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交易之谓道

周现强 原创 | 2009-12-03 17:46 | 收藏 | 投票

阴阳交易之谓道

 

西谚有云:“需要者,创造之母也”。

本人理解,无极至太极的自然史渐演过程,无极为无色界,处于无界混沌状态,为一股混元气,即阴阳无界,即无阴阳,怎谈先天阴阳;太极为有色界,事物有了差异位势的分化与集合于一体,阴阳成为太极时空间距的界限化合之道。这个道是阴阳要化合的过程与中介,是鲁迅说的“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为路”,孟子早也言过“隙中成道”之意。这才是先后天一脉之太极有容阴阳交易之道。可见,处于阴阳的交易过程和中介,而阴阳被太极时空间距所维系,则处于有无和善恶等之间的“中态公约度”的“既无太过也无不及”的时空过程之中【时空规范效应场】。

中国两千余年来,以儒家读书人占绝大多数,关于“一阴一阳之谓道”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儒家最经典和最基本的“原神”,这些“原神”儒家弟子都没有作出本然上的深究,而顺其谬论被奉为“圣人”,这是国人最为悲哀之事,仅注重其词藻的华丽好读,但同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而为和”相比较就逊色了许多,并且严重地脫离了本然机制,谨是宋代周敦颐和程颐师徒已有点明:虽立如此说,其道不离器与器不离道焉。本书用一句话早已言尽,即“阴阳交易之谓道”,这就是说阴阳同体与整体的相互作用的本意,即地球上一天之中同时存在着白天和黑夜,人群中有男女但都是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具阴阳的位势差异的“和而不同、兼容共利”的协同互补承制关系,都是太极【有色界-----无极为无色界,所以混沌未化】时空间距有容阴阳位势差异互补承制的课题,意思是这阴阳或道器存在于一体之中,象征着人体既有思维又是物质的有机组成,这就可证人体这个“功形状态”是既有道又有器的统一体,也即是说器在形中、形中有道。如人体內的消化道和消化器等等,也可言之道不离器和器不离道,否则阴阳或道器分立,谨是一具尸体。

可见,儒家最大的错误症结就在这里,沿此基础延伸的观念也就一错再错下去了。这是短视者最难以发觉的隐蔽之处,故予以提醒,观察白天就是白天的人,仅站在地球的白天这一面,就无法透视地球的另一面同时也有黑夜的渐移,显然是在走偏门,站在地球观天,就不知地球在天上运转,所取得的“天尊地卑、阳尊阴卑”等的顾此失彼的歪理。

从现存的词条与概念,大部份是儒家的成品,看了还不是那个样子的一成不变。关键的是要与自身机制作比较,认识了你自己才能够正确的认知自然。本书正是比较而来的证论,而且直接点明了交易之道的主题,世上如果沒有“有无”的“交易”就不成道,而“”为什么络合了“”而产生“交易”呢?这是因为“有无双方”都在欲求“功信和物质”的生活需要。这又被称着文化的学问来源于生活,脫离了生活的文化永远也不适用,否则又是一知半解,造出的言词令人混沌。“阴阳交易之谓道”是任何人永远也否定不了的,如果要否定的话,那就永远也造就不出当前活灵活现的自然与人体。

而“交易”就是“互相作用”,阴阳只是代词,用来表述本体。连贯为“阴阳互相作用的过程为道”。那么,在本体层次上是“一”,而不是二元分立,阴阳无交易性的互相作用过程,也就不为道。如此,孔子的一阴一阳的分立就不成道。这是儒家的不解之处,所以只好到词条中去找现饭,这能体现文化的优势进步吗?! 显然的是在无理取闹。

 

人们言之,道要“言之有物”,那就必须走上了我的“道物协同互补论”,即黃帝<內经>言的“形影不离,道器同体”,而孔子把道器谬为形上与形下的两阙,是明显的对自然的割裂;交易之道,已经非常的清晰了。如:经过网上的思想文化交流,是电信之道传输的过程;工厂生产的日用生活产品经过“卖买双方交易”到众人手中消费,通过不断的推陈出新【更新换代】的市场周转,这个转运过程就需运输之道,即是“物予道以通为用”,是浅显的日常生活的体现,这是充足的论据!理论出于生活的至简至易之中,只有那些读书死,死读书的书呆子在书本上找依据,而不从人们的自然生活比较中找答案,这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还在虚无飘渺中去寻悟的那些分别的道与物,还能用吗?只不过是废纸一堆罢了。

 从上可见,分别的唯道论或唯物论的许多观念已经远离了生活,是能见其一斑的。这就从本论中见到的是“道中运物、以物载道”,道路如是,电脑如是,人体中的血管如是。还要多少的论据呢?!那就不是“孔圣人”说过的道器上下分离,阴阳的表面分别的独立,而且是沒有附带任何意义的言词定位而牵强附会的之“”道。

个人简介
周现强,男,五十三岁。早年为中医学徒,后进入医学院深造西医,中期搞中西医结合工作,现在进入自然生态医学状态,并立意继承创新医哲同源理论,建立华厦的自然生态医学.主要思想如"道物的相互生化作用为事物的控制中心"已编入[中国…
每日关注 更多
周现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