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分类:易经讲义
“井居其所而迁”,我们之所以要在这里打井而不在那里打井,是因为这个地方从地理、地脉的结构上来说,它是有水的,如果换一个地方打井就打不出水来。所以“井居其所”,人们生活就要靠井而居,要定居在这儿,要像井一样有定性。井卦,首先体现的是“居其所”,提示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定到这个位置上来,要“居其所”。但为什么要迁呢?“井居其所而迁”,并不是说井的位置要东挪西动,而是说井的位置虽然是定在这儿不动,但是井的内部,源源不断的井水它是活泼的,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常有常新的。以井卦比喻我们的精神,那么,首先我们就要给自己的精神定位,并且要有定性、定力,要八风吹不动;同时,我们精神的内容它又是非常活泼的,不能是僵化一块,不能像一个水泥池塘里的死水一潭。井水是活泼的,我们的精神也要像井水一样,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立身于社会生活当中,各有各的分工,各人都处在各自的位置上,这就是“井居其所”。但是我们的精神却不能僵化,不能模式化,而是要有开阔的视野、广大的胸襟,要有与时偕行、与时俱进的灵活性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才行。所以,井卦的精髓,体现出一种静而能迁的素质,是稳定性和灵活性谐调统一的典型。君子修德也要体现井卦的精神,既要有这种稳定性,也要保持一种鲜活的生命力。
“巽称而隐”,称,指称谓。一个人处巽卦之时,要顺风而行,顺理而入。我们看巽卦的大象辞说“君子以申命行事”,你要“申命”,当然要出师有名才行,这个“出师有名”就是“称”的意思。所以,“巽称而隐”,首先要正名,名实要相称,你的行为、你要做的事情,首先要出师有名、出师正名。“称而隐”,这个看起来很矛盾,你既要正名,但又要隐秘起来,不能大张其鼓、显山露水,这是怎么回事?这个分寸怎么把握?其实,以巽卦的特点,体现的就是一种顺风而入、随缘任运、不着痕迹的行为方式。虽然是出师有名,但是同时也不显山露水,能够隐藏其德行。过去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在朝廷里面,在这个社会政治的核心层里面,恰恰有很多修行最高的人“大隐”。他们藏隐在这一潭政治浑水里面,你平常看不出来,好像生杀大权他们都掌握了,还不断地推行这样政令、那样政令,但是实际上,他高超的德行是隐在背后的。他做事行令都是名正言顺,所以是顺风而行、顺势而为,丝毫没有出头鸟的感觉。一个人既能称名而行,又能隐藏其德,就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境界。
中国古代非常尊崇君子之德,你说某某人是一个君子,那就是对他非常高的赞扬了。如果在君子前面,再加一个“隐”字,说某个人是“隐君子”,这就是最高的赞扬!既是君子,又能隐藏其德,这样的人确实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爱说某人是“瘾君子”,隐字加了这个病字头就完了,就变成喝酒上瘾、抽烟上瘾、吸毒上瘾的“瘾君子”了,跟古人推崇的“隐君子”完全就不相干了。
我们读史书,会读到“隐士传”、“高士传”这些,其实高士就是隐士,隐士就是高士。“巽称而隐”,就是把君子之德推崇备至,“大隐隐于朝”,既是隐者,同时手上还握有权柄,还能够向天下推行君子之德业,这个境界就太高、太了不起啦!
我们立身于社会生活当中,各有各的分工,各人都处在各自的位置上,这就是“井居其所”。但是我们的精神却不能僵化,不能模式化,而是要有开阔的视野、广大的胸襟,要有与时偕行、与时俱进的灵活性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才行。所以,井卦的精髓,体现出一种静而能迁的素质,是稳定性和灵活性谐调统一的典型。君子修德也要体现井卦的精神,既要有这种稳定性,也要保持一种鲜活的生命力。
“巽称而隐”,称,指称谓。一个人处巽卦之时,要顺风而行,顺理而入。我们看巽卦的大象辞说“君子以申命行事”,你要“申命”,当然要出师有名才行,这个“出师有名”就是“称”的意思。所以,“巽称而隐”,首先要正名,名实要相称,你的行为、你要做的事情,首先要出师有名、出师正名。“称而隐”,这个看起来很矛盾,你既要正名,但又要隐秘起来,不能大张其鼓、显山露水,这是怎么回事?这个分寸怎么把握?其实,以巽卦的特点,体现的就是一种顺风而入、随缘任运、不着痕迹的行为方式。虽然是出师有名,但是同时也不显山露水,能够隐藏其德行。过去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在朝廷里面,在这个社会政治的核心层里面,恰恰有很多修行最高的人“大隐”。他们藏隐在这一潭政治浑水里面,你平常看不出来,好像生杀大权他们都掌握了,还不断地推行这样政令、那样政令,但是实际上,他高超的德行是隐在背后的。他做事行令都是名正言顺,所以是顺风而行、顺势而为,丝毫没有出头鸟的感觉。一个人既能称名而行,又能隐藏其德,就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境界。
中国古代非常尊崇君子之德,你说某某人是一个君子,那就是对他非常高的赞扬了。如果在君子前面,再加一个“隐”字,说某个人是“隐君子”,这就是最高的赞扬!既是君子,又能隐藏其德,这样的人确实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爱说某人是“瘾君子”,隐字加了这个病字头就完了,就变成喝酒上瘾、抽烟上瘾、吸毒上瘾的“瘾君子”了,跟古人推崇的“隐君子”完全就不相干了。
我们读史书,会读到“隐士传”、“高士传”这些,其实高士就是隐士,隐士就是高士。“巽称而隐”,就是把君子之德推崇备至,“大隐隐于朝”,既是隐者,同时手上还握有权柄,还能够向天下推行君子之德业,这个境界就太高、太了不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