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式反腐”能对官员腐败起到遏止作用吗?

司建国 原创 | 2009-10-27 16:02 | 收藏 | 投票

  “钓鱼式反腐”能对官员腐败起到遏止作用吗?

  文/司马建国

  近日,对于“闹”的沸沸扬扬的上海“钓鱼式执法”的方式,我倒没能随波逐流。我倒认为,“钓鱼式”执法的方式是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一条常规城市管理的传统方式。只是存在执行中走形过度的问题。这也是国人常说的“好经被念歪”的普遍现象中的一个案例。只是本案例“走形过度”遇到的气候不对---网络媒体反腐高涨的时代。

  正如日前,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余凌云教授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对“钓鱼执法”解释的观点:作为一种非常规执法方式,“钓鱼”这种执法方式是存在的,它本身是没有错的,关键是看它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钓鱼式执法呢?余凌云教授举例说:“我们都知道出租车司机有可能拒载或者绕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去监督检查,如果采取常规的执法方式可能就检查不到什么问题,所以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就是由执法人员先假扮消费者,不定期、不定点、不定时的去打出租车,从中看看能不能看出现一些问题,及时处理问题。这样也会对潜在的违法者产生震慑,使他弄不清楚到底现在的乘客是执法人员,还是一般的消费者,所以他就有顾忌,就是在拒载和绕道的时候有顾忌,对他的违法行为就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10月20日人民网)

  上海“钓鱼式执法”的案例激出了我对反腐方法的思维:“钓鱼式反腐”能对官员腐败起到警示作用吗?如果让我回答,答案就是:我看可以。

  依据是:我们看到“钓鱼执法”逼出了这样的最牛私家车流行贴:“本车拒绝一切搭载求助,临盆产妇、车祸、中风、触电、溺水都不关我事,尤其是胃痛的。”看来,对“钓鱼”提高警惕,已在民间形成共识。

  我们可以预测:“钓鱼式反腐”如果运用到对各级官员的腐败行为进行“钩钓”,其效果肯定会像余凌云教授所预见的对腐败的抑制作用。我们可以试想,当腐败者面对社会上到处布满的“反腐钩钩”,当“反腐钩钩”运用上海“钓鱼执法”办法,有组织、有计划、方法灵活、出其不意的行动时,其对腐败心理必然产生谨慎会使腐败范围大大缩小;对其腐败强度也大大减弱;届时会形成“收贿不敢随便受,知根知底小心收”的局面,也会逼出了这样的腐败官员流行贴:“不认识的不收、收了出事的不收、”。如果能达到这种情形,也算是对目前腐败有效的遏制。

  只要思想不滑坡,反腐倡廉办法多。愿“反腐钩钩”布满中国大地各个角落。

  

  

个人简介
人民网看地方、廉政名博评论员,多家中小企业战略发展管理顾问。60大庆百种献礼图书《我的名字叫建国》60名主人公之一。 94年至今,曾力推两家大型中外合作企业成功上市并任高管。终生实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文革磨难、…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