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分级,看上去很美

华凌磊 原创 | 2009-02-10 01:42 | 收藏 | 投票

      日前,有媒体报道,电影局局长童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电影分级确定,但不允许三级片”,此言引得各大网站纷纷转载,2月6日,童局长的讲话内容出现在了《中国文化报》上。这两日,电影局就此事向有关媒体澄清,童局长最近没有就电影分级问题接受过任何采访,此消息纯属假新闻。

      无论真假,看来媒体对“电影分级”的“烧”这么多年一直就没有退过。这种持续的“高烧”,与部分媒体一贯以来长于用“哗众取宠”的手段招惹眼球有关,当然,也与这个命题本身的敏感性有关。

      有关中国电影分级的争论少说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电影分级在国际上是一种惯例,但国内对分级的过度渲染和关注而产生了集体性的认知误区,值得警惕。

      第一个误区,普遍认为电影分级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一则旧闻描述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一个10岁的中国儿童,10年看了1.1万次暴力镜头,由此证明电影分级有多么紧迫。姑且不论这样的调查结果是怎么出来的,仅以目前中国未成年人一年去电影院的次数推断,就不可能在电影院接触到如此多的暴力镜头。事实上,当前国内未成年人所能接触到的可能含有暴力元素的媒介已远不止电影,电视、报刊、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程度均不亚于电影,缺乏系统化、多领域、多层次的保护机制,单以实施电影分级为手段,具有目的的不可达到性。

      第二个误区,认为电影分级有利于促进电影创作活力,推动电影市场繁荣,持这种观点的尤以专家和业内人士居多。这主要是因为对电影分级的技术背景和现实国情差异的认识存在偏差。美国电影分级的初衷是把成年人电影与未成年人电影分开,制度设立的背景一是电影在当时作为主要的视听媒介具有极强的影响力,背景二是西方性开放的传统带来的成年人电影需求。而国内电影人、创作者则把电影分级看作电影内容审查制度的一种例外,是希望为电影创作提供更宽松的内容管理政策。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礼制较为发达的国家,情色、暴力的生产是极不入流的,但要知道,国内有那么多著名导演的影片曾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被打入“禁片”行列,这才是造成电影从业人员一提电影分级首先想到内容审查制度放宽的真正根源,而很明显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电影分级并不能够“对抗”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内容审查制度。

      剖析国外的分级制度,美国电影分级是将成人电影与未成年人电影分开,既是市场细分的产物,又有利于繁荣电影创作,完全是一种电影商业思维逻辑的产物,保护未成年人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副产品。而日本动漫的限制级别制度,是与其渠道通路的多元化密切匹配的,追求的是未成年人保护和商业利益最大化两者并行不悖的政策目标。

      在新兴媒体不断涌现的当下,再去援引国外数十年前的电影分级制度作为国内的政策“创新”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传播环境的根本性扭转要求我们在策略上作出大胆的改变和调整。在当前对传播渠道的管理既缺乏经验指导又缺乏技术支撑的情形下,文化管理由传播渠道转向内容源头仍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可行的管理方法。一方面,应当继续完善文化内容(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审查制度,既要追求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又要通过透明、规范的信息服务帮助内容制作、投资企业减少和规避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应当继续完善传播渠道的规范化建设,有关部门必须杜绝发行机构对电影等文化内容的虚假、错误宣传以免误导成年人,在此基础上,影院、电视配合播出比较适合家长与未成年人一起欣赏的影视作品,引导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观看健康、适合的影视作品习惯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化产业当前的紧迫问题,仍然在于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狂飙突进,而分级则应当作为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系统性综合工程予以实施。

华凌磊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浸淫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学术研究。 热衷产业经济观点与文化价值观念的互动与碰撞。 注重个人经验的精进和思维方法的锤炼。 从直觉与思想出发,与您共同分享文化产业的成长与裂变。
每日关注 更多
华凌磊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