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09-11-06 14:48 | 收藏 | 投票

  
    作者:利奈尔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这些句子是进一步在深化上面的内容。下面我们一句句来分析。

  “易则易知”,还是讲的乾卦,就是说,乾卦的良知,也就佛教里说的般若智慧,是人人具有的,是现成明白,每个人从生到死都没有离开过这个东西,所以《易经》的精神,是很容易知道的,一点都不难。

  “简则易从”,讲的就是坤卦简捷明快的功能,只要你遵从自己的内心,听从内心这一点良知产生的念头,直接去做就对了。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大家可能都有体会,那就是第一念产生的时候,往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街上遇到谁摔了一跤,第一念首先产生的肯定是“把他拉起来”。有了这第一个念头,很简单,照着念头去做,把他拉起来也就完了。如果脑壳里面产生了第二念和第三念,心中一犹豫:这个娃娃摔倒了,我去扶他,他父母看见了,会不会认为是我把他推倒的呢?如果遇到的是个老太婆,我去拉她,会不会赖在我身上,让我脱不了干系呢?你只要这样一想,完了,整复杂了,就没有“简则易从”,这个事情就办不下去了。产生了很多疑问之后,就会不了了之。

  “易知则有亲”,什么东西易知呢?肯定是离我们最亲最近的东西易知嘛。对我们来说,人类社会肯定比动物世界易知一些;从社会和家庭来说,家庭肯定比社会易知一些;但是现在人们经常说“同床异梦”,即使是一个家庭,两口子都未必是真正亲的啊!人真正最亲的是什么?就是自己啊!易知则有亲,我们自己就是最亲的。禅宗说“不知最亲切”,这里又说“易知则有亲”,这个“不知”和“易知”到底是啥关系呢?刘大姐也曾经参过这个公案。其实,不知就是易知,易知就是不知!翻过这道坎就对了,就是这个你不知的东西最易知、也最亲切!

  “易从则有功”,易从是什么呢?就是容易下手嘛。容易下手的事情就容易成功。就像刚才我们举的例子一样,看见有人摔倒了,我们念头一动,马上就去拉他起来,这很容易做成,就有功德啦。但有人这时就会想,如果真的把娃娃拉起来了,人家父母又真的找到你了,说你把娃娃推倒了,要你赔医药费,你该怎么办呢?如果是个老太婆摔伤了,硬是赖着你,要到你家去吃去住,怎么办呢?怎么办,活该你倒霉!按照佛教的说法,这就是你的业障,你就该倒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知道,把人拉起来这个事情,你是做成功了的,这个功德已经圆满了。易从则有功嘛!至于这件事做完了以后又生出其它麻烦来,那就是你的业债了。业债来了,谁也没有办法。

  《金刚经》上有句话说:“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你诵读《金刚经》,反而被别人嘲笑、轻视,该怎么办?老佛爷说这个事情不麻烦啊,这说明你过去本身有很多罪业,本来是应该堕入恶道的,但就因为你诵读了这个经典,虽然受人轻贱,但可以把入恶道的问题解决了,而且你还可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可以成佛。这里“易从则有功”,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是个真修行人,是个真正愿意在道上行的人,你就只管去做,只管“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你要相信天地之间有杆秤,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们上一次讲过,就是要在不平等之处,去体会天地的大公无私,去体会万法平等的道理。

  再看下面一句“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我们认识到这个无与伦比的乾之良知以后,对它有了切身的体会,说白了,就是禅宗说的明心见性了。你认识到了乾卦,认识得越亲切,你的道心自然就会越长久,这就是持之以恒。禅宗说是要长久保任,明白了心性以后要好好保护它,要善自护持,才能够长久。禅宗在护持自己的心性上有一个比喻叫做“牧牛”,就像一个牧童去放牛一样,心里一定要清楚这头牛跑到西家吃人家的庄稼不对,跑到东家踩坏人家的田地也不对,都要及时把它拉回来,回到它的正路上来。

  在这个比喻中,牧童,就是我们心性的本体,牛就是我们的念头,我们要随时护持自己的念头。“有亲则可久”,如果对心性本体认识得越清楚、体会得越亲切,你对念头的护持就会越有力、越长久。“有功则可大”是什么意思呢?做到了长久护持之后,牛也就不会乱踩乱跑了,就像我们的念头一样,善善恶恶的念头很多,好的念头就落实到行动上,不好的念头就让它过去。要注意,我们对自己脑袋里要冒什么念头,是没有把握的。我们心里随时都要冒起念头来,要冒就由它冒吧,只管看住它,不让它乱来就行了。久而久之,这头牛就听话了,该耕田就耕田,该吃草就吃草,该干啥就干啥。这时牧童也可以“信牛由缰”,任牛自由行走,稳稳归家了。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在心性上,你长久保任的功夫纯熟之后,你就具备了圣贤的内在德性,发乎其外,就能够成就贤人之业,把圣贤事业做好做大。如果是有儒家情结的人,就可以通过内德的修养,通过修身、齐家、治国,一直到平天下,就可以做这些事情了。如果有道家的情结,就可以任性逍遥,自在幻游于天地之间,这也是很舒服、很巴适的事情。如果有佛家的情结,那就要传佛祖之心灯,要继承佛祖的事业,发四弘誓愿,去普度众生。这些,就是对“可大则贤人之业”的体会。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