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

张峻嫣 原创 | 2009-02-10 01:13 | 收藏 | 投票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笔记文学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出身官僚家庭,因父早丧,家境贫寒。仁宗嘉祐八年(1063)中进士,历任地方和中央官吏,积极支持并参加王安石的变法革新运动,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实际工作。熙宁八年(1075)出使辽国,驳斥了辽国的争地要求。回国后,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改革盐法,主张减少户役钱。元丰三年(1080)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因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县)被西夏攻占,沈括受连累而坐贬。晚年退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市)的梦溪园(在镇江东郊),举平生见闻,专力撰写《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于十一世纪末年成书。

   《梦溪笔谈》是一部大型的综合性的学术著作,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目,共六○九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数学方面,他发展了《九章算术》以来的等差级数,创造出高等级数“隙积术”(二级等差级数的求和法)和求积法的“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物理学方面,他发现指南针所指的方向不是正南而略微偏东的现象,也就是现代物理学所称的“磁偏角”,这比欧洲早四百多年。同时,还阐述了凹面镜成像的原理。在天文学方面,他发展了前人之说,指出月亮本身并不发光,是太阳光照射在它上面才发光的,对日蚀、月蚀提出了合乎科学原理的解释。在地质学方面,他由雁荡山的地形,认识了水的侵蚀作用;从太行山岩石中的生物遗迹,推论出冲积平原形成的过程,等等。他曾经花了十一年时间绘制成“天下郡县图”。1075年制成河北地形的立体模型,比欧洲制作同类模型早了七百年。在延州为官期间,他发现该地有石油矿藏,并且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在他以前,人们称石油为“石液”或“石漆”,是沈括最先称这一矿物为“石油”的。此外,他还详细记载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例如: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河工高超提出含龙堵口的先进方法,喻皓的《木经》及其建筑成就,等等。总之,《笔谈》中的不少创造性的见解和许多科技成就的记实,在当时都是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以致外国人也称赞《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笔谈》虽采用笔记形式,但有考证、有描述、有记事、有议论,善于组织材料,运用充分的科学论据,准确而明快的语言,简练而优美的文笔,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富有文学色彩。




个人简介
国学大师、中国姓名专家、国际风水名师。专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堪舆学》及《姓名文化》五十余年。服务热线:15191173058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