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论纲 第五章 第四节

奚胜良 原创 | 2009-12-15 06:27 | 收藏 | 投票

 

科学哲学论纲
第五章.科学哲学基本理论
 
第四节.在科学哲学理论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科学哲学理论根据它对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的定义认为:物质和意识之间不仅存在着和谐对称、结构与功能、相辅相成、相互对应、彼此平行、不分主次、不分先后、同时存在、同时变化的关系,而且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为了阐明这一观点,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有关概念的使用。
科学哲学理论认为,宇宙间不同形态的物质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根据自然科学的分科,物质的运动形式大致可以分为:机械运动、分子运动、电荷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运动是物质、电磁能量(电磁波)、空间、时间的共同属性。意识是物质对外界条件和本体状态反映的结果或产物。物质具有什么样的运动形式,就具有什么样的反映形式和意识形式。与机械运动对应的是机械反映形式;与化学运动对应的是化学反映形式。也就是说,物质的运动形式、反映形式和意识形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某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它的反映形式就属于机械反映,它的意识形式就属于机械意识。这里的运动、反映和意识虽然属于不同概念,但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所以为了方便起见,有时我们也将它们作为同义语来使用。又例如,思维是大脑的一种运动形式,又是大脑的一种反映形式,也是大脑的一种意识形式。这里所说的大脑的运动形式、反映形式和意识形式指的都是思维,意思相同,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下面就来说明我们的观点。
1.在科学哲学理论中,物质和意识之间是和谐对称的关系
科学哲学理论对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的定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的定义有很大的不同。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物质概念的外延很大,意识概念的外延很小,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在科学哲学理论中,如实地确立了物质概念的内涵,科学地划分了物质概念的外延,使我们对“物质”的界定有了客观标准,而把意识概念的外延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化的推广与扩展,使物质和意识之间由原来的不对称关系变成了对称关系。科学哲学理论根据它对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的定义认为,简单物质具有简单意识,复杂物质具有复杂意识。物质和意识之间不仅是对称的关系,而且也是和谐一致的关系。
2.在科学哲学理论中,物质和意识之间是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千,各有特点。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态由它们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组成一个美丽的世界。世界上的任何物质都有它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一般来说,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是: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体现结构。不同的物质由于结构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功能,物理仪器具有物理仪器的结构和功能,化学药品具有化学药品的结构和功能。物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物质结构的细微差别会导致功能上的细微差别,物质结构的较大差别会导致功能上的较大差别。例如,一辆自行车有闸和没闸,会导致在使用功能上的较大差别。但物质的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它的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比如说一间教室,它的结构是一个立方体,内部是一个较大的。四周是窗户和墙壁,上边是天花板,有日光灯和放映机,地面上摆放着桌子和凳子。前方有一个讲台,前面的墙壁上有一个黑板。它的功能就是老师可以在讲台上讲课、放电影。学生可以坐在桌子面前学习。教室的功能就是一个基本的教学设施,是一个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场所。
 每当我们在学习一些新知识的时候,老师总会说,它的结构是什么,性质是怎样的。再就说这是它的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最后就说它有什么作用。只是有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具体说出它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心理学实验表明:我们的感官系统与客观世界的能量之间存在着一些功能对应关系。其中耳朵接收的是一部分机械波的能量,而眼睛接收的是一部分电磁波的能量。
生物学告诉我们:细胞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有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核糖体有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生理学告诉我们: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各有各的结构和功能,耳、鼻、眼、口、舌,心、肝、脾、肺、肾,各有各的结构和功能。
科学哲学理论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就是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简单的物质结构具有简单的功能,复杂的物质结构具有复杂的功能。汽车有汽车的结构和功能,火车有火车的结构和功能。人的大脑是人类共认的、至今发现的、宇宙间结构最复杂的物质,具有最完善的功能。
3.在科学哲学理论中,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对应的关系。
根据科学哲学对意识概念的定义可知,一切具有静止质量、且独立占有三维空间位置的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和分子及其由它们组成的实体物质,不论其存在状态如何,如气态、液态、固态、离子态或中子态;也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不管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是无生命的还是有生命的、小到质子、中子,大到宇宙天体,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意识。在这种观点看来,在宇宙间,既不存在无意识的物质,也不存在无物质的意识。低级形态的物质具有低级形式的意识;高级形态的物质具有高级形式的意识;确定的物质形态与相应的意识形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很好地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和圆满地统一起来。举例来说,受精的鸡蛋和小鸡是不同形态的物质,(受精的鸡蛋还不是生物,仅仅包含着生命的萌芽;小鸡是动物。)因此它们具有不同形式的意识。相比较来说,受精的鸡蛋是低级形态的物质,具有低级形式的意识;小鸡是高级形态的物质,具有高级形式的意识。因为小鸡能够饮用茶水,选择食物,听从呼唤。鸡蛋则不具有这些反映形式。
4.在科学哲学理论中,物质和意识是彼此平行、不分先后、不分主次的关系。
