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分类:易经讲义
下面这几句,可以说是判断爻位最基本也是重要的规则:“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这一段是对爻位特点所作的归纳性阐释,下面我们还是慢慢来学习。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同功,就是指的第二爻与第四爻同居阴位,同有阴柔之功。六爻之位中,一三五是阳位,二四六是阴位。前面我们讲“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时,已经对初爻和上爻的特点作了分析,这一段主要是分析二、三、四、五这四个爻位的特点。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它们都是以阴柔、柔顺作为基本功能,但是它们所处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处在下卦之中,一个是处在上卦之始。功能虽然一样,但位置差别很大,感觉完全就是两码事。如果能够得中,比如我处在这间屋子的中间位置,那么我们对周围的一切动静都能够观察得到;如果不能得中,比如我只是蹲在一个角落里,那么视野就很有限。一个卦的第二爻与第四爻,因为“同功而异位”,所以它对全卦所起的作用、结果就大不一样,这就是“其善不同”。
第二爻和第四爻到底会产生什么不同的作用和结果呢?就是“二多誉,四多惧”。凡是处在第二个爻位的,往往就会有很多好事情,有很多赞誉之辞,这就是二多誉。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刚才说了嘛,它处在下卦之中、内卦之中,得中当然就处于很有利的位置了。四多惧,是因为第四爻处在上卦之初,离上卦之中位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原来讲过,一个卦的核心,也就是最重要的位置,就是第五爻,也就是上卦之中位,不管是六五也好,还是九五也好,对一个卦起决定作用的,就是这个爻位。上卦是代表全卦的结果,第五爻又是这个结果之中最中间、最重要的位置,处于结果的中心。大家想一下,第四爻这个位置已经挨近了第五爻,越是在临近中心的地方,就越应该小心谨慎。“四多惧”正是由于其最接近上卦之中,也就是全卦之核心的缘故。我们看中国历史的很多经验,所谓“伴君如伴虎”,你的位子离最高领导越近,你就越是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然的话,很可能就会栽跟头。除了来自于第五爻的压力外,同时第四爻还要接受第三爻的步步紧逼,你下面的人还在紧盯着你现在这个位子呢!说白了,如果你是处在宰相的位置,其它各部的部长级人物,也都还把宰相的位子盯着,那么多想坐上你这把宰相交椅的人在算计你,能不多惧吗?所以处在第四爻这个位置,确确是非常之难受。那么“二多誉,四多惧”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当然这里说“近也”,是说二、四爻位的功用是很接近的。比如乾卦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你这条龙最需要的就是去跟九五爻这个“大人”相见,对不对?那么你处在第四爻的时候,已经最接近九五,正是已经“利见大人”的位子。所以,二、四爻位都处于臣位、柔顺之位,被动的感觉是很相近的。只不过因为爻位不一样,或誉或惧的心理状态就相差很大了。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处阴柔之位,处柔顺之地,处臣下之位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就是“柔之为道,不利远者”。虽然一阴一阳之谓道,但我们说阳主阴从,以阳刚为君主,以阴柔为臣辅。柔在本质上软弱,必须依附于他人,疏远时不利,这也正是阴阳之道的自然体现。二、四皆处于臣辅柔顺之位,自古以来是臣不自立,必须要伴君而立。阴位就是指的臣道,那么为臣之道,就必须紧随其君主。我们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在各个诸侯国中,哪怕是德高望重、权倾一国的重臣,如果老主子、老领导不幸去世了,也必须要守君臣之道,哪怕是拐弯抹角找一个王族远亲,把他立为新王继位,这些重臣都不敢自立为王哦!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圆满你的臣道。不然的话,你有违臣道,作为一个叛逆之徒就会遗臭万年。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同功,就是指的第二爻与第四爻同居阴位,同有阴柔之功。六爻之位中,一三五是阳位,二四六是阴位。前面我们讲“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时,已经对初爻和上爻的特点作了分析,这一段主要是分析二、三、四、五这四个爻位的特点。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它们都是以阴柔、柔顺作为基本功能,但是它们所处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处在下卦之中,一个是处在上卦之始。功能虽然一样,但位置差别很大,感觉完全就是两码事。如果能够得中,比如我处在这间屋子的中间位置,那么我们对周围的一切动静都能够观察得到;如果不能得中,比如我只是蹲在一个角落里,那么视野就很有限。一个卦的第二爻与第四爻,因为“同功而异位”,所以它对全卦所起的作用、结果就大不一样,这就是“其善不同”。
