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通者,趣时者也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09-12-02 21:09 | 收藏 | 投票
 
    作者:利奈尔 分类:易经讲义
 
    “变通者,趣时者也”,有了前面刚柔立本的这样一个基础,有了这个本,那么你才能够讲变通。如果你本都没有立,你去讲变通,这就是属于空中楼阁。
  
  我们书院网站的龙江禅堂里,就经常有一些禅油子跑上来打机锋风、下转语,一棒子打过来、一吼吼过去,好像看起来本事都很大,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是空口说大话,真正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本。大家都在嘴上谈佛法,谈空性,谈般若,实际上却根本没有在心里面体会到它。所以学佛之人,如果是连戒定慧三学都做不到,连最基本的信愿行都没有在自己的身心中立起来,这个时候去说什么般若,说什么空性,那都是假的。我们在社会上做人,如果连仁义礼智信这些事情,这些最根本的东西你都做不到,那么显摆那些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东西,也就毫无作用。所以说学易要立本,做其它事情,也要立本。
  
  那么,学易立本是立在什么地方?就是立在对刚柔二气、对阴阳二气的这种体会上面,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精神中要找到阴阳二气的感觉。我们上一周写了邵子的一首诗在这里,“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我们身上就有乾坤,就有阴阳,我们要找到它。我们从自己身上把乾坤阴阳的感觉找到了,把刚柔二气的感觉找到了,那才谈得上变通。
  
  什么是变通呢?变通就是“趣时者也”,要趣时。这个“趣”就是“趋”的意思,是一种趋向,是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顺从。趣时者也,就是指趋向于、顺从于时节因缘。从天地万物的变通来看,从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这样一个变化来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不同的特点,但是它们又是相通的,并不是说打成了毫不相关的四截,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四时是变通的。面对不同的季节,我们就要与季节相应,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精神状态,就应该有相应的调整,不能说是春天好,那我一年四季全都按春天的方式生活;或者说冬天雪花下得很浪漫,我穿的太空棉很舒服暖和,我一年四季都穿着棉衣。那就不行,一定要变通。夏天冰糕吃得巴适,你不能冬天下雪的时候也吃,吃了就要遭凉,身体就会出问题。所以要知变通,就只能“趋时”,不能“背时”。四川人爱说某某人“背时”,那是很厉害的骂人话,后面要是再加一个词,说你是“背时砍脑壳”,那就更恶毒了,意思是你违背了时代,要把脑袋给耍脱!
  
  总之,变通本身就是一个原则。从为人处事的角度来看,“趣时者也”,就是趋向于、顺从于这个时代。佛教中说要知道时节因缘,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个时节该做什么事情,这个因缘该做什么事情,不要强求,要把握时代的步伐,要与时俱进,该显的时候你就要显,该隐的时候你就不要显了,枪打出头鸟,一臭显你就要遭秧。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就是“趋时”的感觉。
  
  孟子说圣人也要“趋时”啊!他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圣之清,伯夷当然很清高,清高得不得了,因为改朝换代了,自己是商朝的遗民,然后就不食周粟,结果饿死在首阳山。他的气节当然很了不起,他很清高,所以说“圣之清者”就是他。伊尹呢?是商朝定基的一代名臣,也是非常了不起,能够担当天下的大任,所以是“圣之任者也”。柳下惠是“圣之和者”,柳下惠嘛,大家都晓得他有坐怀不乱的功夫,同时柳下惠在一生当中,有点像我们的邓小平一样几起几落,但是人家的心态一直没有改变,一直心平气和,所以是“圣之和者也”。当然,这一路说到孔夫子,评价实际上是最高的,他老人家是“圣之时者也”。孔夫子是真正能够把握时节因缘、把握天下大事的哦!你不要看孔夫子一辈子好像到处受排挤,到处吃不开,但是孔夫子把中华文化的这个时节因缘是牢牢把握住了的。他看到中华文化的道统和法统,从上古尧舜禹汤到文武周公这一系列传承,再到自己所在的春秋时期,已经到非常危险的边缘了。孔夫子把过去的文化传统做了一个大的总结,他晓得这个东西将来是要通过自己之手流传下去的,他就知道并顺应于当时中华文化这个最大的时节因缘。
  
  所以,孔夫子的精神能够万古流芳,被后人在不同的时代永远追思、永远发扬,的确是他老人家高瞻远瞩的结果。而其他的几位圣者,像伯夷、伊尹、柳下惠这些,虽然也很了不起,但也就是流传下几个感人的故事而已,没有什么思想文化的东西传承下来。所以“圣之时者也”,这个“趣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易道变通的功夫,就是要在时节因缘上显现,就看你知不知时、趣不趣时。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