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分类:易经讲义
前两年,我和书院几位朋友有幸到云门寺去见佛源老和尚,正好遇到柏林寺过来的大痴法师专门前来参老和尚。
整个过程也很有意思,大痴法师见到老和尚就放了一句话:“赵州茶我已经吃了,云门饼我还没有尝过,老和尚,我能不能尝尝云门饼?”什么意思呢?过去禅宗有“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的说法,赵州茶我已经吃了,我已经得了赵州柏林寺的禅法了,到了老和尚这里,现在我想接云门宗的禅法了,想尝尝云门饼,你老和尚给不给?怎么个给法呢?老和尚听了后,把侍者招呼过来,扶着在方丈室里走了一圈,回到座位上两手一摊,说:“我走了一圈,都没找到有什么饼的嘛!”大痴法师一下就不知所措了,老和尚跟着转身就走,把大痴和尚凉在一边了。后来大痴和尚就向那个侍者请教:“老和尚到底会不会给我传法?”那个侍者就对他说,既然你想请老和尚给你传法,你还是老老实实的按照礼仪来求嘛,见了老和尚还是应该先顶礼,把自己的情况给老和尚说清楚才行。
第二天大痴和尚一见到老和尚,马上规规矩矩地跪下来给老和尚顶礼,老和尚甩了一句“啰嗦!”转身又走了。大痴法师跪在那里,以为老和尚等一会要回来,结果跪了半天都没得动静,心头就在琢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会儿那个侍者过来了,对他说:“你赶快起来吧,你根本就没有会老和尚的意嘛!”就是说你大痴和尚根本就没懂老和尚给你说了什么,根本就没理解到老和尚这些行为的意义。大痴和尚就问,我怎么没懂呢?那侍者就说:“好嘛,那我来问你,你前前后后在云门寺住了几十天了,你尝没尝到云门饼的滋味?”大痴和尚又一下不知所措了。这是什么意思?云门饼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老和尚前前后后说的这些话、做的这些动作都是什么意思?跟云门饼有什么关系?大痴和尚当时真正是没明白啊!
禅宗接引人的方法,确实也是如此。有些行为举止,就是没法尽言,没法尽意。你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但中间就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你真正懂了,也就开悟了。所以,古代有个禅师开悟以后,失声说道:“原来尼姑是女人做的!”谁不知道这个呢?这可是大实话啊!但大实话背后呢?一般人就总觉得有点玄。
那一次,我回成都后把所见所闻都写了出来,以《云门五日》为题发在书院的网站上,算是向书院同修们作的一个汇报。前两天因为佛源老和尚圆寂了,我们在书院网站上搞一个老和尚的纪念专页,在网上搜索关于老和尚资料的时候,在浏览器中输入“云门寺、佛源老和尚”字样,一敲回车,发现出来了很多关于大痴和尚参佛源老和尚的公案,点击进去一看,发现都是我当时记录下来的那些话。哈哈!现在居然就流行起来了,成了现代禅门公案,而且还有不少人自以为是地在上面评头论足,说这一句老和尚是什么意思,大痴和尚应该如何如何回答;那一句老和尚又是啥意思,大痴和尚又该如何如何等等。我看了觉得很好玩,没想到当时流水帐一样的记录,现在被搞成这样了。
这是从“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中想到的这个事情。那么,既然语言文字都没法把真正的意思表达清楚,“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从禅宗的角度来说,历代祖师就是圣贤之人,那么,怎么见祖师之意呢?怎么样才能领会圣人的意思呢?我们看过去的公案,面对“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这个问题,禅师们经常是耍滑头,给你打个马虎眼,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把你打蒙,或者凉在一边,让你摸不着头脑。
整个过程也很有意思,大痴法师见到老和尚就放了一句话:“赵州茶我已经吃了,云门饼我还没有尝过,老和尚,我能不能尝尝云门饼?”什么意思呢?过去禅宗有“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的说法,赵州茶我已经吃了,我已经得了赵州柏林寺的禅法了,到了老和尚这里,现在我想接云门宗的禅法了,想尝尝云门饼,你老和尚给不给?怎么个给法呢?老和尚听了后,把侍者招呼过来,扶着在方丈室里走了一圈,回到座位上两手一摊,说:“我走了一圈,都没找到有什么饼的嘛!”大痴法师一下就不知所措了,老和尚跟着转身就走,把大痴和尚凉在一边了。后来大痴和尚就向那个侍者请教:“老和尚到底会不会给我传法?”那个侍者就对他说,既然你想请老和尚给你传法,你还是老老实实的按照礼仪来求嘛,见了老和尚还是应该先顶礼,把自己的情况给老和尚说清楚才行。
第二天大痴和尚一见到老和尚,马上规规矩矩地跪下来给老和尚顶礼,老和尚甩了一句“啰嗦!”转身又走了。大痴法师跪在那里,以为老和尚等一会要回来,结果跪了半天都没得动静,心头就在琢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会儿那个侍者过来了,对他说:“你赶快起来吧,你根本就没有会老和尚的意嘛!”就是说你大痴和尚根本就没懂老和尚给你说了什么,根本就没理解到老和尚这些行为的意义。大痴和尚就问,我怎么没懂呢?那侍者就说:“好嘛,那我来问你,你前前后后在云门寺住了几十天了,你尝没尝到云门饼的滋味?”大痴和尚又一下不知所措了。这是什么意思?云门饼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老和尚前前后后说的这些话、做的这些动作都是什么意思?跟云门饼有什么关系?大痴和尚当时真正是没明白啊!
禅宗接引人的方法,确实也是如此。有些行为举止,就是没法尽言,没法尽意。你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但中间就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你真正懂了,也就开悟了。所以,古代有个禅师开悟以后,失声说道:“原来尼姑是女人做的!”谁不知道这个呢?这可是大实话啊!但大实话背后呢?一般人就总觉得有点玄。
那一次,我回成都后把所见所闻都写了出来,以《云门五日》为题发在书院的网站上,算是向书院同修们作的一个汇报。前两天因为佛源老和尚圆寂了,我们在书院网站上搞一个老和尚的纪念专页,在网上搜索关于老和尚资料的时候,在浏览器中输入“云门寺、佛源老和尚”字样,一敲回车,发现出来了很多关于大痴和尚参佛源老和尚的公案,点击进去一看,发现都是我当时记录下来的那些话。哈哈!现在居然就流行起来了,成了现代禅门公案,而且还有不少人自以为是地在上面评头论足,说这一句老和尚是什么意思,大痴和尚应该如何如何回答;那一句老和尚又是啥意思,大痴和尚又该如何如何等等。我看了觉得很好玩,没想到当时流水帐一样的记录,现在被搞成这样了。
这是从“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中想到的这个事情。那么,既然语言文字都没法把真正的意思表达清楚,“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从禅宗的角度来说,历代祖师就是圣贤之人,那么,怎么见祖师之意呢?怎么样才能领会圣人的意思呢?我们看过去的公案,面对“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这个问题,禅师们经常是耍滑头,给你打个马虎眼,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把你打蒙,或者凉在一边,让你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