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分类:易经讲义
另外还要补充一点。上次讲完下来之后,刘大姐就问,有些书上说你打出一卦,出现了动爻,动爻一变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卦。这个是咋回事呢?实际上,这里涉及到另外两个概念:一个是本卦,一个是之卦。
比如我们打出一卦,上次讲到这个解卦,雷水解,比如说这个解卦有两个动爻,二爻和五爻都是动爻,那么这个解卦本身,它就叫本卦。从卦变的角度来看,二爻和五爻都动,阳动则变阴,阴动则变阳。五爻一动,上卦就变成了兑卦,二爻一动下卦就变成了坤卦,雷水解卦就这么变成了泽地萃卦。一般来看,你打出的这个卦,它的总体上是解卦,分支上就是萃卦,就叫解之萃,即本卦是解卦,之卦是萃卦。在具体的社会人事中,一件事情是由很多复杂的元素构成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事情,虽然我们说本卦是一个总体的东西,但是它中间的变化,一些具体爻位的阴阳产生了变化,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卦,而这个新卦所包含的内容和结果,往往与先前的本卦已经相去甚远了。
比如我们打出一卦,上次讲到这个解卦,雷水解,比如说这个解卦有两个动爻,二爻和五爻都是动爻,那么这个解卦本身,它就叫本卦。从卦变的角度来看,二爻和五爻都动,阳动则变阴,阴动则变阳。五爻一动,上卦就变成了兑卦,二爻一动下卦就变成了坤卦,雷水解卦就这么变成了泽地萃卦。一般来看,你打出的这个卦,它的总体上是解卦,分支上就是萃卦,就叫解之萃,即本卦是解卦,之卦是萃卦。在具体的社会人事中,一件事情是由很多复杂的元素构成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事情,虽然我们说本卦是一个总体的东西,但是它中间的变化,一些具体爻位的阴阳产生了变化,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卦,而这个新卦所包含的内容和结果,往往与先前的本卦已经相去甚远了。
所以,在解卦时一定要灵活通透。有时候你直接就看动爻的爻辞,一眼就明白怎么回事;有时候问题很复杂,你要把本卦、之卦都拿出来对照参详,通过本卦和之卦之间的关系,来体会一件事情它可能形成的结果;还有更复杂的情况,你还要分别参考错卦、综卦、交互卦,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综合考虑,总之,这个就要考你在易学上参悟的真功夫了。
如果真的要将《易经》预测之学搞得很精通的话,你只学一种起卦方法还是不行的,起码要掌握三到五种打卦的方法,你才能够真正搞得很精通。但是我们讲的这个大衍揲蓍之法,最古老的布卦之法,你出门在外,你没带这些东西,遇事怎么办呢?那就没有办法。但是你有三枚硬币,你就可以用金钱卦解决。如果你连硬币都没有怎么办呢?还有其它的方法,比如说以时间来起卦,现在是什么时间,可以用时间来起卦,还可以用方位、物象起卦,也可以用数字起卦等等。总之方法很多,你找一本《梅花易数》自己看看玩玩,就晓得怎么回事了。关键是易理,你真正学通易理之后,就可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事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你也就不受人瞒了。
第九章后面还剩了一小段,“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我们接下来再结合上面讲的内容来学习。
“显道神德行”的这个显,它是个动词;神,在这个地方也是作为动词在用。那么,这一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整个这一章来说,就像我们前面讲到的天数、地数,还有我们讲到这个大衍揲蓍之法,这些方法,还有刚才讲了的乾坤之策,还有易卦的变化规律“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等等,这一系列的易道变化,它的象、数变化的规律,都是大易之道的显现。所谓易简之理,就是从这些象数变化规律中显现出来的。这个就是“显道”。那么“神德行”呢?就是说“显道”之时,同时大道本身的这种神妙德行,也可以说人的非凡德行,也就此显现出来了。
关于这个“神”,我们反复提到,从我们书院的传承角度来讲,这个“神”一定要放在自己的精神内部来体会。如果说在我们之外,在这个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不可知之神在创造这个世界,那就是变成了客观唯心主义,变成了不可知论者了。我们开头说了一系列的易理、象、数的这个变化,实际上,都是我们内部精神的运行规律,都是我们精神运行的变化过程。
“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的这一套揲蓍之法,实际上这也是我们精神的运动规律,也是我们精神的变化规律。我们前面说到“分二”,是我们把四十九个数字,大衍之数,首先把它分成两堆,是为“分二”。实际上我们的精神,你想想,你面对一个事物,首先就是“分二”。出门遇见一个人,这个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首先就是一个“分二”的过程;是男人是女人?也是“分二”的过程。一个物体出现在眼前,我们首先也是观察它的正面是什么?背面是什么?还是一个“分二”的过程;这个东西对我有用?无用?还是一个“分二”的过程。这个就是太极生两仪嘛,所谓的分阴分阳,任何一个事物到了我们的精神之中,它首先都是一个“分二”的过程。
