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庐老人讲述 弟子徐醒民敬记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
子张问孔子,怎样才可以从事政治。
孔子说,要尊崇五种美事,屏除四种恶事,这就可以从政了。
子张问,何谓五美。
孔子说,君子为政,惠民而不耗费财力,劳民而不招民怨,有欲而非自私之贪,心中安泰而不骄傲,有威仪而不凶猛。
子张问,何谓惠而不费。
孔子便逐条解释五美: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王肃注:「利民在政,无费于财。」为政者要以适当的政策来利民,民之所利不同,就要因仍其不同的利益,制定不同的政策,付诸实施。例如因仍农民所利,就要有利于农民的政策,因仍工商之民所利,就要有利于工商之民的政策。以这些利民的政策来辅助各地各业人民,使其安居乐业,各遂其生,此即惠而不费。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邢疏以学而篇孔子的话解释:「使民以时,则又谁怨恨哉。」为政者推行公共建设,如修治沟洫,或养护道路桥梁等,需用民间劳力,但需选在农闲时期,民间可以出动劳力,这才劳动人民,又有谁怨呢。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之欲,是欲行仁政,欲行即行,便能得仁,此欲便不是贪。皇疏:「欲仁义者为廉,欲财色者为贪。言人君当欲于仁义,使仁义事显,不为欲财色之贪,故云欲仁而得仁,又焉贪也。」又引江熙曰:「我欲仁,则仁至,非贪也。」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孔安国注:「言君子不以寡小而慢也。」君子待人接物,虚心平等。所待之人,无论多数少数,也不论是大人物小人物,都不敢怠慢。此即泰而不骄。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君子端正其衣冠,自尊其瞻视仪容,令人望之俨然而敬畏。此即威而不猛。
子张既知五美是何意义,再问何谓四恶。
孔子为子张解释:
「不教而杀谓之虐。」为政不先教民,人民犯罪就杀,这叫做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马融注:「不宿戒,而责目前成,为视成。」此意是说,为政不在事先一再的告戒,而立刻就要看到成果,这就是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政令发布很慢,限期完成却是紧急而刻不容缓。这就是贼害人民。
「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孔安国注:「谓财物俱当与人,而吝啬于出纳,惜难之。此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也。」皇疏:「有司,犹库吏之属。人君若物与人而吝,即与库吏无异。」孔注「犹之」为「俱当。」刘淇助字辨略:「犹之,犹俗云总是也。」皇疏之意,犹若以物与人。应以皇疏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