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未坠于地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www.jingtu.org | 2009-10-05 20:27 | 收藏 | 投票

  

    雪庐老人讲述   弟子徐醒民敬记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仲尼焉学。焉字作何字讲,即何所从学。其意是问,孔子之学从何学来。

  马融注:「朝,卫大夫也。」

  春秋时,鲁、卫、郑、楚各有一名公孙朝,所以此处加卫字以别之。见清儒翟灏四书考异。

  「子贡曰」以下,是子贡答复公孙朝的话。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此意是说,文王武王虽殁,但文武之道并未随之丧失,至今仍在世间,由人流传。

  皇疏:「文武之道,谓先王之道也。」

  刘氏正义:「大道之传,由尧舜递至我周,制礼作乐,于是大备。故言文王既殁,其文在兹。及此,子贡言道,亦称文武也。」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识,音义同志,汉石经作志,记忆之义。文武之道既由世人流传,则贤人或普通人都能记得一部分。贤者,才器大的人,能记其远大者。不贤者,普通人,能记其末小者。由此看来,不论贤与不贤的人,他们所记忆的或大或小,无不有文武之道。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焉不学,就是何所不学之意,凡能记得一部分文武之道的人,孔子都从他学,所以没有常师。常师是固定的一位老师。

  刘氏正义:「书传言,夫子问礼老聃,访乐苌弘,问官郯子,学琴师襄。其人苟有善言善行足取,皆为我师。」

    http://www.jingtu.org/dd.htm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