在科学哲学理论中,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平行的关系,并不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这是由于我们对实体的认识,首先是要把握一个实体的属性、性质等方方面面。只有对实体的各个细节进行全面的认识,才能真正认识实体本身。而在认识实体的属性、性质时,就必然会考虑到与其他实体的关系,即与其他实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而实体的所有属性和性质都包含在它所有的运动形式、反映形式和意识形式之中。我们利用某形态的物质,也是利用它的运动形式、反映形式和意识形式。举例来说,我们买一幅眼镜,并不是要买一个眼镜框和两个玻璃片,而是要买一幅清新的视野。
我们知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并非纯粹的物质过程。首先,物质资料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而不是盲目的生产。在物质资料的全部生产过程中,自始至终总伴随着人类意识的活动。其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建立在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属性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实际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在产品的加工、成型过程中自始至终总伴随着被加工产品的结构、功能和属性的变化。
5.在科学哲学理论中,物质和意识是同时并存的关系。
在科学哲学理论中,任何具体形态的物质与它的反映形式和意识形式之间不是先后相继的关系,不是物质在先意识在后,而是同时并存的关系。所以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并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6.在科学哲学理论中,物质与意识是同时变化的关系。
科学哲学理论认为,由于具体形态的物质与相应形式的意识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在不同的物质形态之间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相应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例如在受精的鸡蛋向小鸡转化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低级意识形式向高级意识形式的转化。
7.物质和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谁决定谁的关系。科学哲学理论认为,物质的反映形式和意识形式固然有其本身的结构所决定,但是物质的结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一成不变的。当外界条件的改变超过了它保持原有结构的限度时,物质也会在对新条件的反映中改变自身的结构和存在状态,并且物质的反映形式和意识形式也会随着自身结构的改变而改变。这在物质发生质变的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一台电视机,在额定电压和室温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对外来信号能做出正常反映。但是当我们把它抛入正在工作的炼钢炉里面时,它还能保持自己是一台电视机吗?不能!这时它在高温作用下,该熔化的部分熔化了,该气化的部分气化了。它自身原有的结构和与之相应的反映形式和意识形式都一同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说,任何物质都不是万能的反映者,其反映特性中都包含着使它本身的结构和反映形式一同变化的无数种可能。也就是包含着在特定条件下变为他物的可能。如果我们一定要按照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来理解和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在物质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和相对静止的量变过程中,是物质自身的结构决定着它的反映形式和意识形式,即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的结构决定着它的功能)。在物质结构发生质变的过程中,是意识决定物质。由于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物质自身结构的变化是由它此时的反映特性所引起。所以在科学哲学理论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谁决定谁的关系。
8.在科学哲学理论中,物质和意识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哲学上的所谓“物质”是个抽象概念,宇宙间并不存在一般的抽象的物质,而只存在具体形态的物质。每一具体形态的物质都具有自身的结构及其由自身结构和外界条件所决定的运动形式、反映形式和意识形式。这些特殊的运动形式、反映形式和意识形式只能随着物质自身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形态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物质和意识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物质不能脱离自身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也不能脱离与之相应的具体物质形态而独立存在。举例来说,水这种具体形态的物质不能脱离其由自身结构和外界条件所决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独立存在;水一旦离开它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水将不成为其水。反过来,水的所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不能脱离水这种具体形态的物质而独立存在。我们试图将这二者分开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
 同理,人这种高级形态的物质也不能脱离感觉和思维这些高级形式的意识而独立存在。人的血肉之躯一旦丧失感觉和思维这些高级形式的意识,人将不成为其正常人。人将变成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仅具低级反映形式(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的低级形态的物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是把“我在思维”这种正在进行中的高级形式的意识作为判断“我”这种高级形态的物质“存在”的依据。假若“我”不具备“思维”这种高级形式的意识,“我”这种高级形态的物质就“不存在”。这里笛卡尔意识到的也是“我”这种高级形态的物质与“思维”这种高级形式的意识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科学哲学理论中,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故事来加深理解。美国有位牧师,第二天要去进行一次隆重的布道演讲,但踌躇再三,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讲题,偏偏他的小孩又在边上捣乱。他就拿了一张世界地图,几下将它撕成碎片,交给小孩,说:“如果你能将这张地图拼好,我给你两块钱。”小孩高高兴兴地就拿过去了。牧师心想:这张地图够小孩忙上几个小时,自己也正好准备一下演讲。
岂料过了不到几分钟,小孩就兴高采列地跑出来,说地图已经拼好。牧师接过来一看,果然一张完整世界地图又呈现在眼前,他奇怪地问:“你怎么这么快就拼好了呢?”小孩回答:“地图反面是一个人头像,我把人头像拼好了,地图当然也就拼好了。”牧师一听顿然醒悟,他终于找到了布道的题目: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就是对的。科学哲学理论中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类似上面故事中地图和人头像的关系。
这里必须特别强调指出:科学哲学理论认为;一切形态的物质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意识。但是它并没有否认低级物质形态的低级意识与人类意识的本质区别;也没有否认不同形态的物质所具有的不同形式的意识之间的本质区别。
个人简介
我是一位哲学理论爱好者。近三十年来,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存在有多重严重的逻辑偏差,不是科学概念而是形而上学概念;马克思主义哲…
每日关注 更多
奚胜良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