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09-11-23 22:05 | 收藏 | 投票
 
    作者:利奈尔 分类:易经讲义
  
    那么通过洗心、入密,最后达到的是怎么样一个境界呢?那就是“吉凶与民同患”。真正悟道的境界,真正得道的境界,就是这一句“吉凶与民同患”。
  
  我们普通人学《易经》是为了什么呢?不过是为了趋吉避凶嘛!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为了想知道自己未来的吉凶祸福,然后,遇到凶就事先避开,遇到好事情就赶紧往前凑。但是,圣人学习易道不是这个样子啊!他是要“吉凶与民同患”。佛教里面讲菩萨发心,发的什么心呢?“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啊!菩萨和众生是一体的,我们心头有啥悲伤的事情,他都能感受得到,众生心头有啥快乐的事情,他同样还是感受得到,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感觉。这和《易经》这里所说的“吉凶与民同患”,可以说是一模一样,是一个鼻孔出气。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看古代圣贤,不管是中国也好,还是印度也好,甚至西方也好,都有这样一种精神,与众生同甘共苦。如果说众生的痛苦你感觉不到,众生的欢乐你体会不到,那么你怎么能够帮助众生呢?
  
  以前一个出家师父私下给我看到过他写的发愿文,文字很长,但其中有两句对我震动非常之大,虽然是很多年前看到的,但直到现在还都历历在目。他在发愿文中写了“急入轮回,不求解脱”这么两句。一个人出家学佛求道,最终的愿望却是“急入轮回,不求解脱”。这是什么样的心态?在座各位也有学佛的,大家学佛求道,无非就是“为生死故,发菩提心,脱离轮回苦海,往生极乐世界。”大家无非都是出于这个想法。但是他就不出轮回、不求解脱!当时我一看这句话,非常震惊,真正感觉到一种行大乘菩萨道的悲愿。大家想想,释迦牟尼也入轮回嘛,他老人家凭啥要在印度生出来,作为王子还要去体验生老病死,还要在雪山修苦行,睹明星而悟道后,又要回到人世间来说法四十九年,这是为什么?他就是要入轮回,他就是不求自己解脱啊!实际上,你要是真心不求自己得解脱的话,那你当下就得解脱了!
  
  我们看这句“吉凶与民同患”,与刚才说的“急入轮回,不求解脱”,其含义都是非常深的。大家不管是学佛也好,还是学中国古代的圣贤之道也好,首先这个发愿就不能小了,这个心量就不能狭窄了!佛教中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我们的心量要尽可能地广大,广大到和虚空一样,同时,还要“取舍因果细如针头”,我们做具体事情的时候,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要非常小心,细致入微,对于因果的取舍,就是针头那么点大的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不能随随便便。
  
  我们看下一句:“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这个话解释起来很简单,你学易道学到了很精深的程度,你的精神就能知道未来的事情,你的智慧就能包容过去的一切。但是,我们也要想一想,“神以知来”是怎么知的?“知以藏往”是怎么藏的?
  
  其实,“神以知来”和“知以藏往”是一回事。如果你真正对过去的事情很清楚很明了,那么对未来的事情也就会有准确的判断。我接触过很多学历史的朋友,感觉到他们比一般人都要自信,甚至有些人还有点小小的骄傲。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人很强调以史为鉴,真正学通历史的人,他们在社会上为人处事,都会得到很深的历史借鉴。中国历史可以说是两三百年一个轮回,学通历史的人,往往都能很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明白一个时代的大势。现在是处在社会轮回的哪一个阶段?一般学历史的人都会有一个判断,都会有所参照,觉得自己能够把握。学历史的人往往都有这种自信,确实自有他的道理。
  
  人生有很多问题,最要命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人在时间当中的一种局限。我们生而为人,生之前的事情一无所知,死之后的事情也一无所知,而且总共就活这么几十年,到底是怎么活过来的,最后往往都记不住了。这种在时间面前的局限,可以说是生而为人的最根本的焦虑。面对未来它不可知,面对过去往往很多事情都被遗忘了,模糊了,甚至昨天的事情、去年的事情,很多都记不起来了。没有办法,这就是生命的自然属性,这就是人的局限性。那么,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对人来说就很重要了。
  
  “知以藏往”的这个“藏”字,应该通去掉草字头的这个“臧”字,意思不再是隐藏,而主要指的是包容、包含,有记住而不忘失之义。平常遇到事情,尤其是很痛苦的事情,一般人去安慰他,往往就跟他说:“莫得事,别往心里去,过几天忘了就好了!”其实,这是一种短暂的、逃避的、消极的安慰,痛苦实际上是忘不了的,也许一时你确实忘了,但只要出现同样的情景,痛苦又会重新出现。那么,真正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呢?是不要忘记过去的事情,对过去的事情要有“知”,同时对给自己带来痛苦、不幸的人和事,要抱一种宽恕、一种原谅、一种包容的态度。这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其实,人痛苦的原因并不是他的记忆好,记住了这件事情而忘不掉,而是因为他不能够原谅这件事情,不能够包容这件事情,不能够宽恕这件事情。人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往往都是如此。
  
  西方有一位大诗人叫博尔赫斯,在座有些朋友可能知道,他被称为诗人中的诗人,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没有在他生前颁奖给他,被世人视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耻辱。他在一首写到遗忘的诗中说:“不存在的事物只有一样,那就是遗忘。”说白了,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存在的东西。你举出任何一个东西,哪怕是你举出任何人都没见过的东西,但是你一旦举出来了,它就存在了。不存在事物只有一样,就是遗忘!换句话说,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什么东西被遗忘的。你想要真正忘记过去所做的种种事、所经历的种种东西,那是不可能的。按佛教的说法,业力是不灭的,你所做的一切都将变成八识田里面的种子,一旦条件成熟了,它就会重新发芽。现代心理学的解释也一样,人过去的经历造成了一些心理上的创伤,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好象把它遗忘了,但实际上,它会停留在你潜意识的深处,并形成了这些心理上的症结。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是在学易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不能随便把它放过去。“其孰能与于此哉!”这是《系辞》作者的赞叹,面对过去,面对未来,能达到如此的境界,有什么样的智慧能比得上易道啊!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