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不该被遗忘在繁荣的角落

孙力 转载自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 2009-12-18 08:52 | 收藏 | 投票

  又到年度评选时。与国内一些新闻机构将年度人物授予许多企业明星、财富人物不同的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杂志,将“中国工人”(china workers)作为一个群体推上今年年度榜单。这家杂志的评语是:“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被全球知名新闻周刊推作年度人物固然令国人骄傲,但应该由谁代表这些“中国工人”接受这份荣光呢?是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中侥幸逃脱的幸存者?还是深圳149名为城市建设身患尘肺病的重体力劳动工人?是山西巧家县土崩事故中被夺走生命的23名云南籍采掘工家属?还是那些替大城市盖出摩天大楼、富人别墅、高尔夫球场而自己却无处栖身的中国建筑工人?抑或是压根连“中国工人”名分都没有且四处漂泊的农民工?

  正如把杂志的年度封面或榜单送给谁是新闻人的自由,全民崇商爱富也不为罪。但更重要的是,在帮助中国和世界经济闯过险滩的那条船上,“中国工人”的确算得上是坚忍不拔的水手。然而,当煤老板、抢房团、炒大蒜这些炙手可热的财富词汇频频见于电视、网络和报章时,当汽车制造商在自己都没想到的销售业绩面前暗自窃喜时,当房价发烧如一块通红的烙铁而开发商却大喊“我不差钱”时,当我们的“保八”任务终于大功告成时,还有多少国人想起他们?

  2009年,正是他们在出口萧条面前的集体减薪,正是他们在产业转型中的忍辱负重,正是他们承受着社会和医疗保障欠缺的巨大压力,正是他们冒着劳动强度大、健康压力大的双重风险,正是他们置更多“留守儿童”不顾的背井离乡和义无反顾,才让中国经济在减“负”下得到了喘息机会。

  如果良知也可以“开胸验肺”的话,我们希望国内有更多“年度封面”作出这样的追问:为什么中石化在为“天价吊灯”费尽辩才时,不去晒一晒一线石油工人的工资条?为什么中石油在为高管“团购”住宅侃侃正名时,不去体验体验其管辖下的棚户区的拥挤环境?为什么那些电信、电力、煤炭等国企老板在纠缠年薪是“六位数”还是“七位数”合理时,不去访一访那些在高压线上超负荷工作的架线工的安全?

  更让国人汗颜的是,恰恰就是《时代》杂志在这个时刻推出的“洋年度榜”,在赞誉了中国工人的同时,也折射出经济危机面前,共和国这位“长子”(工人)略显忧郁的背影,以及他们无法分享改革成果的心理落差。这一年,中国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长子”们,在焦虑面前多了份迷失,在失业面前多了份负担,甚至在返乡后出现了比往年更多的家庭暴力甚至是灭门仇弑。

  “勤劳坚韧”本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代名词,而如今却被《时代》杂志作为对“中国工人”群体的评价。因为在我们身边,“抑工崇商”正在包围着整个社会。无论是在地方政府的引资手册上,还是在城市化的“加速度”中,依靠“勤劳坚韧”致富成为了一个老掉牙的版本。而“勤”也正在变“巧”,“巧”更不如投机或“赌”,一些与“坚韧”格格不入的轻浮掠夺方式正在腐蚀着中国的长远经济。

  我们真不该要求“中国工人”只担当“勤劳坚韧”而没有分享成果的权利;我们不能再要求中国工人只“奉献事业”而没有改善生活的际遇。更不能在创造财富时把中国工人叫作“长子”,而在分配财富时却把这个群体当作“继子” 。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勤劳坚韧”的工人群体作中流砥柱,不要说难以度过这场金融危机,就连整座经济发展大厦的基石都会像“矿难”、“海难”那样崩塌。

  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翻过一页时,如果不改革分配制度,不调整财富结构,不缩小地区与人群的贫富差距,不消除体力劳动者的心理卑微,不让“中国工人”和由农民工演变为中国工人的群体得到更多社会保障和医疗庇佑,进而让那些盖房子的人有房子住,建学校的人其子女有书读,享受更多公立医院、公立学校的公共福利,那么,本年度有多少明星和财富人物登上封面,都将黯然失色!

个人简介
孙 力,山东省蓬莱市人。1965年至1975年在山东省昌乐县和胶州市上学。1975年至1978年在山东省昌乐县上山下乡及就业。 1978至1980年在八三四二九部队服役。1980年至1983年在兖州丝绸公司工作。1984年至今在山东省兖州市环保局工作…
每日关注 更多
孙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