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的第2封生日寄语:理解简单

林永青 原创 | 2009-02-09 10:3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阅读这封信,你需要一些心智上的努力。我的信是写给“未来”的你和“今天”的自己的。简单可能是抽象的,并不一定是通俗或具体的。——思想是用时间、就是生命的片断,换来的。

观点片断 (下面任意一句话都可能有错误、或不全面)

l         不会做事,就不会做人,只会做老好人;会做人,就会做事,不会做缺德事。

l         不会做人,会做事吗?答案是:可以做小事,做不成大事。做人不是学习所谓“人情世故”,做人是设身处地,做人是将心比心,做人是做贡献。

l         不理解复杂,就不懂科学、不会做事;不理解简单,就不懂哲学、不会做人。

l         “成功是时间的函数”,这句话有大智慧:包括了心智成长、坚持、知识、环境变化、团队成长、市场、偶然性...等所有的成功要素。年轻时就获得智慧,比年老后再获得智慧,成功的机会更大,生命的质量更高。智慧就是理解简单:从简单到简单,需要消耗时间和生命,叫做“顿悟”(除非天才,资质平平如我辈不可强求);从复杂到简单,需要消耗知识和智力,叫做“渐悟”(你我还有努力的希望)。

l         学习西方的知识,第一件事是学习逻辑思维;学习中国的文化,第一件事是学习矛盾思维。学习知识能够提升做事的经验,学习文化能够提升做人的质量。文化也是知识,知识也是文化。

l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最终推动力。中国文化讲阴阳融合,西方文化讲因果关系;中国文化够整体、够形象,不够效率,西方文化够具体、够抽象,不够人性。中西文化需要互相学习,权重我认为差不多是“一半对一半”。(我今天认为,西方文化中值得学习的东西更多。2009-11-2补记)

      
 简单的,往往是伟大的;而伟大的,不一定是简单的。简单,是知识,也是态度。到达“简单”的途径又是什么呢?答案是:“复杂”!有两条路径:1-如果从简单到简单,则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生命;2-而如果从复杂到简单,则只需要消耗更多的知识和智力。(谢谢陈嘉珉先生的评语,从问题的“反面”启发了我的思考)

你今天3周岁了(2009-02-07)。中国的算法更科学,按照中国的虚岁算法应当是4岁了,这是从你有了生命的那一刻开始计算的。
遵守
我们去年开始的约定(第1封信:理解成功),我继续给你写信,每年写一封,直到你18岁法律成年的那一天;如果我没有意外的话。——我们不能假设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很对,但不完整。我加上一句,“不知死,不知生”。看起来矛盾是吧?
 
理解语言。你可能已经发现我写文章时,习惯加注释。这是受众多哲学著作影响的缘故,想力求“准确”。但很多话总是一说就错,因为任何结论都存在没有说出来的(如果不是说不出来)的假设和条件,挂一漏万是必然的。

     ——“挂一漏万”,是句“成语”。行文至此,我突然发现中国的成语很了不起:不仅因为它“形象”,更因为它仅用了四个字就传达出了一段故事、一种语境、一个有“上下文”的信息场。-注1

    西方文学在20世纪初发展了一种文体,叫做“意识流”——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一本《追忆逝水流年》可以写成十卷本。优点是完整、全面,缺点是要消费更多时间;无序...现在有了互联网络,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加上种种解释的超链接(Hyper-Link);人们也可以互相解释(Web2.0),完善价值。

你要学习的最重要的知识是什么呢?首先当然是语言。可以多学几种语言。中文、英文都要学是肯定的。中文和英文代表了这个世界最近几百年最多的、最新的知识和智慧。语言是知识和文化的工具,同时语言也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

也是福建人的一位老前辈辜鸿铭(1857~1928),他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言,获得过13个博士。他和同时代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印度国父圣雄甘地、印度诗人泰格尔、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名人都有笔墨往来。但请不要误解,我并不是希望你以他为榜样,因为他还不够完美。
-注2“过犹不及”,一件事情做得太多了,也不好,容易失去整体感而偏执。