所以这个大衍揲蓍之法,它首先是要“分二”,是“分二以象两”嘛,它象征的是阴阳两仪,这是我们精神开始运行的基础。那么下面,“挂一以象三”,“挂一”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精神对于一个事物,分了二之后,还有个东西要加入,“象三”是什么?比拟的是天、地、人三才,“分二”就是所谓的分天地,实际上分天地就是分阴阳,“象三”就加入了人的因素,这个人的因素,注意,这个人的因素是指我们自己。我出门遇见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如果跟我没关系,也就过去了,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对不对?但是,如果这个人和事跟我有关系,我这个“一”就加入进去了,就变成了三。这就是为什么要“挂一”,因为你要问一件事情,要起这一卦,你这个“一”就加入进去了,你就跟整件事情产生了关系,这时候天地人就全了,所以是“挂一以象三”。那么“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呢?为什么要“揲之以四”呢?它象征的是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对于我们的精神活动、思维活动来说,也是如此。当一件事情出现了以后,我们首先对它进行“分二”、“挂一”的基本判断,以后,就明白自己该做不该做了。要做的话,你就要考虑这个事情,它的运动规律,它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一个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按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不外乎就是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嘛。一个人的生命,也不外乎就是生老病死,跟四季运行的规律是一样的。按佛教的说法,就是一个生死轮回的规律。“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实际上就是比喻一个完整的运行规律。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我们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认识它的一个完整的运行规律。我们把四季运行都认识了,那么岁月的变化过程,不管一年两年,还是一百年两百年,也都是如此。但最后“归奇于扐”,当我们把整个事情弄清楚之后,“归奇”就是还有一点点余数,这个余数,实际上就是我们人力可为的部分,就是在这一点上,也才是我们真正要做事情的节点。
所以我们看,古人的揲蓍之法,其“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的步骤,实际上都是我们精神运行的规律。为什么《易经》能够用来打卦?能够比较准确地对未来事物有所预判、能够预测?这个并不是随便乱来的,而是与我们精神运动的规律环环相扣的。易道的规律,就是我们精神的规律。所以,打卦算卦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也不是迷信,更不是隔着口袋买猫——黑猫白猫碰到哪只算哪只。我们只有明白了这些易理,才不会陷入迷信,才不会陷入神秘主义的漩涡。
如果真的要将《易经》预测之学搞得很精通的话,你只学一种起卦方法还是不行的,起码要掌握三到五种打卦的方法,你才能够真正搞得很精通。但是我们讲的这个大衍揲蓍之法,最古老的布卦之法,你出门在外,你没带这些东西,遇事怎么办呢?那就没有办法。但是你有三枚硬币,你就可以用金钱卦解决。如果你连硬币都没有怎么办呢?还有其它的方法,比如说以时间来起卦,现在是什么时间,可以用时间来起卦,还可以用方位、物象起卦,也可以用数字起卦等等。总之方法很多,你找一本《梅花易数》自己看看玩玩,就晓得怎么回事了。关键是易理,你真正学通易理之后,就可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事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你也就不受人瞒了。
第九章后面还剩了一小段,“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我们接下来再结合上面讲的内容来学习。
