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弊

杨继飞 原创 | 2009-12-20 18:56 | 收藏 | 投票

  家,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父母)以及家庭成员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也是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更是孩子终身的爱人。家庭是育人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终身学习和停泊的港湾。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做父母的要教育好孩子,就得成为孩子的楷模。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等等,都说明家长的素养、家庭的环境、家庭成员相处的气氛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现在的很多家庭在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重生(身)轻心、重外轻内、缺失父教、隔代教育等现象及其普遍。

  很多家长重智轻德,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和智力投资,忽视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始点,人生的万里长征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目的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在做事中学会做人。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而现在的家庭教育就忽略了这至关重要的一面。只知道给孩子吃好的,穿漂亮的,玩刺激的......很多家庭,一家老小都成了孩子的奴仆,孩子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是“祖宗”,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只是天上的太阳,月亮摘不下来,要不都会摘下来“孝敬”这个小皇帝。我就看到这样的事,孩子午夜2点要玩投篮球,做爷爷的就起来和小孙子一起投篮球;一家人正在吃饭,“小皇帝”说要先到百大超市买玩具,做爷爷的也就放下了手中碗,饭也不吃的就陪“皇帝”买玩具了......这样的顺从迁就,这样的娇惯溺爱叫人心寒。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能这样的宠下去吗?知道什么是溺爱吗?“溺”就是溺于水也,所以“溺爱”就是淹死人的爱。爱孩子可不能把孩子给淹死啊!作为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方法来爱孩子,教育孩子。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和示范孩子的关键,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过程,比学校教育更及时更具体。当你发现孩子身上的存在问题时,要及时指出、及时纠正,使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重生(身)轻心,只重视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重外轻内,只重视孩子外表的显露,而忽视了孩子内在的修养与内涵。生理健康固然很重要,可心理健康更重要。人的身体只是一个人的躯壳,心理才是人的灵魂,健康的心理成长可以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给人以信心,有助人走向成功。在家庭教育中应该给孩子渗透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学会感恩等理念。做家长的要学会对孩子所做之事给予肯定,肯定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关键,孩子在肯定的家庭与环境中成长,对于养成坚毅的品质、树立自信心十分有利。做父母的要学会赏识孩子,鼓励和赞美孩子。学会将习惯指责孩子的食指收起来,把夸奖孩子的大拇指翘起来。多对孩子说:“你今天好棒呀”、“我儿子今天的作业做得真好,字写得非常漂亮”、“今天,女儿真懂事,会心疼爸爸,妈妈了,真是好孩子”,要给孩子以自信和希望;还要给予孩子自由,自由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基础。给孩子时间的自由,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给孩子读书的自由,学会自主获取知识,把书读薄,把人读厚;给孩子零花钱的自由,学会理财,学会勤俭持家,从小有理财意识;给孩子兴趣的自由,发掘孩子内在的潜力,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更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孩子付出了许多,却从不想回报,忽视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进行情商的培养非常重要:一是要培养孩子感恩的心,二是培养孩子善良的心。不要在孩子心里种下自私的种子,从小培养孩子与人分享,谦虚,孝心等良好的品质。让孩子学会做人的道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主要培养孩子与自然、与社会相容的能力。社会能否容纳你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情商。孩子的表达能力、自控力、适应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决定了他受人欢迎的程度,决定他是否善良、友爱、尊重他人,决定他是否能承受压力、坚持不懈等等。做家长的还要学会对孩子宽容,犯错误是孩子成长的权力,要知道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允许他在错误中积累经验。学会宽容孩子,宽容比指责、打骂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更容易让孩子改正错误,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如果对孩子不宽容,那他长大后对别人、对社会就会非常苛刻。培养孩子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自己和宽容别人,首先就得学会宽容孩子,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困难,而不是责骂和惩罚,甚至是嘲笑孩子。宽容可以培养孩子的胸怀和胆识,可是一些父母,习惯于翻来覆去给孩子找错误,总觉得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好。家长的这种不宽容和一味指责的态度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对抗和逆反心理。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宽容,不仅是指对孩子犯错误、说错话的宽容,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生活态度、人生态度的理解,对孩子独特个体的尊重。孩子在宽容的环境中,会逐渐形成广阔的胸怀,也就会有胆识直面错误、改正错误,尝试新的事物。要从小给孩子以梦想,梦想是孩子的动力,父母应该保护孩子的梦想。梦想能让孩子变得与众不同,让孩子学会坚持,只有通过考验的人才会成就梦想。因为有了梦想,那些不切实际才有可能变成实际。家长要教会孩子善于梦想,让他在无数梦想当中去实现他的理想。

  缺失父教,在很多的中国家庭中都是 “男主外女主内”。就目前的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多数是母亲,大约在70%以上,父亲家教的大约还不足20%。有的父亲认为,给孩子更多的经济补偿就可以弥补教育责任的缺憾,这是一种教育误区,因为责任和爱戴不是物质金钱能够代替的。失去父爱的孩子会出现性格懦弱、胆小怕事,过于多愁善感,有的甚至很自卑、过分孤僻等,特别是小男孩会缺乏冒险精神和探索意识。在加上现在的学校教育以女教师居多,很多男孩都被女性化了。父亲在孩子性别角色的认知、智慧的培养、性格和能力的形成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孩子形成心理安全感、确定男性角色或者男性特质有着明显作用。虽然父亲的教育形式不同于母爱,从本质上说更深沉,但父亲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父亲喜欢刺激多变的游戏,而不像母亲那样一成不变,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父亲更是孩子积极情感的满足者。缺失父教是孩子心理成长中的严重缺憾。做父亲的男士们,多给你的孩子一点时间,让你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吧!

  隔代教育,很多做父母的年轻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是到外地打工,忙于生计,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老人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孙子孙女儿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隔代教育有它的优势,能够让他们的儿女更好的投入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可也存在很多的不利因素:一是容易形成溺爱。多数爷爷奶奶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不好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对孙辈过分溺爱,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爷爷、奶奶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不但得不到矫正反而变本加厉;二是思想观念陈旧。很多老人不顾时代已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老理念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老人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三是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老人对孩子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四是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年轻父母不管怎么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有一项资料显示,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关。有不少问题少年从小都是由祖辈家长带大的。当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时,结论也是在隔代教育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发状态。

  总之,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由家庭的小环境步入社会大课堂,接触家庭外的人群和事物。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不时进入孩子的视野,孩子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就孩子的存在问题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优化孩子心灵成长,预防孩子犯错。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知道未成年人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的责任。

  

  

  

  

杨继飞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1964年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多年,爱岗敬业。不断学习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提高自己。
每日关注 更多
杨继飞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