   辜鸿铭“看起来”象一个不合时宜、甚至抱残守缺的人。20世纪初年,他在北大教书时,还执拗地留着清帝国的长辩子;他还坚持女人要裹小脚等等。从他的行为可以推论出他的思想成因并不完美。佛陀说,“凡人畏果,圣人畏因”。

    同时代的不少人都知道,他的逆反行为是“愤世嫉俗”,但我也认为这是中国旧文人最严重的人格缺陷:或者光说不做,流于空谈;或者认为社会病都是社会的责任、都是政府的责任。我想追问一下:“你”难道不是“社会”的一分子吗?某一种政治难道不是某一种文化的结果吗?生了病的文化是“谁”的责任?

但是,辜鸿铭氏的理想在今天却是对的,他认为“中国文化可以拯救西方世界”。而近200年,是东方在向西方学习,因此在他的时代,他的理想却是不对的。——太超前了,也不对,“思想只能是时间的函数”。
  
理解逻辑。按照西方的语汇,中国文化因为讲求“整体论”,因而不够抽象,也不够具体;中国文化因此缺乏逻辑,从而缺乏理性思维,进而缺乏(近代以后的)科学,再进而缺乏民主。-注3

   如果要学习西方文化,第一宗是逻辑,逻辑其实很简单。以亚里士多德(可能还有其它人)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家发展了我们今天的形式逻辑,只有3条规律:同一律(A=A);矛盾律(A≠非A);排中律(任何事物,不是A就是非A)。逻辑构成了我们知识思考(知识≠非知识)的全部规律。        
 
    然后是数学。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同时和语言一样,也是整个人类知识的基础。古希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甚至认为,上帝一定是一名数学家。——在逻辑这一节里谈数学,原因是数学和逻辑“基本上”是同一事物。如20世纪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罗素,和他的同事怀特海,一起写了一本大书《数学原理》,企图将数学“简单”地“还原”成逻辑。

    ——后来证实罗素们的努力是失败的。哥本哈根的数学家歌德尔从数学(逻辑)上证明了,“凡是完备的系统,一定是矛盾的。”通俗地说就是,“任何正确的结论一定是不全面的;而任何全面的结论,或者是废话、或者是错误的。”一直到今天,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关注歌德尔的结论;而我认为,他的结论“基本上”宣告了西方近代(还原论)哲学的终结。

理解知识。我所说的知识,是从我能够理解到的、最广的外延和内涵的意义上说的,可能包括信仰、道德等感觉上不那么“科学”的知识;可以说是人类思想的全部。西方今天对知识的分类还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中国今天整个教育系统,也在用这个分类。

    知识肯定是为人服务的。有帮助人做事的知识,也有帮助人做人的知识。近几十年来,自称“实践派”的中国人喜欢云里雾里地讲,“做事就是做人”。其实学习“做人”一点不神秘,就是学习西方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的知识而已。-注4
    
    我们再从道德或信仰的角度来看知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认为,“知识是通往天堂的翅膀”。前几天美国哲学家LOU和我交流时也提醒:“莎士比亚还说过,‘无知’是通向地狱的大门。”;《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最得意的一本著作。“某一个政府、或某一个政党并不能够解放人类”,经历过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波普尔考察历史后发现,无论是英国的反对王权的光荣革命、或“以人民名义”的法国大革命、还是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式革命”,都不能真正解放人类;最后都进入了“专制历史的循环”。只有每个人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后获得了真知识,并付诸于道德实践,才能获得最终的自我解放;同时为我们赖以生活其中的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很类似中国儒家所倡导的“内圣外王”或“修齐治平”。

理解哲学。什么是“非知识”,是假的知识?错误的知识?知识的知识?非知识的信仰?非知识的道德或宗教?或“超越”了知识的知识?简单地说,“非知识”部分,不是形式逻辑可以有作为的范畴;更可能是辩证逻辑(辩证法)的范畴,即哲学的范畴。

    有了足够多、和足够“深入”-注5的具体知识之后,可以开始学一点哲学。古今中外,哲学理论、观点、思想,不计其数。如果不是以研究哲学史为职业的话,我认为哲学只要理解一个很简单的命题就可以了:就是“世界是矛盾的”。
-注6

