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督教与西方文明”的演讲及三点补充

黄保罗 原创 | 2009-03-14 20:49 | 收藏 | 投票

 

关于“基督教与西方文明”的演讲及三点补充
 
本人上个月有机会到北京回龙观文化居住小区作了一场演讲,介绍了基督教与西方文明的历史关系,主要从哲学、文化与文明的视角进行。
 
除去历史的梳理,没有多少自己的见解,但清楚地表明基督教之对于西方文明,正如儒家对于中国文明,其间关系密切异常。可以说,不了解儒家就无法真正认识中国文明;而不了解基督教,也就不可能真正认识西方文明。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文艺复兴前后,真正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发达的地区和国家,主要是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南部、意大利、西班牙等。而近代以来,在世界上,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处于强势地位的主要是欧美的信仰基督教新教的国家和地区。
因此,认识基督教与西方文明的关系,非常有意义。
  下面把演讲组织者马教授对笔者的演讲总结,附列于下,供感兴趣者一览。  
 
     
黄保罗教授在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做了“基督教与西方文明”演讲
 
 
        2009年2月27日晚,黄保罗教授在北京回龙观文化居住区以“基督教与西方文明”为题做了演讲。
 
    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号称亚洲最大的社区,现有居住人口约20万。
 
    黄保罗教授来回龙观演讲的通知在网上发布后,引起了社区居民的浓厚兴趣,很多居民提前两周就开始报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的学者以及小区的近60位名居民聆听了黄保罗教授的精彩演讲。
 
    现场听众对黄保罗的讲座报以热烈掌声,一个半小时的演讲结束后,听众意犹未尽,提问和讨论又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黄保罗教授的演讲被许多居民誉为回龙观小区的标志性事件,它意味着高水平的学术讲座第一次真正走进了这个被冠以“文化”的小区。
 
以上为演讲会组织者马寅卯所作的总结
 
 
演讲之后有近一个小时的讨论,非常有意义。问题各种各样,其中有:如何看待基督教的派别、如何看待基督徒犯罪、基督教信仰与其它宗教的关系、无神论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
在讨论中,我也特别谈到了 价值中国----保罗访谈 录电视系列节目及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所出版的三本拙著:1,<<潮思价值中国----保罗访谈>>, 2,<<世相----价值中国----保罗访谈>>,3,<<家情----价值中国----保罗访谈>>。
关于价值观问题,演讲和讨论中未来得及讨论的问题很多,在此,我特别想补充三点:
1.1980年代中国的思潮和价值观念可以用“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来总结,大家追求的就是“现代化”;当时影响较大的“走向未来”丛书和“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介绍翻译了很多的西方哲学、文化著作,以至于社会上有“全盘西化”的批评声,但是当时的“改革”一词有点像文革时期的“革命”一词一样,占据了绝对的话语霸权地位。极左派虽然反对,但是总是处于次要地位。比较温和的“中国文化书院学派”试图宣扬和继承中国传统,但声音也不是很大。总之,八十年的特点是,渴慕西方和现代化,而且“态度统一,内部差异不大”。
2.19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们所倡导的“现代化”基本实现了,但是,知识分子本身却被世俗化、市场化的经济和“一切向钱看”的强势价值观念挤到了社会边缘。同时,由于中国的开放、全球化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知识分子们对西方的了解逐渐加深,因此,1980年代的那种知识分子的“合一”彻底瓦解了。大家的关心焦点从“现代化”转向了“现代性”,大家对此意见各异。整个九十年代的特点就是,众说纷纭的多元主义。
3.200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和国家民族利益冲突的背景下,中国于1990年代中期就兴起的民族主义,成了21世纪的主旋律。“中国特色”在今天似乎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但是,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明智的民族主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首先,要努力避免不恰当的民族主义破坏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引起其他国家的害怕和围剿)。
其次,要努力避免把民族主义变成盲目排外的民粹主义以努力促进中国内部的公民权利的普及(以使所有中国人都真正地享受作为中国人的益处)。
第三要努力避免中国内部的“小民族主义”的泛滥,因为中国有56个民族,若每个民族都主张极端而排外的民粹似的民族主义,那么,这种民族主义就会走向很多中国人所期望的反面。
个人简介
《价值中国》系列丛书作者,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哲学和神学双博士,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赫尔辛基大学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兼研究员
每日关注 更多
黄保罗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