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09-12-13 13:49 | 收藏 | 投票
 
    作者:利奈尔 分类:易经讲义
 
    我们接着往下讲,“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从乾坤二卦开始,通过乾坤二卦的作用,产生了其它的六十二卦。那么这里的“称名”,就不光是指的乾坤二卦了,而是指的由乾坤演化出来的全部六十四卦。它所反映出来的,是我们社会人生的种种情态。
  
  《易经》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有各自的特点、各自的意义,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范畴。易卦的变化看起来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大家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背熟、记清楚,可能感觉还是比较麻烦,很费精神。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就怕背书,后来学《易经》,最讨厌的也是背这些卦名、卦序、卦辞。但是,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六十四卦上面下一点功夫,就会发现每一个卦的条理还是非常清晰的,每一个卦它所适用的范畴也很明确,并不杂乱。“杂而不越”,看起来乾坤、艮兑、震巽、坎离这些卦名天一个地一个的,好像没有什么规律性可循,实际上还是有规律的,并没有犯规越位。大家看《序卦传》,它中间就有一定的规律性,它的卦序排列、每一个卦所取的卦名,也还是有规律性,并没有出轨越位,而是各管各的辖区,井水不犯河水。
  
  一般来说,《易经》六十四卦的取名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很简单,就是把八个单卦的名字作为重卦的名字,乾坤、艮兑、震巽、坎离,与八个基本卦的名字重合。第二个取名规律,是用具体的事物来引申会意。这种情况下取的卦名比较多,比如地山谦卦,地在上,山在下,表明的就是谦虚的谦。本来山是高高在上,高高山顶立,本来大家需要仰望高山,高山仰止,但是谦卦是山在地下,体现的就是一种谦德。用这种方式取名的还有很多,比如说雷地豫,雷在地中,古人认为寒冬雷入于地中,春雷依时而出,是为早豫之意;天地否,天在上,地在下,不相交为否;地天泰,天地之气相交而泰。还有第三种,是从《大象辞》中会意取名的,比如说大过卦,泽灭木,泽在上,木在下,水盛太过而淹没了树木,就是象形会意的感觉。六十四个卦的卦名,绝大多数就是这样来的,你理解了这些原则方法,确实就是杂而不越,泾渭分明,很清晰。
  
  “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稽者查也,稽查、监查、考察。我们来考察一下各个易卦的内容和类型,就会发现有很多内容、很多描述,都指出一种衰世之相。为什么是这样呢?它跟《周易》形成时期的背景关系非常大。
  
  过去说伏羲创卦,文王系辞,周文王演出了六十四卦,又有说是周公写的卦辞爻辞,最终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那么,在《周易》形成的时代,正好处于商代的末期,天下大乱,商朝的最高领导人荒淫无道,暴虐无比,老百姓的日子非常难过,非常辛酸,整个社会次序也是一片混乱,从贵族到平民都是人心惶惶的。周文王发扬易道精神,就是在当时这样的社会情况之下,他所处的时代是商末衰世,用语言文字来阐述易道思想的时候,自然就带着时代的烙印。周文王通过对衰世之相的描述,以此警醒世人,从而扭转世道的衰颓。周武王继承文王的遗志,建立周朝之后,很快天下就恢复正常,进入一个新的太平盛世。这跟周朝的开创者们深研易道、深具忧患意识、对社会盛衰之变看得极其透彻有关。我们看社会人世之间的盛衰之相,与《易经》的一阴一阳之道是丝丝入扣的。盛极而衰,衰极而盛,虽然人人都处在社会的盛衰之间,但唯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够把握其先机。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忧患意识的文化。过去有一种说法,称老庄易三玄,均是“衰世之学”,的确如此,老子、庄子都是处在社会很动荡、很衰颓的时期,其留下的学问,自然也带有衰世的气息。《易经》的形成,文武周公的时代,同样也是动荡的衰世。而儒家的这一套学问,孔孟之学,四书五经,还是在社会很动荡的衰世形成的,同样是所谓的“忧患之学”。所以,这里说“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对于整个中华文化而言,也是大有深意啊!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