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讲堂47期 胡泳:众声喧哗(一)

胡泳 原创自 搜狐博客 | 2009-11-10 22:54 | 收藏 | 投票

燕山大讲堂47 胡泳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

http://view.news.qq.com/a/20091027/000034.htm

主题: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

嘉宾:胡泳(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时间:20091024周六下午3-5

地点:中国政法大学蓟门桥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承办:腾讯评论

主持人:杨子云


主持人:各位同学、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这里是“燕山大讲堂”。今天我们请来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胡泳老师。我们在座的可能都是网民,我想先做一个调查,和胡老师一样,从1995年就开始上网的,在座的有没有?有。很不错。

胡泳老师是属于第一批接触互联网的人,也是最早洞察到数字社会的重要性,并将之引入中国社会生活的人。早在1996年,他翻译了一本书叫《数字化生存》,这本书在网络时代的重要性,可以与当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相当。

老师今天的主题是他的一本书的书题: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和公共讨论。这里有个关键词:“众声喧哗”,我想知道的是,众声在哪些事情上面喧哗?这些喧哗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现状和社会现状,可能将我们引向什么样的未来?这是今天希望听到胡老师讲解的主题。掌声欢迎胡老师!

   

两个故事:混淆了的私域和公域

 

胡泳:大家好!我就直接切入正题了。 实际上这个演讲题目是我一本书的书名。这本书讨论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个人表达,一个是公共讨论。在政治学上它试图讨论公域和私域之间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在网络时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首先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在2006年央视有一档节目叫《赢在中国》。这实际上是一个创业选拔节目,它的核心方式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创业者进行选拔,层层考核,最后脱颖而出的五名获胜者会获得风险投资的资金资助。

因此,这里有所谓的选手,我们说中国的普通人,他们想创业,报名参加。整个的程序是从全国海选,先是3000名,然后是108名,36名,12名,层层选拔。电视上这样的节目叫“真人秀”。在20068月,《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我们为了让选手跟网民有较好的互动,在雅虎上给每个选手建博客,当然是他们自己经营。在83号凌晨的时候,雅虎的值班编辑发现了一个博客。这是一个选手谭曼生写的,是在83零点05的时候写的。标题是《一个赢在中国选手的没落》,开头的一段话也很耸人听闻:

今天是8月2号,农历的七月初九,牛郎与织女在前晚已经相会过了。而此刻的我坐在陌生的城市,坐在陌生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写可能是我人生最后的博客。因为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捱到明天,我的人生的火焰将在今夜的黎明前坠灭。我的口袋在缴了10块钱的网费之后还只有9块钱了,我想在走向黎明前用它来做自己最后的早餐。

今天我们看了会笑,实际上这个人企图结束自己的生命。雅虎的编辑发现以后立刻通知《赢在中国》栏目组,栏目组马上联系这个选手,这个选手叫谭曼生,是湖南人,他在西安的网吧上发的这篇日记。然后栏目组就联合湖南、陕西、新疆的媒体寻找这个人,他以前在新疆工作,毕竟这是一个人命关天的事情。

所以,你会看到下面一些努力。(ppt演示) 这个是当时《赢在中国》的制片人王利芬,在83早晨9点钟的时候,在博客上写了给谭曼生的信,当然是劝阻他可能的自杀行为,不要因为挫折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栏目组也找到了谭曼生的女友,他的女友说我爱你爱得很深,希望你不要自暴自弃。然后,我们看到《赢在中国》当时最为著名的评委马云,马云寄语说:“创业艰难,要学会用左手温暖右手”。大概经过了60多个小时,以上的努力之后,我们看到在85号的时候,这个选手现身了。他在雅虎上又贴了一篇博客,说:面对死亡,我不知道怎么去感谢关心我的人!面对活着,面对劫后余生,我要向你们鞠躬致谢!

这是整个事件的过程。我们接下来看到事后,《华商报》,西安非常有名的报纸,它的记者找到了谭曼生进行专访。记者问他说,你发这篇博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么大的影响?他说我没有考虑过,我写博客只不过写给我自己看的。记者说,当你写到这是你人生最后博客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很多读你博客的人会担心你的安全?他就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

接下来由于谭曼生没有死,百度的贴吧上就有人说他是不是在进行炒作,说《赢在中国》是不是在借此进行炒作。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我们学界,是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张鸣教授的故事,在2007312号,张鸣教授在博客上发了一篇博文,《也许,我将被迫离开人民大学》。我们知道他在学界当中有非常高的威望。我们接下来看到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也就是张鸣老师所属的学院,就张鸣事件连续发了四封公开信,是以国际关系学院官方的身份发在官方网站上的公开信。后来删除了。

我们看到张鸣在博客里讲的核心问题,首先他声称也不是为了炒作,他觉得现在的大学跟衙门没有太大的区别,行政化、衙门化达到惊人的地步。他觉得国际关系学院的有关领导对他在设置种种障碍。

国际关系学院的公开信非常有意思,在第一封信中说,我们坚决反对张鸣教授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坚决反对在媒体上打乱仗的做法,任何单位都有程度不同的问题,但是把单位内部的问题拿到媒体上大事炒作,张鸣教授在国内开了个先例。在接下来的公开信中,国际关系学院进一步说,张鸣到处说自己是受害者,其实,由于他在网络上制造的舆论和许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的跟帖(“不明真相”现在成了个很有名的词),学校和国际关系学院及不少无辜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张鸣教授正是侵害别人的人。

我们接下来看316的时候,也就是4天以后,张鸣被撤职,张鸣本来是政治系的主任。到330号的时候,张鸣写了一篇很短的博文,《告各位网友》:各位网友,“张鸣事件”已经落幕,希望大家不要纠缠此事本身,把视线放远一点,参加“学术行政化,大学衙门化”的讨论,分析其病状,危害,找出解决之道。我个人命运,不足挂怀,那些坚持要吐口水的人,就让他们吐好了。   

这是两个故事。为什么我在开头要讲这么两个故事,一个是普通的打工的人,另外一个是知名的大学教授,似乎是南辕北辙。其实,这跟我今天讲的主题有密切的联系。我们看到谭曼生把写给自己的东西贴到人人可以看到的公共网站上,但是接下来对人们的反应持一个完全惊讶的态度;张鸣是把单位内部的问题放到公共网站上,利用公共网络寻球解决问题的资源,而学院则利用官方网站回应。

这说明在互联网上我们公共的空间和私人的空间的混淆与交叉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公域和私域的区分已经完全消失。我做这个研究最原始的出发点就是考虑新媒体的出现,或者具体到刚才我讲的故事本身,一种新的信息流动空间的出现,在我们尚未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已经开始改写我们的生活体验。博客具有双重特性,同时具有个人性和公共性。

个人简介
价值中国网荣誉总编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世界经济论坛社交媒体全球议程…
每日关注 更多
胡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