第二爻和第四爻到底会产生什么不同的作用和结果呢?就是“二多誉,四多惧”。凡是处在第二个爻位的,往往就会有很多好事情,有很多赞誉之辞,这就是二多誉。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刚才说了嘛,它处在下卦之中、内卦之中,得中当然就处于很有利的位置了。四多惧,是因为第四爻处在上卦之初,离上卦之中位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原来讲过,一个卦的核心,也就是最重要的位置,就是第五爻,也就是上卦之中位,不管是六五也好,还是九五也好,对一个卦起决定作用的,就是这个爻位。上卦是代表全卦的结果,第五爻又是这个结果之中最中间、最重要的位置,处于结果的中心。大家想一下,第四爻这个位置已经挨近了第五爻,越是在临近中心的地方,就越应该小心谨慎。“四多惧”正是由于其最接近上卦之中,也就是全卦之核心的缘故。我们看中国历史的很多经验,所谓“伴君如伴虎”,你的位子离最高领导越近,你就越是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然的话,很可能就会栽跟头。除了来自于第五爻的压力外,同时第四爻还要接受第三爻的步步紧逼,你下面的人还在紧盯着你现在这个位子呢!说白了,如果你是处在宰相的位置,其它各部的部长级人物,也都还把宰相的位子盯着,那么多想坐上你这把宰相交椅的人在算计你,能不多惧吗?所以处在第四爻这个位置,确确是非常之难受。那么“二多誉,四多惧”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当然这里说“近也”,是说二、四爻位的功用是很接近的。比如乾卦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你这条龙最需要的就是去跟九五爻这个“大人”相见,对不对?那么你处在第四爻的时候,已经最接近九五,正是已经“利见大人”的位子。所以,二、四爻位都处于臣位、柔顺之位,被动的感觉是很相近的。只不过因为爻位不一样,或誉或惧的心理状态就相差很大了。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处阴柔之位,处柔顺之地,处臣下之位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就是“柔之为道,不利远者”。虽然一阴一阳之谓道,但我们说阳主阴从,以阳刚为君主,以阴柔为臣辅。柔在本质上软弱,必须依附于他人,疏远时不利,这也正是阴阳之道的自然体现。二、四皆处于臣辅柔顺之位,自古以来是臣不自立,必须要伴君而立。阴位就是指的臣道,那么为臣之道,就必须紧随其君主。我们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在各个诸侯国中,哪怕是德高望重、权倾一国的重臣,如果老主子、老领导不幸去世了,也必须要守君臣之道,哪怕是拐弯抹角找一个王族远亲,把他立为新王继位,这些重臣都不敢自立为王哦!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圆满你的臣道。不然的话,你有违臣道,作为一个叛逆之徒就会遗臭万年。
我们现在做事,讲的是一切成绩都归功于领导,归功于上级。为臣之道,最重要的并不是要出好大的名、立好大的功,让天下老百姓都赞美你、赞叹你,而是要辅佐君主、帮助领导去完成最高的目标。
为臣之道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最重要的不是出头得到多少功劳,而是默默无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实际上,功劳都归之于君主了,所以没有过错,就是为臣之道最大的功绩。如果你想要诸事无咎,那就必须是“其用柔中”,也就是以谦卑的心态行中庸之道。我们看易卦六位当中,阴位是二、四、六,全部阴位最好的位置、最得利的位置、最舒服的位置,就是第二爻。因为第二爻能够“柔中”,其它的四、六爻位都不能得中。所以,在易卦各爻之中,以阴柔之位而得到最高分的,当数坤卦六二爻“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可以说是为臣之道的最高水平。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因为三、五爻位都是阳位,阳位就是君主之位。处阳位之时,就要体现出一种阳刚之气、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处在阳位“同功”的状态。至于说异位,与刚才我们分析阴位是一样的,第五爻处于上卦之中,第三爻处在下卦之末,所以说它们体现出来的结果也不一样。“三多凶”,第三爻虽处阳位,有一种阳刚之气,但是你处在下卦之末,已经走到了下卦的尽头,其位低贱,如果你翻不到上卦去,就会非常危险。“五多功”,第五爻当然是处于全卦最尊贵的核心地位,其它各爻都是围绕着第五爻在动,所以,其它各爻所有的功劳当然都要归功于第五爻。同为阳位,之所以会出现“三多凶,五多功”的结局,就是因为爻位的贵贱不同。当然,这里的贵贱一说,是指三、五爻位在全卦中的具体作用不同而已,所谓贵贱者,实无贵贱,是名贵贱也。
“其柔危,其刚胜耶?”经过上面的一番分析,我们就可以从阴、阳不同的位置上面,来体会我们平常为人处事时应该采取的态度。这个态度就是由自己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处在阳位之时,做事就要有这种乾刚独断的感觉,就需要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如果是处于阴位,那么做事情的时候就应该小心谨慎,以柔顺为主,以无咎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