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09-11-15 10:26 | 收藏 | 投票

   
     作者:利奈尔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前面我们讲的是圣人能够把天地间各种复杂、凌乱的现象,通过易道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卦爻之象,从而条理化、清晰化,以此对人类社会起到一种规范、有序的治理作用。前面的“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从静态的角度言说的。下面“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就是说圣人不仅看到了天地间各种复杂、凌乱的现象,同时还看到了这些复杂、凌乱现象之间的运动关系。

  天地万象,并不是一个个孤立并静止不动的,它们是在运动中才形成了各种关系。过去我们学辩证唯物主义,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怎么联系呢?就是通过各种运动联系起来,并形成了各个不同的系统。天地是个大系统,天体有天体的系统,地球有地球的系统,地上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是系统,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有各自的系统。乃至于落实到个体身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理结构,也有着不同的生理系统。这些系统之间,也是通过相互的运动而联结成一个整体。

  我们远古的圣人观察到了天地间这些永恒的运动,并把自然现象的一切运动关系都落实到社会人事当中,与人类的社会活动相匹配。这样,就能够会通这些社会现象,全面掌握并认识其运动关系和规律,然后根据关系和规律,制定出规范社会大众行为的制度、规范、礼仪。这就是“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所谓典礼,就是一整套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系统。作为我们人类来说,典礼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官僚体系、礼仪规范,乃至于民俗文化系统等等。如果要详细系统地了解典礼,就要学习儒家五经当中的《礼记》,因为“礼”这个东西在儒家学说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提倡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中的这个“礼”,恰恰是处于五常之正中。如果没有这个礼,人们所显现出来的仁和义,就会显得很粗放、很粗野,而所谓的智和信,如果没有礼来作为规范的话,也很难使人理解和信服。

  礼在我们传统文化当中,确实是很重要的,而《礼记》这部经典对于儒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儒家必修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就是从《礼记》当中抽出来的。如果我们要系统学习《礼记》的话,其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可以说中国上古文化的精神,通通都可以包罗在其中了。

  我们看社会运动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必须要有典章制度,有法规、礼数来进行约束、规范和确定,才能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社会关系。国家机器要正常运转,就必须要有一套严密的政治体制作为保障。经济生活要正常进行,同样也要有一整套严密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就算是普通人,一男一女生活,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要想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也必须举行婚礼仪式,要在《婚姻法》的保障之下才能够确立夫妻关系,不然一切就会乱套。这就是“行其典礼”的意义。这一切,都是古之圣人通过“见天下之赜”、“见天下之动”,然后“观其会通”而提炼归纳出来的。

  下一句“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我们上面所说的一系列,包括种种关系、种种礼仪变化、种种社会制度等等,以此为基础就形成了易象、卦爻。其所呈现出来的吉凶悔吝等等的结果,就是通过系辞、通过语言文字把它表达出来。“是故谓之爻”,这里只说了爻辞。每个易卦都由六爻组成,每一爻的内容、意义,以及吉凶判断等等,用语言文字能够表达出来,就是爻辞。

  熟悉了《易经》的结构就知道,这里光讲了爻辞,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卦辞、象辞、彖辞,还有爻辞当中的小象辞,确实是有一定的缺失。我们说《周易》八八六十四卦,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七年,好不容易才在患难中把它搞出来,这里却跳过去、完全给忽略了。只谈爻辞,只用六爻来断吉凶,就会失去了各卦的卦辞、象辞这些大的前提。

  在方山易的讲述中,本光法师就指出,我们学易的时候观象玩辞,断断不可离开一个卦的总象而斤斤计较于每一爻象。易卦的爻辞、小象辞必须结合整个卦的卦辞、象辞、彖辞来进行综合判断,不然就破坏了一个卦内部的整体结构。这个整体结构支离破碎了,有点像瞎子摸象的感觉。平常我们打卦,如果一卦有动爻,这个动爻就是重点,它所表现的内容就是在当下所体现的或即将发生的变化。作为一个卦来说,动爻是判断吉凶悔吝很重要的所在。但是如果只从一爻之动来判断结果,而不去观察卦辞、彖辞、象辞,往往就会导致目光短浅,难以从全局、从整体长远的眼光来判断事情的全貌。

  对于学易的人来说,如何来解、来断这个卦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纯粹用《易经》来搞占卜的人,可能对爻辞断吉凶这方面更重视一些,而对如何整体把握全卦的精神、如何行为处事的方面,就不太重视,往往就会忽略象辞、卦辞、彖辞里面的相关内容。

  历史上有许多易学流派,比如汉易中的《焦氏易林》就是专门打卦占卜用的书。它通过《周易》六十四卦的爻变,使每一本卦再生成六十四个子卦,这样就形成了四千多个可供占断的卦来。这四千多条卦辞也是自己通过卦象、爻象的关系推演出来的,没有依《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辞、彖辞和象辞。单从占卜之术的角度而言,《易林》可能显得比《周易》六十四卦来得更精确、细密一点,但是对于真正学易的人来说,通过易道修养心性、增上德业才是根本。对于“君子观象玩辞”、以心性修养而进乎大易之道的要求来看,像《焦氏易林》和宋代以后衍生出来的各种易卦卜筮之学,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