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发生是世界经济结构失衡的结果

张曙光 原创 | 2009-11-29 14:37 | 收藏 | 投票

 

经济危机的发生是世界经济结构失衡的结果
 
——访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  张曙光
 
     中国能够拯救世界经济的提法,很有阴谋论的意味。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把自己的问题处理好,才是正确的选择,短暂的世界领袖的感觉十分有害 
    2009年新春的到来,并没有在经济领域让人们产生春天的感觉,全球经济仍然在美国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中挣扎。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低了2009全球GDP增长预测,预测称,2009年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将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有可能出现2%的负增长;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也将大幅回落,从去年的6.3%降至3.3%。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 119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也明确表示,今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并强调要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抓紧落实近期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加快制定和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面对衰退,世界各国也不断出台各种经济刺激政策,力图早日摆脱困境。面对衰退采用什么样的政策才是正确的选择,如何避免短期救急政策与长期结构调整政策发生冲突?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
危机的发生是世界经济结构失衡的结果
    《东方财经》:进入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并没有明显转好的迹象,但在理论界一些国外的学者还是表现出了一些乐观情绪,而这些学者乐观的理由在一点上十分一致,那就是中国能够起到帮助世界摆脱危机的作用。但也有人把这些观点归结为试图套牢中国的阴谋论。对此,您有何评价?
    张曙光:此次经济危机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首先爆发金融危机,然后威胁到实体经济。而中国却恰恰相反,是实体经济受到冲击在先,而后有向金融领域蔓延的苗头。这种情况的出现,恰好说明了作为新兴经济体代表的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代表的美国,两个世界某种结构的互补对称和所谓的平衡。但这种互补对称是扭曲的,平衡也是脆弱的。其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为西方发达国家依靠低储蓄、高消费、大量进口;而中国正好相反,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为高储蓄、低消费、大量出口。从此次危机发生的根源看,表面上是美国金融系统出了问题进而殃及全球,但深层原因还是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甚至扭曲关系矛盾的总爆发。
    阴谋论的提法不一定能够成立,都是民族国家,大家都是各为其主,都是民族利益至上,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最大化是自然选择,相互博弈是必然的。受损的一方只能证明自己能力和水平的低下,如果将所有的国家层面的博弈都认定为阴谋论,那么,问题也就无从讨论。应该充分分析对手的利益诉求中心点以及可能采取的相应手段,而后制定针对对手的策略及因对方法才是正确的路径选择。
    其实,很多国外学者看好中国,体现的是对中国了解的不够。国外学者对中国问题的了解很多情况下是管中窥豹,对问题的分析必然是隔靴搔痒。例如,他们就不能了解中国的“小产权房”,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不可能有大小之分,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使然。当然,这些学者对中国看好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体深陷泥潭,而中国金融领域的低开放度,相对于国外大金融机构面临的破产倒闭而言,中国距离国际金融漩涡的中心较远。同时,中国较多的外汇储备以及市场潜力也给了他们看好中国的理由。
    不过,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对此次危机的看法正趋于一致合理性。预测认为,2009年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将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有可能出现2%的负增长,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也将大幅回落,从去年的6.3%降至3.3%。这表明,此次危机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延续,甚至不排除再次下探的可能性。

    如果说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用了10多年的时间才得以复苏,此次危机的复苏也不会少于35年时间。至于中国能够拯救世界经济的提法,倒很有阴谋论的意味。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本身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做好,把自己的问题处理好,才是正确的选择,短暂的世界领袖的感觉十分有害。(编辑:陆恒)

个人简介
张曙光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主编。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