“显道神德行”的这个显,它是个动词;神,在这个地方也是作为动词在用。那么,这一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整个这一章来说,就像我们前面讲到的天数、地数,还有我们讲到这个大衍揲蓍之法,这些方法,还有刚才讲了的乾坤之策,还有易卦的变化规律“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等等,这一系列的易道变化,它的象、数变化的规律,都是大易之道的显现。所谓易简之理,就是从这些象数变化规律中显现出来的。这个就是“显道”。那么“神德行”呢?就是说“显道”之时,同时大道本身的这种神妙德行,也可以说人的非凡德行,也就此显现出来了。
关于这个“神”,我们反复提到,从我们书院的传承角度来讲,这个“神”一定要放在自己的精神内部来体会。如果说在我们之外,在这个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不可知之神在创造这个世界,那就是变成了客观唯心主义,变成了不可知论者了。我们开头说了一系列的易理、象、数的这个变化,实际上,都是我们内部精神的运行规律,都是我们精神运行的变化过程。
“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的这一套揲蓍之法,实际上这也是我们精神的运动规律,也是我们精神的变化规律。我们前面说到“分二”,是我们把四十九个数字,大衍之数,首先把它分成两堆,是为“分二”。实际上我们的精神,你想想,你面对一个事物,首先就是“分二”。出门遇见一个人,这个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首先就是一个“分二”的过程;是男人是女人?也是“分二”的过程。一个物体出现在眼前,我们首先也是观察它的正面是什么?背面是什么?还是一个“分二”的过程;这个东西对我有用?无用?还是一个“分二”的过程。这个就是太极生两仪嘛,所谓的分阴分阳,任何一个事物到了我们的精神之中,它首先都是一个“分二”的过程。
所以这个大衍揲蓍之法,它首先是要“分二”,是“分二以象两”嘛,它象征的是阴阳两仪,这是我们精神开始运行的基础。那么下面,“挂一以象三”,“挂一”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精神对于一个事物,分了二之后,还有个东西要加入,“象三”是什么?比拟的是天、地、人三才,“分二”就是所谓的分天地,实际上分天地就是分阴阳,“象三”就加入了人的因素,这个人的因素,注意,这个人的因素是指我们自己。我出门遇见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如果跟我没关系,也就过去了,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对不对?但是,如果这个人和事跟我有关系,我这个“一”就加入进去了,就变成了三。这就是为什么要“挂一”,因为你要问一件事情,要起这一卦,你这个“一”就加入进去了,你就跟整件事情产生了关系,这时候天地人就全了,所以是“挂一以象三”。那么“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呢?为什么要“揲之以四”呢?它象征的是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对于我们的精神活动、思维活动来说,也是如此。当一件事情出现了以后,我们首先对它进行“分二”、“挂一”的基本判断,以后,就明白自己该做不该做了。要做的话,你就要考虑这个事情,它的运动规律,它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一个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按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不外乎就是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嘛。一个人的生命,也不外乎就是生老病死,跟四季运行的规律是一样的。按佛教的说法,就是一个生死轮回的规律。“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实际上就是比喻一个完整的运行规律。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我们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认识它的一个完整的运行规律。我们把四季运行都认识了,那么岁月的变化过程,不管一年两年,还是一百年两百年,也都是如此。但最后“归奇于扐”,当我们把整个事情弄清楚之后,“归奇”就是还有一点点余数,这个余数,实际上就是我们人力可为的部分,就是在这一点上,也才是我们真正要做事情的节点。
所以我们看,古人的揲蓍之法,其“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的步骤,实际上都是我们精神运行的规律。为什么《易经》能够用来打卦?能够比较准确地对未来事物有所预判、能够预测?这个并不是随便乱来的,而是与我们精神运动的规律环环相扣的。易道的规律,就是我们精神的规律。所以,打卦算卦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也不是迷信,更不是隔着口袋买猫——黑猫白猫碰到哪只算哪只。我们只有明白了这些易理,才不会陷入迷信,才不会陷入神秘主义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