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早已期盼着理想社会的出现。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就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世外桃园。在那里人们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远离血腥和战争,是一个自由、富裕、幸福、温馨、安宁的理想社会。可这只能是诗人的一个幻想,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神界”。中国古代历次的农民起义,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农民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均贫富、等贵贱”等口号的提出,都体现了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可是,由于农民领袖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最终把这一理想领进了平均主义的死胡同。平均主义看似非常合理,但它不科学、不符合自然规律。它是镜中花,水中月,中看不中用。事实上,平均主义的理想根本就无法实现。殊不知,大自然是一个温馨与竞争的统一体;是一个和谐与矛盾的统一体。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变化的。人类是自然界大家族中的一员,与其它的动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同样摆脱不了这一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实行的是高就业,低收入的政策。虽然生活水平很低,日子过得很苦,生活得很清贫,但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别不大,贫富悬殊不大,大家心理基本平衡。那时候,由于政治运动频繁,人们的信仰比较统一,思想也是单一的红色,行为也就比较守规。真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是,那时候忙于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经济发展很慢,物资极度贫乏,买东西全部凭票供应,到最后,国家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繁荣富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是,市场经济是按照自然法则建立的,它的核心就是引进了竞争机制,那么它就难免带有血腥的味道,它就难免带来许多副作用。表现在: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引发了贫富差别,下岗,就业,上学难,就医难等等,而且有矛盾日益激化的趋势。
计划经济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平均和平静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贫穷与落后。市场经济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悬殊与竞争,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血腥和欺诈。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到底是要贫穷与平静的生活,还是要繁荣与血腥的生活?这是一道人类难解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