公园,公交车免费乘坐,而且上车就可以有专座,即使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都要在舆论的动员下争相让座。

中国古代不仅有经典的“24孝”的故事,而且有遭遇历史诟病的孝经,据说东汉还有个大臣,宣称要朝起义军朗读孝经去退敌。虽然最终由此而身陷大狱,甚至由此而丢掉了性命,但可见孝道在中国社会里的重要性。

 

我们当然不能说老外就不讲孝道,但从文化渊源上,老外确实是在尊老爱幼的传统方面比较欠缺。这一点从家庭构成上就可以看出来。

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了,再没本事都要分出去单独过的。而中国人讲究的是家庭的和谐,子女岁数再大,在父母眼中都是孩子。所以大约在中国出现啃老就是一种和谐的表现,所以就出现了学校门口成为交通拥堵的死点,将公车拿来接送孩子上学与放学的现象,所以就出现了父母为儿子娶媳妇而买房,并由于这个因素而推高房价的指责。另外“隔辈亲”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甚至由于溺爱而遭遇全社会“垮掉的一代”的根源。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考虑,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彼此需求。

比如,什么是对老人的孝顺?

是给他们吃山珍海味——让他们从一辈子清贫惯了,突然变成暴殄天物的人,难道是他们愿意的吗?另外给他们雇佣保姆——让他们从贫贱的生活状态突然变成可以对来自农村的纯朴的人呼来唤去、颐指气使的人,难道是他们愿意的吗?

就如没有人居住的房子更容易破旧一样,孤独寂寞成为许多老人加快衰老的速度的元凶;让他们衣食无忧,整天连做饭做家务都不需要亲自动手,难道真的会让他们长命百岁吗?

再看西风东渐以来,城市化、自由化与领先追求生活享受等因素对年轻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年轻人如战争年代征兵入伍一样地抛家舍业,把田地里的重活都抛给了年迈的父母,重体力活让老人身心憔悴,而且没有子女在身边陪伴、说话、解闷,不要说在城市里买房子的梦想非短期之内所能够实现,即使当下就能实现,但年轻人都去忙事业,以确保生活品质不至于由于尽孝而下滑,而难以做到“忠孝两全”,但是——难道在物质财富极度发达的今天,让老人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连对门的邻居都不相往来的状态下生活,这就是孝顺吗?

 

其实,要做到以上所说的,倒也并非易事,毕竟还有更多难以望其项背的人呢。那些依然奔波在都市的各个角落的人,每年探亲看望自己父母的时间还比不上一个非VIP客户的时间,他们的孝心何以体现呢?

孝顺是个大问题,非千言万语所能够讲明白的。关于孝悌之道,中国的经史子集中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典籍上讲,“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现代汉语的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我们真的很怀念那种农业社会特有的大家庭,因为在大家庭中,即使到了中年,都不用担心“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都不用担心孩子在家没人照看,在大家庭中,总是会免除来自家庭内部事件的某些许多后顾之忧。

婚后有了子女,也不用专门雇佣保姆去照顾。其实再称职的保姆都不会如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那样对待雇主家的孩子,而最为祖父母与外祖父母,即使再忙,都会把看护隔辈的骨肉当作头等大事,而且虽然有溺爱之嫌,但来自隔辈人的教育刚好是传统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上有四位老人的监督,下有子女目光的无声的威力,定会减少许多红杏出墙或者是外遇的可能性,进而维护家庭的稳固以及社会风气的相对清洁一些。

可悲的是:貌似享有个人空间以及个性张扬的小家庭刚好是把这种传承剪断了。

 

在本人看来,中国孝道的内涵,在当下有了许多改变。从以前的孝顺转变成为孝敬。表面上仅仅的一字之差,但实质却有本质区别。

孝顺与孝敬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而言,孝顺就是子女的主管意志的消亡,一切顺从爸爸妈妈的话。孝顺是什么事都顺着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比较主流的观点是:“顺”在孝道中是最主要的,没有顺就谈不上孝。何为顺?顺就是顺从父母的意志,顺就是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然后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一些父母所期望的事情。

他们认为,与老人在一些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时,就要无条件地顺从老人的意思,有古训云“百孝顺为先”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上的至亲至爱,对父母我们要永远怀着感恩的心里,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父母在子女的要求永远是对的,父母期望儿女怎样,我们就应该怎样。顺就是孝,孝就是顺。顺从父母的意志,想父母所思,做父母所盼,念父母所愿,就是最大的孝顺。

 

孝敬就是在尊敬的基础上,在孝的基础上,保留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设定的道路走下去;孝敬是发自内心的,而孝顺却是表面的,表面的是可以伪装的,内心却没有办法伪装。

其实孝顺并不止于外表的尊重,内心的恭敬才是最为重要的。行好不如心好。孝敬是从心理尊敬、尊重。这一点早已在中国经典古籍中被论述过了。

曾子在《礼记》里说: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孔子在《论语·为政第二》里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们要牢记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会因为高堂健在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会为他们已入暮年而忧惧。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一种最深沉的悲哀。经历了动荡的2008年,我们更知道生命的仓惶和无常,如果我们内心对父母有爱,那就马上行动,不要等到明天。

 

佛家都讲,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出家人只要心中有佛,没有必要嘴巴上讲佛,内心却很罪恶

曾仕强说《易经》,就说的这个道理,说外国人喜欢用“分”的方法,诸如市场细分,100,每人分50等等,分了之后,母体随之消亡;但中国人用“生”的方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并不意味着母体的消亡,而是并存的。

讲求孝道是勿庸置疑的,但一味地由于孝而变得无条件地顺从,就显得难以与时俱进了。

 

贾春宝

20091025星期日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bekings@yahoo.cn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