    这个世界不存在“逻辑”(认识)意义上的矛盾,因为人类的思维;而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看起来”都是现实地存在着矛盾的,因为人类的实践。(2011-3-15补记:反过来,(认识)逻辑上有矛盾,而事实上无矛盾,也说得通。)

    学一点哲学,人才会成长。但用不着看什么哲学书。在实践中学、从历史中学就可以:(一)有些事看似矛盾,其实谈的实质可能是相同的,只是由于交流各方所用的语言系统不同;(二)有些事看似矛盾,是因为交流各方谈的是不同的条件下的同一件事,或者“认为”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事情。 

  1、  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优点就是缺点,优点太过了,就是缺点。恰当就是中庸,过激一定是错误,过激一定灭亡。何为过激或恰当,就是经验了。(认识论)

2、  矛盾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共生共存(本体论)。矛盾是世界变化的唯一动力,就像造物主(世界观)。如中国所有的文化,无论儒或道,都来自于《易经》,或者说《变经》。日新月易,事、物、人每时都在变;也有“不变”的,就是对“变”的东西“认知”后形成的知识;然后知识可能开始自行“变”化、进化。(波普尔说有“3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工产物;他是对的。)

       3、要在特定的时间(时机)和空间(环境)条件下来思考;所有对时间和空间的正确性的认知,就是人类的所有知识(知识论)。

4、  矛盾太多了,而时间和资源永远是有限的(经济学);在实践中,要先抓主要矛盾。比如,管理学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要先解决重要问题。

5、  除了事和物,人类社会肯定更关心人。如果说管理就是“用人”的话,那么,处理好人与人的矛盾就是管理的“社会学或心理学”;处理好人与事、事与事、人或事与时间或空间的矛盾就是管理的“经济学”。

再有就是东西方文化所不同的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讲“阴阳”,西方文化讲“因果”。“阴阳说”的优点是融合、全面,缺点是不具体、不深入,可能无效率、无作为;“因果说”的优点是直接和深入,缺点是分离、对立且容易“挂一漏万”,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源自单一的原因。

相关阅读:《思考简单化法则》 2009-5-21

  持续修改中....

 

******{注解}为阅读方便,我将文中的注解改在了文后。**************  

注1:上下文,英文为Context;岂止是上下文,简直就是“上、下、左、右、前、后…文”,360度的“空间”还要加上“时间”。  

注2:这只是评论,对你的要求。你的人生是你的,我不提要求;我如果只提一个要求就是,你要对自己有要求。 

注3:科学和民主,都只能是理性的产物,本是同一事物的两面。没有科学理性,也不可能有实践理性——民主。历史往往如此:没有民主的时代也没有科学,没有科学的时代也没有民主。另一方面,民主也有缺陷,不能包治百病。

注4:强调: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信息爆炸、观点爆炸,并不是知识爆炸;真知总还是稀缺的。

注5:在我的语汇中,“深入”就是“具体”;“深刻”就是“抽象”。西方分析哲学曾经用了半个20世纪来“分析”语言问题,认为哲学问题可以“还原”成语言问题;结果当然是失败了。

注6:我只从实践意义上谈问题,即从我们今天的思想,可能影响到我们未来的行为和人生立场上谈问题;我并不关心有人可能认为我的哲学评断“不正确或不全面”。因为任何一句话,一旦说出来,就一定是不正确或不全面的。佛云:“不可说,不可说”,多想想歌德尔定理就明白,哲学本来就是“正确的废话”或“相对的真理”。中国迄今为止最著名的“海归本土派”(我造的一个词)人物邓小平先生的“白猫黑猫论”举世皆知,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他说的另一句话“不争论”。 

个人简介
价值中国网发起人、未来主义哲学家。兼职:北京师范大学MBA客座教授、英中商会(BCCC)企业家论坛执行委员、美国金融学会(AFA)会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约大学商学院、巴黎商学院全球联合EMBA,中国最早的全球EMBA获得者;另获…
每日关注 更多
林永青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