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小而辨于物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09-12-15 15:15 | 收藏 | 投票
 
    作者:利奈尔 分类:易经讲义
  
    “谦尊而光”,我们前面讲“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要把自己放到最卑贱、最卑微、最低下的位置上,但是,这里又告诉你,一个人具有了谦德,他的内在智慧、内在精神恰恰是非常之尊贵、非常之庄严,仿佛日月一样的光明普照。所以古人说“谦道乃光”,我们普通人能够谦虚,恰恰就能够维护自己的尊严,恰恰是最有光彩的。我懂就懂,我不懂就承认自己不懂,虚心向别人学习,这是很好的事。如果不懂装懂,怕别人知道自己不懂,一旦被人戳穿了的话,那你这个人就颜面扫地,没有丝毫的尊严可言。一个人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很正常,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圣人都还有不懂的东西,天下之大,哪个人都不是完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谦虚,越是高明的人往往也越是谦虚。这个谦德,正是大人君子德行光明的体现。
  
    “复小而辨于物”,第一轮讲了复卦是“德之本”,这里为什么说“复小”呢?我们说,《易经》六十四卦里面,除了坤卦是纯阴之卦以外,复卦的阳气是最弱的,是一阳初生,一阳在下五阴在上。一阳五阴之卦还有其它如谦、豫、比等几个卦,但是其它几卦的阳爻,都还处在中间或者上位,阳气都还要足一点,就只有复卦是初九一阳初动,阳气是最微弱的。从阳气这个角度来说,复卦是最“小”的,刚刚过了坤卦纯阴的时节,阳气才露出了一点点苗头。虽然复卦阳气最小,但是在我们的精神修养上,要恢复我们先天的圆满德性,恰恰就要从小处着眼,从小处下手。过去常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真正要说修行的话,越是细小的事情越是应该注意,所以,功夫贵在细行,要落实到我们精神的细微之处、行为的细节之处。
  
  禅宗经常讲念头功夫,因为我们的精神现象,本来就是以一个一个的念头作为基本单位构成的。一个一个的念头生发出来,搅和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精神现象。人的个体精神现象之所以会呈现出一种好的或者不好的状态,完全是由构成它的这个基本单位、基本元素、基本细胞决定的。所以,决定我们精神现象的根本之处,就在我们一念初生之时。
  
  把复卦的精神落实到修养上面,体现出来的就是“一念回机”,就是“一阳来复”。我们平常一个念头生起之时,马上就要提起觉照,关注它、看住这个念头,看它到底是善念,还是不善之念,还是一个纯粹的妄念。有了这“一念回机”的功夫,那么我们就能够把握住“一阳初生”时的这种生机,做事的时候自然就能够胸有成竹,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也容易顺势而成功。如果我们习定入静,这个“一念回机”的功夫也是妙用无穷,是把握和恢复我们先天本来的重要手段。在座的朋友中有喜欢打坐修定的,修定是什么东西?就是通过念头功夫培养我们的定力。你念头功夫做得好,一念回机的功夫真做到家了,那你就堪称大德高人;如果你念头功夫不行,乃至于根本就没法关照自己的念头,坐地妄想打到十万八千里以外了,你都没有察觉,那你就是凡夫一个,就被念头牵着鼻子跑。说实话,我们八识田里的种子是无所不包的,今天冒一个善念,哪儿需要救助一下,心头一热,马上就去捐款;明天冒一个恶念,公司财务比较混乱,趁乱可以捞上一把,于是又去贪污公款。总之,善念来了跟着善念跑,恶念来了又跟着恶念跑,你自己没办法管理自己的念头,善恶你都不能自己做主,那就什么都免谈了。
  
  所以“复小而辨于物”,这一点很关键。我们平常能够把握“一念回机”之时,念头一冒,马上就能够发挥出知善知恶的良知功能,把这些念头分辨清楚,然后扬善止恶,惩忿窒欲。这就是复卦提示我们的德业修养的根本。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